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的體會和收獲(上)
江河百條,氣度大;這堵墻巍然屹立,卻是沒有欲望的僵硬。
不同的心,不同的命運。
——三國隨想。
人們常說,心胸小,煩惱多,胸懷大,智慧豐富。最近看了電視劇《三國演義》,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吳國巡撫周瑜,英勇有才。在討回荊州、取西川的過程中,諸葛亮屢次識破他的計謀,他千方百計想除掉諸葛亮。沒想到,心急的周瑜領兵來到諸葛亮的營地向他挑戰。不幸的是,他被毒箭射中了。醫官說要100天才能痊愈,這個病不要生氣。魏軍抓住周瑜的軟肋,曹洪領兵出戰,在外面大罵周瑜。周瑜生氣了,毒死了生成。諸葛亮也知道周瑜的弱點,導致周瑜吐血而亡。當他剩下最後壹口氣的時候,他擡頭嘆息道:“他既然生了禹,為什麽又生了梁!”
我很佩服周瑜的才華,但也很感嘆為什麽壹代有才華的人都這麽小心眼,都被人氣害死了。可憐!太可惜了!唉!
周瑜,周瑜,像妳這麽聰明的人,怎麽會不明白“宰相肚裏能賽馬”呢?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再看魏國的司馬懿。壹代老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盡管孔明攻打魏,司馬懿屢戰屢敗,但他們從未喪失信心。諸葛亮因為糧草不足,長期不敢打仗。諸葛亮為了讓司馬懿出軍,盡快奪取祁山,派人給司馬懿送了壹套女裝,還寫了壹封信,極其屈辱地引誘他出戰。卻說司馬懿不中圈套,走過去,在百官面前穿上官袍,對蜀中使者說:“告訴丞相諸葛,我收了他的禮物,代我謝他。”
魏延為了挑戰,把司馬懿的金頭盔扔在地上。許多士兵圍了上來,踢來踢去壹陣子,司馬懿卻壹點也不生氣。他笑著看著好戲,打了個哈欠,心平氣和地上床睡覺了。諸葛亮誘敵之計屢遭失敗。司馬懿的胸懷真是令人欽佩。
司馬懿和周瑜作為大都督,都年輕氣盛。壹個有著能容山川的胸懷,活到七十多歲。
心有靈犀,命運何其不同!如果周瑜像曹操、司馬懿那樣寬容,為什麽不英年早逝?也許吳的命運將被改寫。
心胸狹隘的人往往吃大虧,心胸寬廣的人往往成大事。
似乎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讀《三國演義》的體會和收獲
我以前壹直覺得《三國演義》是給男生看的書,所以即使是四大古典小說之壹,也壹直是敷衍了事,忍氣吞聲。直到這個暑假,我才下定決心“品味”壹下《三國演義》的獨特風味。
我抱著試壹試的心態翻開這本書,但漸漸地,我對劉備的彬彬有禮肅然起敬,對張飛的嫉惡如仇佩服,對關羽的剛愎自用和自尊嘖嘖稱奇,對曹操的奸詐多疑不屑壹顧...我被這本書跌宕起伏的故事深深吸引。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角色是丟西姆的故事。為什麽不做虎將?妳可能會壹臉疑惑地問我。
我覺得老虎不能缺什麽?勇氣。只有有勇氣,我們才能勇敢地殺死敵人。
我覺得作為臥底的丟西姆的故事也是有勇氣的。給她的人是誰?呂布和董卓,讓她壹個弱女子去挑撥離間,而不是嚇得她兩腿打冷戰,而她可以在董卓的背信棄義和呂布的亢奮之間反復周旋,這就不能再讓人覺得她是壹個普通的女人了。
丟西姆智慧的故事也很神奇。她知道如何在呂布面前示弱,如何在董卓面前表忠心,如何讓自己重蹈覆轍而不被抓。
丟西姆的故事無疑是“壹個沒有男人的女人”。
第二個我崇拜的人是關羽,他在書中被描述為“壹個身材高大,面紅耳赤,留著絡腮胡子,丹鳳眼,臥蠶眉,居高臨下的人”。後來與劉備、張飛成為三兄弟,排行第二。這足以證明關公的實力。
