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為什麽朱迪造反成功了?

為什麽朱迪造反成功了?

朱迪,明朝的建立者,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然而,他的皇帝之旅並不輕松,甚至相當驚險。

朱迪(1360-1424)是朱元璋的第四子。

洪武三年(1370),立朱迪為燕王。我以前住在鳳陽,很了解人的感情。

洪武十三年赴北平,多次奉命參加北方軍事活動。他兩次率兵北上,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作為最擅長謀略和戰爭的朱元璋的兒子,朱迪當然不願意終身做藩王,因為他的哥哥皇太子朱標早逝。朱迪動了謀權篡位的心思。

在朱元璋去世之前,他把皇位傳給了皇帝的曾孫朱允炆,朱迪的思想變得更加生動。

此外,他年紀輕,經驗不足,朱允炆想削減藩王的權利,但他操之過急。

新登基的皇帝文健根基不穩,手下人才匱乏。當時朝廷正處於人才的過渡階段。

耿秉文是老壹輩中唯壹的將軍,第二代中還有壹位將軍:曹國公和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龍。年輕壹代的盛勇、平安、鐵軒、徐輝祖和國盈仍在基層工作。靖南之戰初期,朱允炆想憑借軍事優勢打敗朱迪。結果他因為手下將領素質低,壹系列決策失誤,失去了機會。

在戰爭中期,李景隆作為軍隊的統帥,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他自己的能力卻很平庸。燕王朱迪將騎兵迂回反擊戰術運用到極致,多次扭轉戰局,擊敗帝國軍。到戰爭結束,雙方差距逐漸縮小,盛勇、平安、鐵鉉等朝廷中央軍將領也紛紛上陣,雙方激戰正酣,各有輸贏。

最後,朱迪發現自己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天下還是侄子。他能招就招,消費了吃虧的只會是自己。

於是聽從謀士姚的計謀,抓住要害,越過中央軍戒備森嚴的防線,突然襲擊了守衛空虛的都城應天(南京),然後把手下敗將李景隆作為內線,占領南京稱帝。

為什麽說姚的策略抓住了關鍵點?

首先,朱迪發動叛亂的理由是皇帝身邊有叛徒,所以他的叛亂是“合法的”。只要朱迪在攻陷南京後,控制住建文帝,去拜他的父親朱茂元璋,他就可以合法地繼承大壹統。所以朱迪不同於普通的反叛者。姚的計劃就像壹支利箭,準確地擊中了矛盾的中心。

當然要趁熱打鐵。朱迪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央軍不斷消耗靖南軍。朱迪進入了最困難的階段。山東城市群難啃,南軍戰術保守穩定。

但南軍始終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沒有大量殲滅北軍的有生力量,沒有動搖北軍對朱迪的忠誠和支持,也為朱迪最終絕殺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