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大家都背文言文,妳壹定很熟悉吧?文言文作為壹種八股書面語,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使用了兩三千年。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而發愁。以下是我翻譯的《唐太宗十思》。歡迎閱讀收藏。
原文
諫太宗十思
聽到求木的長輩,我就鞏固他們的根;欲流遠者,必掘其泉;考慮國家安全的人會積累他的道義。源頭不深,就別指望流遠。根不固,何必問木之長?德不厚,而思治國。雖然我很笨,知道不可能,但是審時度勢是明智的!當壹個人是神器,他就是疆域之大,他會崇拜天空的嚴謹,永遠守護無邊的安息。不要想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德不在其厚,情不在其欲。斯亦伐根使木旺,塞源欲流於老。
每壹百個元首,承載著天道和風景的命運,無不憂心忡忡,說著,功成名就,道德淪喪。有好的開始的都是復雜的,能克服的都是寡。把容易的東西拿走並保持住很難嗎?在過去,這是綽綽有余的,但今天這是不夠的。為什麽?老公擔心了就全心全意的對待他,成功了就沈溺於驕傲。全心全意的五嶽是壹個有機的整體,而驕傲的東西則是骨肉相連。董誌雖然用嚴刑峻法激怒,但最後還是毫不留情地避開了,壹臉恭敬卻不服氣。怨恨不偉大,但人是要被敬畏的;運舟翻船宜謹慎。怎麽會是車快不行了?
如果妳是君子,如果妳看得見,有欲望,妳會認為妳滿足於自律;如果妳會做壹些事情,妳會認為知止會幫助別人;如果妳擔心風險高,就會認為妳謙虛,急於放牧自己;如果妳害怕泛濫,妳會認為妳會被三樣東西驅使;如果擔心懈怠,會認為自己謹慎恭敬到底;要驅邪,就會認為自己正氣凜然,狂妄自大。綜上,這十念,宏九德,簡單幹練,循善而行。然後智者盡其才,勇者盡其能,仁者播其利,信者服其忠。文武之爭,君臣無事,可以盡遊河南,可以養喬之命,可以彈琴垂拱二話不說。何苦苦苦思索,接管職責,服務智慧的耳目,迷失無為之道!
句子註釋
1,長度(zh ǐ ng):增長。
2.鞏固它的基礎:使它從根本上穩固。本樹根。
3.疏通(jùn):疏通,深挖。
4、治國思想是壹種“治國思想”;傻子:地位低,見識淺的人。
5、睿智:聰明睿智(人)。
6、神器重時: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代認為“君主是上帝賦予的”,所以皇位被稱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間的空間。
8.休:美女。這裏指的是政權的和平與美好。
9.每百個元首:所有的元首都是指古代的皇帝。
10,承襲天意:接受天意賦予的偉大使命。國王,大。
11,陰憂:深憂。
12,現實:確實。
13,最後壹個男人喪偶:能堅持到最後的大概不多。迪克是的。蓋伊,表明投機的語氣。
14,傲慢:別人的傲慢。物,這裏指的是人。
15、吳越是壹個有機的整體:吳越是指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當時兩國長期為敵,戰亂不斷。坦誠相見可以團結有敵人的人。
16,骨肉為道:骨肉也會變得像陌生人。有血緣關系的人。行走,路人,比喻與人無關。
17,董:主管。
18,震動:通過“震”,震。
19.寬恕而無仁:(臣民)只求寬恕不求懲罰不要錯過感激君主的恩情。
20、怨念不大:(臣民)對君主的怨念不大。
21.只有人是可怕的:只有人是可怕的。人們,應該寫“人民”,寫“人民”,因為他們避免皇帝李世民的名字。
22、載舟不覆舟:這裏比喻人民可以擁護皇帝,推翻他的統治。出自《荀子·知望》:“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3.看到妳想要的:看到能引起妳(自己)喜好的東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要見欲,使人心不亂。”下面的“知足”和“知止”(知其然,適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其然,不辱其身”,“知其然,不危其身”。
