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道德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如何?

《道德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如何?

老子的《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字,可以說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篇幅最短的壹部書。關於它的作者甚至這本書的版本壹直有爭論,上壹部(道家章節)和下壹部(德語章節)在更早的版本中可能是顛倒的。不過作為壹本書,內容還是比較完整的。為了避免“道德經”壹詞的傾向性,我們不妨稱之為“老子”。

老子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可能超過《論語》,但在中國,肯定不如《論語》。總的來說,《老子》和《論語》幾乎完全不同,但它們相輔相成,構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孔子壹直是韓國文化的學派,老子是反對的學派。反對派也有它的勢力範圍,壹切非正統的思想都集中在它下面,把老子當祖宗。最典型的是道教和東漢形成的道教。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是原初的道論。《老子》第二十五章說:“物雜,生而自然,孤而孤獨,獨立而不變,可為天下之母。不知其名,字為道,強於名。”說到死亡,那是遙遠的,而且是遙遠的...人法是地,地是天,天是道,道是自然。“世間萬物皆由道生成”,“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世間萬物皆有所生,萬物皆無所生”(第四十章)。有人認為這裏沒有什麽是道,是精神實體。”道是物,但只是物,而且是物,有象;嘿,裏面有東西。”“沒有形狀,沒有形象,叫做恍惚。“這恍惚如道是概念。

老子乃至道家學說最顯著的壹點,就在於為孔子的“理想國”開辟了壹條精神逃避之路。孔子的現實世界真的太死板,太枯燥,沒有生氣,沒有創造性,他的身體和精神完全被束縛在極端虛偽和壓迫的繁文縟節裏。妳為什麽要這麽做?只要讓皇帝保持他們世界的穩定,各級官員完全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即便如此,給官員降級甚至斬首也是不可避免的。壹旦被貶謫,官員可以在道家學說中找到精神寄托:或縱情山水,或舞墨,或學仙。在這方面,道教是靈魂的壹個很好的出口。

老子思想中最深刻的部分表現在壹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對立概念上,如大小、競爭、運勢、存在、剛柔、正與奇、全與直等。,並將壹切變化的原因概括為“反道運動”。《老子》第二章提出:“有無互長,難易互補,長短相對,高低相斜,聲部相和,不變。”又曰:“屈全,廢直,郁盈,吾新,少則得,多則惑。”並明確指出:“有多容易,就有多難。”老子並沒有止步於玩弄概念的相對性,而是提出了壹系列重要的指導原則:“物有所損必有所益,或有所益必有所損”,“甚愛則花大錢,藏得太多則亡”。尤其是眾所周知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福所系。”他看到了事物必須逆轉的規律。

從這些討論中,老子得出了自己獨特的實踐原則:以弱勝強,以柔為剛,以靜制動;“要則固;想變弱,就要變強;欲廢之,則興亡;要拿走,就要修。”

《論語》、《孫子》、《老子》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代表。當然,維持專制統治主要靠儒家和孫子的技術,但道家和中國佛教是維持基座穩定的第三個支撐。從老子到莊子再到道家,對“修行”的影響不大,所以我們把老子放在比較低的位置。(胡作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