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不尋常的墳墓有彩色的墻壁。在壹邊的東耳房裏,擺放著廣州整體上從未有過的編鐘和編鐘,編鐘上面還放著壹個彩繪的漆鐘架。旁邊是整齊排列的銅桶。西耳堆滿了器皿。樓道裏,幾十個小銅鼎、捆好的銅勺和壹堆堆的小陶罐、鍋整齊排列...
據《史記》、《漢書》等史書記載,南越國的創建者趙倫,曾是秦始皇平定嶺南的戰將中的壹員,後擔任南海縣龍川縣令。秦末,南海郡太守任孝病逝後,趙倫代行南海郡太守之職。公元前204年,趙倫出兵吞並桂林郡、項郡後,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王,定都番禺。
漢高祖劉邦在公元前202年統壹中原,建立漢朝後,說服趙倫歸順漢朝。趙倫接受了禮物,在今天的越秀山上修建了“越王臺”。趙倫死於公元前137年。由於其子孫相繼去世,次子趙梅繼承王位,成為第二代南越王。趙梅是西漢南越王的墓主人。到了南越王第五代,南越宰相盧賈出兵反叛漢朝。漢武帝派呂伯德、楊仆兩位將軍,統率654.38+萬陸海軍攻克南越,南越滅亡。
8月25日,位於廣州越秀山旁的香港山越王墓正式發掘。這是壹座以雕山為墓室的石墓,建在象山腹地。陵墓坐北朝南,豎八孔而建。平面呈“土”字形,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按照前朝後睡的布局,分為7個房間。前三室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四間是主棺室、東西室和後室。墓中隨葬有1000余件(套)。有金、銀、銅、鐵、陶、玉十余種。出土文物中有許多稀世珍寶,如金印、玉器和禮器。
在中國先秦時期,印章大多被稱為印章。只是秦始皇的時候規定只能印皇帝的印章,只能印將軍的印章。在漢代,除了皇帝之外,皇後、王侯等最高貴族的印章也被稱為印章。
古璽是南越王墓出土的最引人註目的文物。* * *發現了三枚金印,分別是龍鈕“文帝行璽”金印、龜鈕“太子”金印、龜鈕“右夫人xi”金印。其中龍鈕“文帝行璽”金印因印中有“文帝”二字而成為文物中的極品。
“文帝航璽”金印長3.1厘米,每邊高0.6厘米,扁龍鈕,通鈕,高0.6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98%。印面呈四字格狀,凹雕“文帝印”二字,小篆風格,工整蒼勁。紐扣為易長條形,龍的頭尾和腳放在四角,似騰飛疾走。鑄造後,這枚金印用鋒利的刀進行了部分雕刻。出土時,印面的凹槽和印墊四周的墻壁上有凹凸和劃痕,留下了暗紅色的印泥。可見這枚印章的主人生前使用過多次。
另壹個龜鈕“太子”的金印可能是趙梅父親的遺物。打印頭2.6 cm,寬度2.4 cm,按鍵高度1.5 cm。印章上刻有“太子”二字,字體公允,四周有側欄,中間有豎界。
還有壹枚金印,是他右妻的印章。從南越王墓出土的右夫人印及其隨葬品的規格來看,右夫人可能是皇後。龜扣長寬2.15cm,高15cm。印章上刻有“右夫人印”字樣。
此外,還有幾枚玉璽,都刻有篆文。它們是趙梅、太子、皇帝印、左夫人印和太夫人印。也是精雕細刻,布面勻稱。
南越王墓共出土玉器240余件,其中葬工“金玉衣”,裝飾用玉飾11套,玉器工具有首、格、雙劍、雙劍等58件,器物有帶玉飾的銅框。
金絲玉衣由22,965,438+0塊玉組成,用絲線穿起來,再用麻布貼好。是迄今為止我國見到的最早的壹套形制完整的絲綢絲綢玉衣,也是文獻和考古發現中從未見過的新品種。它比著名的河北中山王劉勝的金縷玉衣早了大約65,438+00年。它是南越統治者崇王觀念和重葬習俗的反映,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71件。其中,墓室頭室有7面禮儀墻,腳室有2面玉墻,西耳室有6面玉墻供墓主人使用。作為壹種玉石葬石,主要用來鋪屍。