24.將會做壹些事情:將會建造壹座大樓。工作,繁榮,建設。
25、安仁:安民,使人民安寧。
26、高風險:想到皇位。危險,高。
27、然後想到謙虛和自我放牧:我想到謙虛和加強修養。奔,空。放牧,克制。
28.河海奔流:河海是許多河流的下遊。下面,下面。
29、盤遊:打獵取樂。
30.三驅:相傳古代聖賢打獵時只停三面,布網,從而體現了聖賢的“善命”。另壹種解釋是狩獵壹年進行三次。
31,仲晶:認真完成事情。
32.擔心(yūng)封面:擔心(說話)會不會上當受騙。停下,果醬。
33.思考惡:考慮惡(朝鮮可能出現的)。說別人壞話,造謠中傷。邪惡,不體面。
34.正邪:使自己正確(能夠)驅除邪惡。廢除,拒絕,召回。
35.弘子九德:發揚這九德。九德是指忠、信、敬、剛、柔、和、實、節、從。
36.簡:選擇。
37.效果:敬業。
38.喬松:紅色松子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神仙。
39、掛拱:掛衣服。比喻世界上很容易實現整風。
40、無為:道家主張寧靜虛無,順其自然。
白話翻譯
聽說要想壹棵樹成長,就要穩住它的根;欲春流遠,必疏其源;想要國家穩定,就要積累德、仁、義。源頭不深,但希望泉水流遠,根系不壯,但希望樹木生長。我沒有很深的道德感,但我希望國家穩定。雖然我職位低,見識淺,但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妳)聰明睿智!君主處於皇帝的重要地位,他尊崇天地之間的偉大。他必須尊重皇權的威嚴,永遠維護政權的和平與美好。如果妳在舒適的環境中不思危、戒奢儉用,妳的道德不可能寬厚,妳的性情不可能戰勝妳的欲望。這就好比挖根取蔥郁的樹,堵住源頭,想讓泉水流向遠方。
所有的皇帝(古代)都承擔了上天賦予的偉大使命,都不深懷憂國之心,治理有方,但成功之後,君主的品德開始下降。國君壹開始做了很多好事,但能堅持下來的大概不多。輕而易舉地成就天下,並保持下去,難嗎?過去,我們有更多的力量來奪取世界,但現在我們捍衛世界的力量減少了。為什麽?通常在深深的焦慮中,我會盡力真誠地對待我的臣民。如果我成功了,我會放縱自己的氣質,看不起別人。盡壹切努力做到真誠,哪怕南北方都可以組成壹個家庭,看不起別人,也會讓妳愛的人變得陌生。就是用嚴刑峻法來申斥(人),用浩然之氣來嚇唬(人)。(臣民)只求免於刑罰,不念感激君主的恩情,表面恭敬,內心不服氣。(臣民)對君主的怨恨沒大沒小,但人民是可怕的;(他們像水壹樣)可以裝船,也可以顛覆,應該深為謹慎。壹輛疾馳的馬車被爛繩拉著怎麽可能不小心?
作為壹個君主,如果妳真的能做到,當妳看到能引起妳(自己)偏好的東西時,妳應該想到知足常樂的自我克制,當妳打算建立壹些東西時,妳應該想到節制以穩定人民,當妳想到高高在上的寶座時,妳應該想到謙虛和自我克制,當妳害怕自滿時,妳可以像江海壹樣處於許多河流的下遊,當妳喜歡打獵時,妳應該保持壹面網三面,當妳擔心意誌松懈時,妳應該小心謹慎。擔心被蒙蔽,想到虛心接受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方可能有惡行,想到糾正自己(能力)罷黜惡行。當我強加仁慈的時候,我想到的是不要因為快樂而不恰當地獎勵。當我使用懲罰時,我想到的是不濫用懲罰,因為我生氣了。全面做好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發揚這九德,選賢任能,擇善而聽其言。那麽智者可以發揮他的謀略,勇者可以發揮他的力量,善者可以傳播他的恩惠,老實人可以獻出他的忠誠。公務員和武將都爭先恐後地來上班。君臣無大患,可以享受遊歷之樂,壽比王子喬、赤松之壽,皇帝彈琴掛衣可以治國。不用說,世界上每個人都受過教育。為什麽非要麻煩(自己)代替臣下管理,培養自己敏感明亮的耳朵和眼睛,減損自己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世界的原則!
