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
簡介:帝國主義的崛起
第壹章:薩拉米斯戰役和普拉蒂亞戰役。
大事記(1):希臘內部的競爭
第二章:拉格斯之圍和阿爾戈斯波塔米之戰。
大事記(二):馬其頓的崛起
第三章:高家米拉之戰。
大事記(三):羅馬的崛起及其與迦太基的沖突
第四章:元福戰役和薩馬爾戰役。
大事記(四):羅馬帝國主義的崛起
第五章:彼德拉之戰。
大事記(五):羅馬和中國之間的鬥爭
第六章:迪爾哈特之圍和拉斯查爾查之戰。
大事記(6):羅馬和推翻政權
第七章:費利皮戰役和阿克提門戰役。
大事記(7):羅馬帝國邊界的建立
第八章:陶托布格森林之戰
大事記(8):羅馬和平
第九章:阿德勒羅普之戰
大事記(9):民族遷徙
第十章:沙龍之戰
大事記(X):東哥特人征服了意大利。
第11章:特裏卡梅倫戰役和塔吉納戰役。
大事記(XI):伊斯蘭教的興起和擴張
第12章:君士坦丁堡之圍和托爾斯之戰。
大事記(十二):西歐帝國主義的再生
第十三章:黑斯廷斯戰役
大事記(十三):穆斯林國家的衰落和拜占庭帝國的復興
第14章:人類齊克特之戰
大事記(14):基督教國家對穆斯林的反擊
第十五章:哈丁戰役
大事記(十五):西方帝國的解體以及法國和英國的崛起
第16章:施魯伊斯之戰和克雷斯之戰。
大事記(16):中世紀的解體
第十七章:奧爾良的清場
大事記(十七):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第18章:君士坦丁堡的圍攻和陷落。
大事記(18):西班牙的重新征服和統壹
第19章:馬拉加的圍攻和格拉達的征服。
大事記(19):西班牙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競爭
第20章:勒班托戰役
第二卷
大事記(1):英格蘭和西班牙之間的霸權
第壹章: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失敗。
大事記(二):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第二章:布雷登特福德戰役和呂宋戰役。
大事記(3):英國的憲法戰爭
第三章:納斯比戰役。
大事記(四):法國的統治地位
第四章:布倫海姆之戰。
大事記(五):莫斯科帝國的崛起
第五章:波爾塔瓦戰役
大事記(六):普魯士的崛起和擴張
第六章:羅斯巴赫戰役和盧岑戰役。
大事記(7):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擴張
第七章:普拉西之戰
大事記(8):英法在北美的鬥爭
第八章:亞伯拉罕平原之戰
大事記(9):美國殖民地的叛亂
第九章:薩拉托加的投降
大事記(十):美國獨立戰爭的發展
第十章:奇沙皮克之戰和約克鎮之圍。
大事記(XI):法國大革命的來臨
第11章:瓦爾米的炮擊。
大事記(12):英法之間的海上霸權
第12章:特拉法爾加戰役
大事記(十三):英國和法國之間的土地鬥爭(第壹階段)
第13章:耶拿戰役和奧爾施塔特戰役。
大事記(14):英法之間的土地鬥爭(第二階段)
第十四章:萊比錫戰役
大事記(十五):1814年的戰鬥
第十五章:滑鐵盧戰役
第三卷
大事記(1):工業革命和美帝國主義的崛起
第壹章:七日之戰
大事記(二):美國內戰的進展
第二章:維克斯堡之圍和卡塔羅與加拿大之戰。
大事記(3):普魯士的擴張
第三章:色當之戰
大事記(四):日本帝國主義的崛起和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
第四章:旅順港之圍。
大事記(五):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基礎
第五章:馬恩河戰役和坦能堡戰役。
大事記(6):戰術僵局和目標變化
第六章:沙裏貝爾戰役和弗拉灣戰役。
大事記(7):戰爭的進展(1915-1918)
第七章:亞眠之戰
大事記(8):意大利和奧地利之間的鬥爭
第八章:維托裏奧-威尼托戰役
大事記(9):俄羅斯革命
第九章:華沙之戰
大事記(X):第三帝國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第十章:第二次色丹戰役和法國的陷落。
大事記(11):巴巴羅薩戰鬥和租賃法案
第11章:莫斯科之戰
大事記(12):俄羅斯問題和太平洋戰爭的發展
第12章:中途島戰役
大事記(十三):北非的戰爭
第13章:阿拉曼戰役和突尼斯戰役。
大事記(14):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基礎
第14章:斯大林格勒戰役
大事記(十五):政治戰場和第二戰場
第15章:諾曼底戰役
大事記(16):太平洋戰爭的進展
第十六章:萊特灣戰役
結語: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展望。
正常層序
富勒[英]
[摘自《西方世界軍事史》]
戰爭是否是人類進化的必要因素仍有待商榷,但以下事實是毋庸置疑的:從人類最早的記錄到現在的時代,戰爭壹直是他們生活中的主導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壹個時代可以完全避免戰爭,也沒有幾代人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戰爭幾乎像潮汐壹樣有規律的起伏。
當壹個文明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了,我們現有的世界工業文明似乎也是如此。壹兩代人以前,戰爭被認為是政策的工具,但現在它已經成為政策本身。今天我們生活在壹個戰國的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下,戰爭支配著人類所有其他的活動。誰也說不清這種緊張會持續多久,是否有壹個清晰明確的答案,是否註定要盲目的走下去,直到走到盡頭。但有壹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們越研究戰爭歷史,就越能理解戰爭本身。因為它現在是壹個主導因素,除非我們能理解它,否則我們怎麽能希望調節人類的事務呢?
