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醫古籍秘方治療濕疹

中醫古籍秘方治療濕疹

濕疹是壹種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皮損多種多樣,伴有瘙癢、糜爛和滲出。中醫稱之為濕瘡、浸瘡、血風瘡、粟瘡等。特殊部位濕疹又叫螺旋耳瘡(耳周濕疹)、四彎風(肘窩、腘窩濕疹)等。中醫辨證治療本病效果較好。

濕熱蘊結型具有起病快、病程短、皮膚潮紅、丘疹、灼痛瘙癢、搔抓滲血等特點,伴心煩口渴、體熱低、大便幹燥、小便短赤;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治療要清熱利濕,止癢。

自擬龍膽瀉肝湯合傳鷹祛濕湯。有水皰者,加土茯苓、魚腥草;熱盛者,加黃連;對於嚴重瘙癢,加入紫荊皮、地膚子和白鮮皮。

脾虛濕阻型起病緩慢,有皮膚潮紅、丘疹、瘙癢、糜爛、搔抓後滲出、鱗屑、少食腹脹便溏;舌淡胖,苔白膩,脈緩。治療要健脾利濕止癢。

方劑處士淩薇湯或沈淩白術散中加入了紫荊花、地膚子和白鮮皮。

血虛風燥者病程長,反復發作,皮損顏色較深或有色素沈著,皮膚粗糙厚,瘙癢劇烈,熱洗或肥皂洗後瘙癢加重,伴有口渴、厭食、腹脹;舌淡苔白,脈細。治療要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子中加入丹參、雞血藤和烏梢蛇。瘙癢難眠者,加入珍珠母(先煎)、徐長卿、夜交藤、酸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