創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英勇抗隋,生活儉樸,成就斐然。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貞觀。貞觀初年,他吸取楊迪倒臺的教訓,進壹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施了許多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了。再加上鞏固邊防,內外無物,唐太宗漸漸驕橫忘本,大修寺廟宮殿,廣泛尋寶,四處遊歷,浪費人錢財。魏徵對此非常擔心。他清楚地看到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貞觀十壹年(637年)三月至七月,“四疏頻以映得失”,《唐太宗十疏議》為二疏,故又稱“二疏論時政”。唐太宗壹看,頓時警覺起來,寫了“壹封到魏徵手裏的信”,表明他已經由諫轉變了。這篇文章被太宗放在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漸至十,指出唐太宗的十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唐太宗寫在了屏幕上。
做出贊賞的評論
在文章的開頭,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首先指出“求木之長者,必固本;欲流遠者必掘其泉,由此引出“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道義”作者先設置這兩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比喻,進而引出他的真實意圖。這種技術的應用很有說服力。如果作者壹開始不使用這種生動的比喻,而只是簡單地講述抽象的道理,就很難吸引對方,說服對方。作者用比喻用得好,好的是比喻“巧”、“俗”、“切”。隱喻的運用使抽象的真理形象化、具體化,使深刻的問題大眾化。這就是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的:“比喻巧妙,道理合理”。比喻不僅要巧妙,還要簡單通俗。樹木和河流隨處可見,每個人都很熟悉。道理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通俗的東西,也不難理解。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比喻雖繁,切中要害最重要。“其實文章中比喻的運用,就是比喻要符合原意,要抓住重點,選擇最集中、最深刻、最精彩的比喻來表達原意。作者用自己非常熟悉的樹木和泉水以及這些瑣碎的事情來介紹國家的大政方針,簡單自然。
在運用了比喻的方法後,作者用了三個“不”的並列句,從反面說明了問題。“源不深而流遠,根不固而木長,德不厚而國安。”這進壹步強調了作者的政治意圖。作者用犀利的文字,用反擊來刺激對方。作者指出,他所引用的隱喻和敘述是連像他自己這樣愚蠢的人都知道的真理,更不用說壹個明智而賢明的皇帝了。然後作者明確向唐太宗指出,皇帝作為壹國之君,責任重大,要居安思危,盡量避免鋪張浪費,提倡節儉。否則,妳會做出斷根求茂盛,堵水望長流的傻事。在這裏,文章的結構環環相扣,充分表達了作者勸誡和諷刺的初衷。
然後作者向唐太宗指出,歷史上的君王在創業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兢兢業業的,但是從頭到尾都做好的並不多。作者在這裏用了壹個反問句來說明“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同時,作者明確告誡唐太宗,不要在危難之時以誠待人,而要在成功之時放縱自大。並指出,如果妳以誠待人,妳的敵人就會團結成壹個整體;對別人傲慢,連親人也會背叛別人。用高壓來鉗制人民,用權力來統治他們,會造成他們離妳很遠,看似很聽話,其實很反感。作者在這裏指出,被激怒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並且再壹次用壹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皇帝和人民的辯證關系。作者把人民比作水,把皇帝比作船。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個比喻簡潔生動,直接明了地表明了唐太宗的利益所在。以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不要“驕奢淫逸”。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這是對警察的絕妙比喻,陳述利益。引用古代聖賢聖賢的至理名言,如“怨不偉大,人可畏”“載舟,亦可覆舟”,哲理精辟,反復闡述,耐心勸說,言語婉轉動人,用心不壞。
在故事的最後,作者向唐太宗提出了十條建議。“十思”是“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德義”的具體內容。前面提出問題並進行分析,後面提出如何解決的建議。它使文章前後呼應,全文形成壹個結構嚴謹的統壹體。“十念”以“謙讓自牧”、“謙讓接受”、“慎終敬終”、“行事幹脆”、“從善如流”為核心。“十思”角度不同,但都貫穿著“積德仁義”這條主線。作者告誡唐太宗“勝過十思九德”,這將實現天下“文武並用,垂拱而治”只要做到這“十念”,就不用勞煩自己去行使權力,而不是百官。
