宋初公印的印章與印邊厚度相近,後來印邊逐漸變寬。比如989年“朱姬,龔升和侯鈺的第七都”的篆邊幾乎是篆邊的兩倍寬。到南宋丁敬元年,鑄“嘉興金山海防軍掌璽”,璽邊寬度已達0.003米。
宋公印不再像隋印那樣用扁條法制作,而是直接鑄制,印章的筆畫也沒有隋唐印那麽寬。矩形手柄按鈕沒有穿孔。與隋唐時期公印偶爾背印不同,北宋初期公印往往刻有年份,標明鑄印年份,如“東關縣新鑄印”、“太平興國五年九月鑄印”。中期之後,同時刻上了同樣負責發行鑄件的“少府監”的名字。如“鮑傑弟壹百三十弟六將使朱姬”。南宋時,官印轉至司文書院,後款中的“少府監”改為司文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