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論語》《孟子》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是什麽?!

《論語》《孟子》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是什麽?!

壹,語言藝術研究

《論語》作為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合集,重在背單詞。因此,理解《論語》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首先要從它的語言特點入手。魯迅的《中國文學史大綱》從“儒家崇實”的思想特征中洞察了《論語》的語言和藝術特色。蔣認為,《論語》作為“最早的成文文體”,其特點是“章短言簡”,其“簡”語言風格的形成與其行文方式有關。《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所見所聞的“直接記錄”,“以蔽其奢靡潤色,或失其真實,存其忠實記錄。”劉存仁把《論語》的語言特點概括為“言長而簡”、“意多含蓄而深”,認為它是“記字之所”,“有豐富的文字和情感來描寫的人”。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在20世紀30-40年代,研究者普遍認同《論語》的語言風格特征及其成因:壹是由早期儒家思想決定的;二是“記錄”的寫作方法;第三,受當時寫作的物質條件限制。“大約在《論語》成書的時候,獲取文獻資料、記錄口語還是極其困難的。

二、人物形象的研究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探究學習和討論社會生活真理的生動記錄。它的“編寫者”沒有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自覺意識,但由於他們對自己所寫的所有人物都非常熟悉,所以能把自己放在寫人物活動的位置上,不經意地表現人物性格,活躍在生動、豐滿、有形的形象中。《論語》人物研究是20世紀《論語》文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之壹,也是確認其文學價值的壹個重要方面。近百年來,對《論語》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和表現人物的方法。

第三,文體特征和整體風格研究

《論語》作為記載孔子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的著作,具有明顯的“政治論”和崇尚道德的特征。用現代觀念的先入之見來評價它的文學性,引用西方的話語方法來評價它的藝術特色,這是必然的,因為它具有文學價值,文學作品畢竟是不同的。因此,實事求是地揭示《論語》散文藝術的特點和風格,而不是從已有的概念出發,針對研究對象的實際,應該是《論語》散文藝術研究的內在意蘊。

孟子的思想源於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理論。他認為,要實行“仁政”,就要“控制人民的永久生產”,使每個農民都能有百畝地、五畝房子和最低限度的生產資料;“不要搶農時”,保證農民有時間勞動;“省刑輕稅”,讓人民有最低的物質生活條件;加強道德教育,使人明白“孝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正在遭受封建地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試圖采取這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但仍然有利於生產的發展。與“仁政”說相聯系,孟子還提出了“民貴於君”的觀點,說:“民貴,國次之,君輕”(《孟子》)。他認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實現並保持自己的統治地位。所以他主張君主要實行“仁政”,與民“同樂”。中國人可以殺死殘害百姓的君主。商紂王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吳王攻打周,他認為殺他是對的。他說,“我聽說過殺夫,但沒聽說過殺王”(《孟子·惠亮·王霞》)。孟子雖然同情人民,譴責暴君,但他的政治思想仍然維護封建制度,所以他宣揚:“勤勞者治民,勤勞者治民。”待人者吃人,待人者吃人,這在世界上是有道理的”(《孟子·滕文公》)。這壹觀點長期以來壹直是為剝削制度辯護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