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1923我在坎伯格參謀學院當教官的時候,發現除了壹兩次戰役,戰史研究很差。這些學生對戰史的研究應該有很大的興趣,可惜談不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壹是,用英文出版的書籍沒有壹本能涵蓋所有問題;所以我決定填補這個空缺。為了加緊完成這樣壹個巨大的任務,我采用的方法是集中力量進行我認為是決定性的戰鬥(由西方國家進行);其次,以他們為核心,圍繞其他戰爭和戰役進行編織,最終演繹出戰爭對歷史的影響。此外,為了讓戰爭的敘事盡可能保持連續性,我決定在每壹章的前面加上壹段大事記,我在大事記中描述了戰爭、戰役和戰鬥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們是如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說,我心目中這本想象中的書可以比作洶湧的大海:描述戰鬥的章節就像海浪的波峰,而大事記就像它們之間的波谷。壹高壹低彼此相連,這是人類三千五百年的戰爭史。
我從1923開始收集資料。於是在1939-1940之間,出版了兩卷《決戰歷史》,但我對這本書並不滿意。第二卷出版後不久,現存的所有書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完全被毀。我並不為這個損失感到遺憾,因為這給了我重寫整本書的機會。此後,我又花了十年時間研究這部作品,將原書的兩卷擴充為三卷,重寫了原書29章中的28章,刪除了壹章,增加了23個新材料。而且大事記都是新寫的,“引言”壹章也是。所以這本書不是更新版,而是新版本。
戰鬥的選擇完全基於我個人的判斷。當然,我知道還可以補充其他戰役,但有些戰役的記錄太不完整,無法進行深入研究,有些只是因為文字上的困難,不得不省略。
數據源的選擇是壹個復雜的問題。只要有可能,我就盡量把當時的參與者、目擊者和當代戰爭史家的記錄拿過來,然後和公認的現代權威著作核對。但我壹再發現,古代歷史學家似乎比現代歷史學家更完整地認識和記錄了這場被約米尼稱為“激烈戲劇”的戰爭。我想這是因為在過去,歷史學家把戰爭看作是壹種自然的程序,而今天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壹種殘酷的禍害,所以他們對它不太感興趣。然而,我最大的困難是,要找到關於最近壹場戰爭——二戰的可靠信息來源是極其困難的。戰爭結束以來,雖然出版了大量無組織的史料,但很多都充斥著宣傳,尤其是俄羅斯的資料。由於缺乏可靠的信息,我們仍然無法對壹些重大戰役有壹個清晰的概念。
還有兩件小事值得壹提:第壹是作戰部隊數量和損失。這種數字通常不可靠,而且常常出於宣傳目的而被故意歪曲。今天是這樣,三千年前也是這樣。所以這本書裏有很多數字我不敢斷言是正確的。還有壹點就是所有的外國和古代貨幣的價值都已經換算成英鎊,以1913的數值為準。[註:在1913中,1的價值相當於4.86美元]
最後,我要感謝那些給過我幫助、建議和批評的人。他們對我的幫助的價值是無法形容的。然而,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和所有錯誤負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