全篇圍繞“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德而義也”。首先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提出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儉用”。然後提醒唐太宗,守信用的國王容易失去民心。因為“著急”的時候容易“壹心壹意等著”;但是,當妳成功的時候,妳會“沈湎於驕傲”,妳會有“翻船”的危險。因此提出“積德仁義”必是“十思”著重勸太宗在物質享受上要適度,在修養上要“謙”,在用人上要“謙”,在行刑的法制上要不計個人恩怨。最後總結出治國方法的關鍵在於知人善任,選拔人才,達到“俯首稱臣”的理想境界。作者的這些觀點被唐太宗采納,促成了唐朝“貞觀之治”的成就。全篇以“思”字為貫穿全文的主線,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在這篇論文中,隱喻被用來使真理變得生動;而且排比、對仗的運用,句子工整,氣場十足。
寫作特點
第壹,類比,親切生動
作者要討論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諫的對象是君主。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如流水、樹木等,親切生動,容易被君主接受。同時,要“枝繁葉茂”就要“固其根”,要“流長”就要“深其源”,這是生活中的常識。通過類比,論證“國家安全”壹定是“良性的”,很有論證性。在此基礎上,作者進壹步將“居安思危,戒奢節約”比作“斬根”、“堵源”。這樣壹來,居安思危的危險就不言而喻了,作者的觀點也就暴露無遺了。
二、駢文與粉的結合華麗流暢。
在唐朝,人們習慣用駢文寫作。這篇散文雖然用了很多駢文偶句式,但突破了駢文的束縛,駢文句子交替使用,既工整又美觀,散文自然流暢,易於閱讀。
三、利弊,各盡其能。
全文以討論為主,作者經常從正反兩方面分析同壹個問題,使推理更加透徹。比如,第壹段先從正面論述“夯實基礎,深挖源頭”,再從負面論述不這樣做的危害;在第二段中,作者反復論述“憂陰”、“敬業”、“成功”、“驕傲”;第三段,貫穿“十念”的本能欲望(或反應)和理性的自制力都體現了這壹特點。
第四,比喻平行、生動、有力
本文以簡單的比喻闡述中心話題,作為壹種推理手段,具有生動直觀的效果;全文的論述多以並列句的形式,排列羅列,上下鏈接,氣勢非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古今不同的含義
1,壹定要鞏固它的根(古義:樹的根;現代意義:某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人是器物的重量(古意:慈悲;今日意義:神奇神器)
3、如果妳成功了,妳會沈迷於驕傲(古意:放縱自己的情緒;今天的意思:享受)
4、驕傲是以血肉為道(古義:有血緣關系的人;現代意義: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屬。古意:路人;現代意義:行走)
5、音樂碟遊以為三驅(古義:“以之為”之省略,即“以之為”;含義:思考)
6、如果擔心,就要虛心接受(古意:使心愧疚;現代意義:謙虛的美德)
7、簡能做到(古意:選拔;現代意義:常用於“簡單”的意思)
8、何必苦苦思索(古意:何必壹定;現代意義:修辭語氣中的“不必”
詞類的靈活運用
1,必須鞏固(形容詞的使用使得...堅定)
2、棲息地的大小(形容詞用作名詞,皇帝的位置)
3.不要想著居安思危(形容詞做名詞,宜人的環境,危險的可能性)
4.如果妳能看到妳想要的,妳就可以認為內容和退出。
5.如果妳想做點什麽,妳會想到知止,讓人們感到輕松。
6.如果妳害怕泛濫,妳會想到河流和大海。
7.在音樂光盤上播放會讓妳想到三個驅動器(形容詞的用法是以此為樂...)
8.如果擔心懈怠,就要謹慎開始,尊重結束。
9.擔心了就虛心思考,接受了。
10,要辟邪就要好好想想。形容詞用作名詞。
165438+
特殊句型
1,而情境是明智的(固定句型,“情境...胡”翻譯過來就是“何況……”)
2.司也是為了讓樹木茂盛而砍斷樹根,堵塞源頭,想流向老人。
3.是不是很難保持什麽容易拿(固定句型,"妸妸"翻譯為"妸妸")
4.董誌雖然嚴刑峻法,卻氣得直抖(狀語後置,“嚴刑峻法”和“氣得直抖”分別是“董”和“抖”的狀語後置)
5.擔心了就虛心思考,接受了。
派生成語
載舟,覆舟:載,承;顛覆,顛覆。人就像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比喻人民可以擁護皇帝,推翻他的統治。
善始善終:做事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局。形容認真。
垂拱治國:垂拱傳世,可謂不費吹灰之力;治理,和平。在古代,據說統治者可以無為而治,讓世界和平。常用來贊美皇帝的無為。
戒奢戒儉:戒,戒;奢侈,奢侈;節儉,節儉。以儉除奢。
作者簡介
魏徵(公元580-643年)是初唐時期的壹位政治家。字宣城,生於館陶(今河北)。少年出家。參加隋末農民起義。後來進入唐朝給太子洗馬。唐太宗即位後,擢升為諫議大夫,兼秘書監、助理。他參與朝政,向唐太宗陳進諫約200余件。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敢諫大臣。後來為歷史做了貢獻,提拔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他曾提出“兼聽則明,兼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儉用”,主張“節稅”、“重稅”、“寬治天下”,對唐太宗的行為和政策措施產生了非常有益的影響。他的言論見於《貞觀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