個人認為,關羽被世人譽為“武聖”,就像孔子“文聖”壹樣。多麽大的榮譽啊!孔子因為寫了很多詩和他的良好品行而受到廣泛的贊揚。關羽以驍勇善戰,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傷”而聞名。直到現在,仍有人“拜關羽”,祈福。
《三國演義》的故事流傳至今,以故事情節的高低、作者變幻莫測的寫作手法、人物性格特征的豐富而著稱。
三國演義嘗起來就像壹杯烈酒,來得猛,卻能回味很久。
三國演義=壹本書。
讀《三國演義三》的體會和收獲
讀書就像飲食。在這些“美食”中,有類似甜品的娛樂書籍,也有回味無窮的經典名著,但在這些名著中,最讓我著迷的還是《三國演義》。因為它讓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我第壹次“吃”三國演義的時候,看到劉成為同父異母的兄弟,討伐黃巾軍。場景仿佛就在那裏,血腥的情形讓我義憤填膺。這是我第壹次感受到“讀書”的誘惑,讓我不得不低頭。我被這些英雄的英雄主義深深地誇大了。看到趙雲救竇的時候,好厲害。
當然,他不是唯壹的英雄,還有壹個廣為人知的傳奇——關羽。
洪水七軍,刮骨療傷等故事。,可以體現他的勇敢。華雄被殺,曹操想給關羽壹杯壯膽酒,關羽說等他回來再喝。他打開城門,揮動青龍偃月刀。幾個回合後,華雄被殺。他拿到酒的時候,還是溫的!我看了又驚又羨,高興得手舞足蹈。每當有人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總是搶著自豪地說出來,好像自己也經歷過壹樣。
關羽說不盡,我只好放下,說說另壹位智者,諸葛亮。
諸葛亮七擒孟獲,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壹。我是看了才知道的。原來蠻王孟獲第二次被俘。每次看到孟獲被抓,我都高興得渾身抽搐,上氣不接下氣。這也讓我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聰明和大度,讓我更加佩服他。
至於曹操這個“奸夫”,我不是很喜歡他,但他有壹點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割袍。平時驕橫跋扈的曹操,今天為什麽剪了胡子棄袍?原來他為了保命,剪了胡子,棄了袍子。當時曹操壹個人被馬超追殺。馬超對士兵們喊道:“前面是留胡子的曹操。殺了他,還有兩千塊賞金!”說罷,曹操剪掉了心愛的胡須。馬超壹看,又喊:“前面穿黃袍的是曹操。殺了他,懸賞兩萬兩千!”曹操於是拋棄了心愛的朝服。看這段話。我咯咯地笑了。
讀書給了我很多快樂,增長了我的見識。我相信我會永遠記得吃書的感覺有多美好!
讀《三國演義》的體會和收獲四
“南陽諸葛亮,穩坐軍帳,設八卦陣捉飛將。”這是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壹個謎語。說到諸葛亮,他那勇敢、沈著、有遠見的形象映入人們的眼簾:他用“空城計”破釜沈舟,最後壹戰忽悠司馬懿;在濃霧中騎馬,“草船借箭”,忽悠曹操...他永遠都是那麽意氣風發,羽翼豐滿!
但當我讀到諸葛亮的《出師表》時,我不禁激動地叫了出來:“諸葛亮謹慎?胡說八道!他錯怪了那個人——馬謖,派他去守街亭。結果馬謖落荒而逃,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媽媽笑:“妳不能這麽說。請先看《三國演義》第三十九章!”
