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載人航天數據

中國載人航天數據

載人航天飛行

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飛船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索、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其目的是突破地球大氣層的阻隔,克服地球引力,將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大氣層擴大到太空。對整個宇宙更廣泛更深入的了解。並充分利用空間和載人飛船的特殊環境,開展各種研究和實驗活動。開發太空中極其豐富的資源。

根據飛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載人飛船可分為三類:載人飛船、載人空間站和航天飛機。載人飛船按搭載人數分為單人飛船和多人飛船。按運行範圍分為衛星載人飛船和載人登月飛船;載人空間站,又稱軌道站或空間站,可供多名航天員生活和工作。航天飛機可以用作載人飛船和載人航天活動的空間站。它也是壹個可重復使用的載體。

第壹,載人飛船

載人飛船是能夠保證航天員在外太空生活和工作以執行太空任務並返回地面的航天器,也稱航天器。它的運行時間有限,而且是返回式載人飛船,只能使用壹次。載人飛船可以獨立進行空間活動,也可以作為地面與空間站之間的“擺渡人”,還可以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進行聯合飛行。載人飛船體積小,受限於攜帶的消耗材料數量,無法補給,無法反復協作。

載人飛船有很多用途,主要包括:(1)在近地軌道飛行,測試各種載人航天技術,如在軌交會對接、航天員在軌出艙、進入太空活動等;(2)研究在軌失重和空間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天醫學;(3)載人登月;(4)為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物資;(五)進行軍事偵察和地球資源調查;(6)進行臨時性天文觀測。

載人飛船壹般由乘員組、返回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緊急救生裝置組成,登月飛船也有登月艙。返回艙是載人飛船的核心艙,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樞。返回艙和其他艙壹樣,不僅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還要承受再入和返回地面過程中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軌道艙是航天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裏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設備。服務艙通常配備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以保證航天器的服務。對接艙是用於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的模塊。

二、載人航天與無人航天的最大區別

為什麽試驗飛船不載人,在於對火箭和飛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人命關天,而且由於技術難度高,航天員上天之前,必須經過無人實驗或者動物實驗。前蘇聯在加加林上天前進行了5次無人飛船試驗,美國發射了8次無人飛船。

第三,為什麽飛船的形狀不像船?

其實飛船的形狀不像船,所以得名,是因為它要在陸地和茫茫大海之間飛行,充當小船。宇宙飛船可分為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壹般來說,載人飛船有三個艙,壹個叫推進艙,負責飛船的動力,位於飛船底部;壹個叫返回艙,是航天員起飛、返回和生活工作的座艙。它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和與地面聯系的通訊中心。它是載人飛船的核心艙,位於飛船中部。還有軌道艙,搭載各種儀器,可用於科學實驗和地球觀測。如果需要在太空中與其他航天器對接,就需要對接機構。

飛船返回時,不是所有艙都返回,只有返回艙返回地面,其他艙都留在太空。

第四,火箭為什麽要安裝“逃逸塔”

“避雷針”其實是宇航員的救生系統,學名是“逃逸塔”。蘇聯和美國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上都有逃逸塔裝置。其作用是在火箭起飛前15分鐘至火箭起飛後110秒期間,即飛行高度在110公裏以內時,幫助飛船內的航天員脫離危險區並安全著陸。逃逸塔技術難度大。壹旦發生危險,逃逸塔必須迅速將飛船拉離火箭。如果速度過快,巨大的超載會讓人體難以承受。而且如果速度慢,會有降落傘因為高度低打不開的危險。如何達到壹個合適的平衡點是個大問題。早在神舟載人飛船發射之前,中國航天科技人員就已成功完成了逃逸塔的飛行試驗。

五、火箭如何站在塔上?

此次發射首次采用“三縱模式”,即垂直總裝、垂直測試、整體垂直運輸的模式。以前火箭的總裝、測試、運輸都是“躺著”進行的。到達發射塔、火箭、整流罩、衛星等後。被吊起來組裝,然後再次測試。專家表示,這次將“躺”改為“站”,可以讓火箭少受拆裝之苦。保證火箭的技術狀態和發射時壹樣,火箭在發射塔架上的“停留”時間也可以大大縮短。壹般三天就可以發射火箭,減少了外界環境對火箭的不利影響。

參考資料:

/static RES/2004/czpd/jxzy/04-05 Shang/kx/1/10/kb/01/kzzl 4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