南越王墓* * *發掘組有11套玉佩,是已知漢墓發掘中出土最多的。考古人員對玉佩的11套進行了復原組合,發現最精致復雜的是玉佩的墓主人套和玉佩的右夫人套。
墓主人組玉佩由32件質地不同的飾品組成,以玉飾為主,包括雙鳳渦紋玉璧、龍鳳渦紋玉璧、犀牛形玉硫和雙龍脈紋玉硫,4個玉人,1壺形玉飾和獸首形玉飾,5個玉珠,1玉領,4個玻璃珠和2個煤珠。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有龍鳳紋玉佩、金鉤玉龍、魯壽題壁、鳳紋鉤等。其中,刻有龍鳳圖案的重環玉佩和鉤子令人嘆為觀止。
玉佩,直徑106厘米,是雕刻精細、布局新穎、構圖完整的傑作。裝飾分為兩個區域,內側區域為壹條雕花遊龍,前後爪均伸入外側區域。前爪托著壹只鳳凰鳥,後爪基部呈圓形鼓形,看起來強壯有力。外區鳳鳥婀娜,回望蛟龍。技藝精湛,栩栩如生的雕刻工藝,是稀世珍寶。
龍虎玉帶長18.8厘米,鉤身扁平,鉤上浮雕虎頭,鉤尾雕龍首。龍往後壹仰,昂著頭,張嘴咬了壹圈;老虎也伸出爪子去抓戒指。龍虎的身體和戒指上裝飾有鉤狀雲紋圖案。整個物件構圖奇妙,雕刻精美,構思奇妙。
棱角分明的玉杯來自墓主人棺槨的頭盒,由壹塊藍白色的硬玉雕刻而成。橢圓形口,184厘米高。棱角分明的玉杯外壁用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線雕四種技法雕刻出四層紋飾。杯底末端倒置,鏤空成離地雲紋圖案,環繞杯體下部,刻有壹束絲紋;然後用高浮雕修剪寬體的卷雲雲紋。杯口下方淺浮雕著壹條嘴尖耳壯的龍,額頭上的獨角獸飄出如雲。這是壹件玉雕傑作。
高承板玉杯高17cm。* *由藍寶石杯、玉杯托、銅托、承板、木墊五部分組成。玉杯身和杯座由兩塊玉雕而成,各鉆壹個小孔,杯身用竹簽連接成三種不同花紋的平底圓柱形。足有花瓣花紋裝飾,底部呈喇叭狀。杯座下面加壹個小木墊。銅托放在銅承盤的口邊上作為扁鋼圈,上面嵌著三條金頭銀身的龍,三條龍各托著壹個杯托的花萼。底部是銅承板。這個裝置由五個不同質地的部分組成,組合巧妙。三龍杯有升天之意,墓中已出土五色藥石。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套高腳玉杯可能是墓主人為了繼承雲表的甘露,通過服用麥飯石來尋求永生而使用的特殊裝置。
此外,在南越王墓中還發現了壹個藍寶石盒子、壹個銅框玉杯和壹個玉花瓶。玉瓶是壹個非常高貴的酒容器,出現在烈士身邊,真的很難理解它的含義。
南越王墓出土了六件玉舞。他們有不同的形狀和美麗的形狀。有壹個玉雕的舞女,高3.5厘米,寬35厘米。舞蹈優美生動,頭微微向右傾斜,嘴張開,似唱似跳。這是漢代第壹件玉人圓雕。
南越王墓中的隨葬品不僅種類繁多,做工精美,而且文化內涵豐富,呈現出漢、越、楚、秦、齊、巴蜀、駱、匈奴文化與海外文化融合的特點。壹座墓中文物如此之多,在已發現的漢墓中相當罕見。
考古人員還在南越王墓中發現51鼎,其中青銅鼎36個,鐵鼎1,陶鼎14個,分別放置在西耳室、後儲室、東側室和外儲室。
在這些出土的丁丁中,有壹件青銅鼎屬於楚式。此外還有19漢武鼎(其中五個為陶鼎,其余為青銅鼎)和31丁嶽(17青銅鼎,1鐵鼎,13陶鼎)。所謂中國風、越風、楚風,都是以器物的形制和地域特征來區分的。
南越王墓的發掘為我們研究漢代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