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時至今日,漢傳佛教仍是佛教的最大分支,影響深遠,深入東亞各國。佛教傳入中國後,先是在朝鮮半島傳播,後又傳入日本。日本的佛教歷史晚於中國和朝鮮半島。
但日本的佛教卻發展迅速,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古代兩位高僧大德到日本後,對佛教的推廣做出的巨大貢獻。鑒真大師遊歷日本,成為日本法家學派的始祖,袁茵大師遊歷日本,創立了日本主流佛教宗派——黃柏宗。這兩位大師在遊歷日本時都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
其中最困難的是鑒真大師,他六次東渡,五次失敗。期間雙目失明但仍不改初衷。最後壹次穿越終於成功了。
還記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捐贈給湖北高校的物資嗎?所有這些材料在外包裝標簽上都標了八個大字:“山川異域,氣象同。”短短的八個漢字感動了很多日本網友,因為這八個字的背後有壹個中日友好交流的故事,而主角就是本文要提到的鑒真大師。
隋唐時期,中國疆域空前遼闊,無論是識字還是武功都達到了頂峰。所有的國家都來到朝鮮,所有的海洋都投降了。當時有100多個國家向隋唐朝貢。與此同時,在日本國內,王華開始決定,無論哪壹方面都不能與隋唐相比,這是罕見的。
日本在東亞的鄰居中國,眼光無限。它先後向中國派出了十幾個隋朝和唐朝的使節。由於隋朝建立時間很短,日本派出的使節多集中在唐朝。這些使臣,帶著對天國的真誠學習,來到唐朝,吸收了唐朝的許多法規、文化藝術、科技、風俗習慣。出使唐朝為日本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促使鑒真東渡日本的,其實源於日本的壹個事件。七世紀的日本,有壹位王子,癡迷於佛教。他的名字叫長屋王。這位長屋王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孫子,也是隆親王的長子。太子雖然沒去過大唐,但對大唐十分向往,大唐是當時世界佛教的中心。
作為壹個虔誠的佛教徒,長屋王曾命人制作壹千件袈裟,送給遠在千裏之外的唐朝僧人,並貼心地在袈裟上繡了四個字:“山川異域,日月同風,諸佛相送,* * *相結。”
長屋王用詩歌表達了對中日友好交流的期待,但他沒能親自來唐朝。公元729年,強大的日本皇室長屋王遭到死敵藤原的陷害和反叛,長屋王被迫自殺。的妻子,王子義德,和的兒子,廚師王,森田王,格木王和釣魚王都上吊自殺。這壹事件被稱為長屋王之變。
(日本長屋王)
長屋王對唐朝的向往寫在他給唐朝僧侶的四句話裏。恰巧唐朝的鑒真和尚看到這四句話後非常感動,對海那邊的日本產生了興趣。
鑒真大師出生在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他自幼出家,曾遊歷洛陽、長安等地,研習佛教三藏。遊歷後,在揚州大明寺講法。唐朝時期,佛教在漢朝的傳播有了很大的發展,包括武則天在內的幾位唐朝皇帝都積極推動中土佛教的發展。
唐太宗貞觀年間,玄奘大師不遠萬裏,來到中國莫嘉陀王國國王佘城的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獲取真經。他成功歸國後,轟動了整個唐朝,對鑒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唐玄宗天寶年間,鑒真已經是很有名氣的和尚了,但他傳播佛教的野心很大,就把目光投向了佛教基礎還不穩固,佛教氛圍還不夠濃厚的日本。
唐玄宗二十壹年(733年),日本派遣和尚榮垂和趙樸隨唐朝使節到日本。這兩位僧人來揚州大明寺參觀,希望大明寺僧人能派代表去日本傳播佛法,宣講戒律。
當時由於對危險的異國去海那邊的心理作用不明,大明寺裏的和尚都沈默了,沒有壹個人答應。只有鑒真大師站了出來,用堅定的眼神說出了壹句鏗鏘有力的話“為了佛法,何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並決定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前往日本弘法。
(鑒真和尚穿越東方)
天寶二年(743),鑒真和弟子道行、向燕等人造了壹條船,決定從揚州渡海到日本,但在出發前,同行的壹個和尚誣告鑒真勾結海盜。結果,所有準備離開的僧侶都被政府限制住了,鑒真第壹次穿越日本的計劃泡湯了。
從那以後,在十年中,鑒真已經組織了五次赴日旅行。前四次出行都是因為臺風海浪、礁石、沈船等意外,出發後不久就全部被迫返航。在此期間,鑒真因過度焦慮和重病而雙目失明,隨行的日本僧人左戎在端州龍興寺(今廣東肇慶)病逝,他的大弟子向燕也是如此。
直到天寶十三年(754),鑒真再次率領40多人的僧團第六次訪日。自從他第壹次離開後,十壹年過去了。也許是鑒真傳播佛教的堅定決心感動了上帝,鑒真訪日也相對順利。今年年底,他在九州南部的妻子家櫻島登陸。
鑒真壹登陸,就在全日本引起了轟動。唐朝大德和尚的到來,對於渴求佛法的日本人來說,猶如天降甘霖,滋潤了這片佛教不毛之地。次年,鑒真被迎進京都首府奈良的東大寺,日本天皇、皇後、王子等人被鑒真大師授予菩薩護符。向包括米沙·鄭袖在內的440多人頒發戒律;鑒真大師因給80多個寺院傳授新的戒律而受到日本全國佛教徒的歡迎和尊敬。
在日本的十年中,鑒真大師不僅帶來了佛教,還帶來了許多唐朝的先進技術。
(日本國寶級文物,世界文化遺產唐趙體寺)
鑒真是佛教法家的大和尚、大德行,但在日本之前,佛教文化從未形成主流教派,而在日本之後,法家之所以能長期成為日本佛教的主流教派,與鑒真傳播佛教是分不開的,所以鑒真被尊為日本法家之祖。
唐朝是當時東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日本人仰慕中國,不懈努力。他們幾十批派遣使節到唐朝學習唐朝文化,鑒真東渡,也把唐朝文化帶到了日本。他和他的弟子們在建築、雕像和壁畫方面采用了唐代最先進的技術,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光彩。
作為日本國寶的唐趙體建築群是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傑作。這座宏偉的日本皇家寺廟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築特征,是日本田萍時代最大、最美麗的建築。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鑒真及其弟子大多擅長書法。他去東方,甚至隨時帶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原著。在日本展出後,在全國引起轟動,引發了全國範圍內學習書法的熱潮,並壹直延續至今。日本的皇帝、首相和政府高官都寫得壹手好毛筆字。
日本佛教是從朝鮮傳入的,但佛教典籍匱乏,多以口授、手抄的方式傳播,難免有錯誤。據《日本史續》記載,天皇曾委托鑒真糾正經典錯誤。鑒真對日本人民最傑出的貢獻是醫學知識的傳授,他被日本人民尊為醫學始祖。日本豆腐業、餐飲業、釀造業等。也相信他們的行業技能都是鑒真授予的。
鑒真大師六次赴日弘法,歷時十壹年。歷經種種艱難曲折,他終於到達了日本。他不僅帶來了深奧的佛教教義,還帶來了文化傳播,極大地改變了日本的社會面貌,展示了唐朝的繁榮。壹千多年來,日本人民壹直發自內心地尊敬鑒真大師,視他為日本的“法家之父”、“文化之父”,成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