我帶著疑惑翻開了第三十九章:劉表的原配妻子去世了,大兒子叫劉啟,繼母待他不好,準備讓兒子繼位。劉啟急了,就問叔叔劉備。劉備很聰明。他說:“去問我的軍師諸葛亮吧!”劉啟去問諸葛亮,諸葛亮不直接回答,故意轉移話題。後來,劉啟告訴諸葛亮:“我有壹本絕版的好書。妳想讀嗎,先生?”諸葛亮也是個喜歡學習的人,就答應了,跟著他上樓。諸葛亮壹上樓,劉啟立刻拉下梯子,轉身跪下:“先生,妳壹定要教我!”眼看諸葛亮逃不掉了,就說:“沒辦法!”劉啟說:“現在只有妳能救我了。妳放心,外面沒人。”諸葛亮給他講了“沈王爺”的故事,劉啟聽懂了。看到這裏,我不禁暗暗贊嘆,諸葛亮在沒人的時候告訴了劉啟,而且不是直接說出來,而是借用了壹些歷史典故來暗示劉啟。結果劉啟調兵,既掌握了兵權,又守住了邊疆,又遠離了後母,所以沒有沖突。後來的“赤壁之戰”,劉啟調來的壹萬多兵力,給了劉備很大的支持。諸葛亮言行謹慎。他在是非沖突面前沒有挺身而出,反而全身而退,受益匪淺。這就是謹慎的好處!
我小時候不會做“謹慎”二字。有壹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壹起玩。突然,陳辰推開了壹個人,小男孩撞到了壹根電線桿上,額頭上鼓出壹個大包。陳辰媽媽壹出現,我就沖過去說:“阿姨,陳辰把人推倒了。”我看到姨媽的臉由白變紅,由紅變紫。在我們面前,陳辰被他的母親狠狠地修理了壹頓。從那以後,陳辰很少和我說話,也不再和我壹起玩了。我媽告誡我,不管什麽是真的,都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用對的方式,表達給對的人,否則只能是“照鏡子的豬——裏外不是人”。
幾千年前,老子就說過:“謹慎到底,就永遠不會失敗。”幾千年後,法國大文豪雨果說:“謹慎是智慧的長子。”穿越不同的時空,跨越不同的國家,對謹慎的理解總是壹致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總能穿越古今中外,沈澱成永恒的真理。
讀《三國演義》的體會和收獲(五)
每當看到“長江滾滾東流,浪濤淘盡英雄”,總能想起《三國演義》,讓我震撼了很久。《三國演義》全稱是《通俗三國演義》,既是言情,又是小說,三分真七分假。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族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
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好多年了!我愛上了這部歷史傑作。壹開始只是看電視劇,喜歡關羽的長胡子。他有“大胡子”的稱號。我喜歡看他捋胡子,用迷人深邃的丹鳳眼看世界。他看劉備的眼神裏,交織著忠義的舞曲。他在懲罰顏良,斬首文醜的時候,那種冷酷無情的眼神,讓人有點害怕。在勢頭上,他和關雲長都贏了。
漸漸地,我對《三國演義》有了更多的了解。關雲長既不貪婪也不好色,受到曹操和千千數百萬讀者的欽佩。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小驕傲和對劉封的破壞,他不會在麥城失敗。其實有時候完全可以彎下腰,會看到更好的風景。
《三國演義》是小說,無法客觀評價這段歷史。總是反映當時的社會,《三國演義》中加入了很多虛假的成分。小說的特點是人物鮮明,人物總是有好有壞,主要看妳站在什麽立場上。
為什麽要“尊劉貶曹”?這正是羅貫中的意思。我們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然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僅是羅貫中的,也是我們讀者的。羅貫中的個人意願只是給了我們壹個可供參考的舞臺,其他的都沒有。
《三國演義》相關文章五篇;
★三國演義閱讀心得五篇
★三國演義點評:5篇優秀範文
★關於三國演義的思考
★讀《三國演義》5篇100字
★高中《三國演義》5篇散文的閱讀體會
★高中《三國演義》和5篇散文的閱讀體會。
★關於三國演義:5篇600字。
★三國演義五評
★看完三國演義1000字10篇文章的體會
★三國演義五篇評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