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婦女的服裝華麗,從前到後變化多端,但基本款式有幾種:裙、圍裙、短衫、短衫。初唐女子的禮服,多為上窄袖下長裙,下滿蝴蝶結鞋或高跟鞋,即“小頭鞋窄衣”的款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民族與中外關系的密切,特別是婦女思想的解放,唐代女裝的造型趨於暴露和開放。初唐時,上流社會的女性出門往往是全身結界。自永輝徽起,以簾、帽、裙至頸,漸淺無蓋,士子紛紛效仿。很快,胡帽騎上他的馬,盤著發髻飛奔,或者穿著男人的衣服和靴子在城市裏遊行。天寶初期,“貴族士紳喜穿胡服,而女子,窄袖”,出現了“粉胸半掩疑暗雪”、“胸上長雪”的敞裝。中唐以後,窄袖衣服逐漸過時,取而代之的是寬袖衣服和女裝越來越肥。
(2)女裝
唐裝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飾。隋朝和初唐時期,女性以小袖作為短褲,穿著高腰的緊身長裙,壹般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用絲帶紮在腋下,給人壹種俏麗修長的感覺。左圖為穿著絲綢長裙的女子(河南洛陽關林出土的唐三彩俑)
上衣短或半臂,與披肩壹起構成了當時裙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半臂的形狀像今天的短袖襯衫,因為它的袖長介於長袖和褲襠(背心)之間,所以叫半臂。)
唐朝初期,女子的衣服多以絲綢為原料,也稱彩繪絲綢,通常被剪成薄紗,上面印有彩繪圖案。長度壹般在兩米以上。使用時,它披在肩上,卷在兩臂之間。隨著手臂的擺動,時不時地走著,跳著,非常漂亮。從大量圖像來看,唐代婦女喜歡在工作、娛樂或旅行等各種場合使用絲綢作為裝飾。隋唐時期,女性的日常服飾多為皮筏、大衣、襯衫、裙子等。此圖為初唐時期穿著長綢長裙的女子。絲綢是壹種條狀的毛巾,披在肩上,裹在手背上。它通常由薄紗布制成,上面印有圖案或由金銀線制成的圖案。廣泛流行於唐代。它是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紗布做成,壹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然後搭在肩上,纏繞在兩臂之間。絲綢分兩種:壹種是旗寬旗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壹種長度可達兩米多,多為未婚女性使用。唐代婦女穿的絲巾有兩種:壹種寬而短,披在肩上。形狀像鬥篷。陜西乾縣永泰公主墓和山西太原金聖村墓壁畫中所繪的帛書就屬於這壹類型。另壹種絲巾寬度比這個窄,但長度增加。女人通常戴著它,把它纏在手臂上。他們走路的時候,身後好像拖著兩條飄帶。周舫的《戴花仕女圖》、《扇面仕女圖》和張軒的《搗實圖》都屬於這壹類。
左邊畫的女裝是典型的胡服風格,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以翻領、翻領、窄袖、錦邊為特征。陜西等地的墓葬中有大量壁畫。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帛畫中也有這種服飾的女性。所有穿胡服的女人腰間都有皮帶。皮帶原本是北方民族的裝飾品,魏晉時期傳入中原。在唐代,它曾被定為文武百官的必備之物,上面掛著包、刀等七樣物品,俗稱“七廢”。開元以後,因為朝廷的新規定,普通官員不再佩戴。不過在民間女性中很受歡迎。穿這種服裝的女性,腰間都有皮腰帶,皮腰帶上往往會垂下幾條小腰帶,只是裝飾性的,沒有使用價值。
(3).女裝及其地位
到了唐代,全國統壹,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也越來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衫的統壹。在女性中,有壹種袒胸露臂的形象。永泰公主墓東墻的壁畫上,有壹個唐代女子的形象,高髻,赤胸,肩披紅綾,黃色短袖上衣,綠色長裙拖地,腰間垂著紅帶。所以可見“粉胸半藏雪”“坐時裙掃梅花”並非虛言。或許《美女圖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壹點。圖中女子身穿高腰長裙,抹胸真絲,看起來輕松優雅。
初唐時,婦女穿著小袖,壹種高腰的緊身長裙,通常在腰部以上,有些人甚至用絲帶紮在腋下,給人壹種俏麗纖細的感覺。
據《舊唐書》記載,武德、貞觀之時,騎馬的宮人“是易蓉人,但被完全阻隔,不願窺其壹斑”。現在看來應該是個十足的阿拉伯女人;當我們到達唐高宗時,婦女們帶著窗簾帽走上街頭,這種帽子“把她們的裙子拖到脖子,逐漸變淺”。我們可以在Xi安鄭仁泰墓出土的馬背上的女性人物身上看到這種風格的帳幔帽;武周以後,簾帽開始流行;開元年間,“從內廷騎出的騎手,皆戴胡帽,無蓋”,“簾帽之制,絕無用處”,後來連胡帽也脫了,“露髻馳騁”。
我們仍然可以在代代相傳的繪畫中看到開元時期的景象。《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了唐玄宗時期壹位著名的皇室親戚楊的妹妹春遊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到畫中的女子穿著裙子和絲綢,卻驕傲自信,沒有後來人物畫中羞澀女子的形象。
“穿夫衣、靴、衫”和“女穿男裝”在中國歷史上壹直被認為是不服從婦道的表現,所以千百年來極為罕見,但這種服飾現象在唐代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極為盛行。永泰公主墓中有壹段臺詞描繪,可以看出是兩個身著男裝、胡夫的宮女形象。類似的畫也可以在Xi的魏魏和張淮王子的墓中找到。可見這種衣服在當時上流社會的流行程度。
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唐代婦女的服飾:豪放;敢穿薄紗大膽穿男裝上街。這種現象在晚唐以後,民國以前,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果把美女的圖片和慈禧太後過生日的照片對比壹下,唐代女性著裝的豪放性格是顯而易見的。慈禧的衣服繁復華麗,到處都是刺繡的花紋和珍珠,但與唐朝宮廷裏的幾件薄衫相比,只能透露出壹種末世的頹廢氣息。
唐代女性的豪放是與其社會地位分不開的。據資料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唐代婦女積極從事各種娛樂活動,包括騎馬、射箭、拔河、球類運動、蕩秋千、打百草等。他們有單獨和公開的社會活動,甚至組成協會。唐朝的權力中心曾經由女性把持。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中宗皇後魏氏及其女兒安樂公主都積極參政。這壹切都說明唐代對女性的束縛明顯少於其他時代,這與傳統的“女賢無才”的觀念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纏足這種嚴重損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事情怎麽會在唐朝流行起來?唐代婦女的服飾也反映出唐代婦女確實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但是,唐朝畢竟是壹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我們現在說的所有華麗的衣服,都只是上流社會的專屬品。《新舊唐書》(新唐書即車役之書)有25000多字,但只提到“庶人娶了個女人”之類的幾個字。從貴族墓葬中更難找到有關唐代平民婦女服飾的文物。在1000多年前的中國大地上,能穿上那些華麗衣服的女性屈指可數。我們壹直認為唐代女性的服飾是奢華美麗的,卻不知道實際情況是怎樣的。所謂的“第壹手資料”固然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歷史的真相,但更多時候,它們會蒙蔽我們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