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孔子的處世之道(1)

孔子的處世之道(1)

20世紀80年代,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的壹次會議宣言中寫道:“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學習孔子的智慧。”

翻閱《論語》,我們不難發現孔子關於處世的思想。

“學習”文章-

子曰:“敏於物,慎於言。”

意思是勤奮,註意自己說的話。多做少說。

子曰:“君子不莊重,則無威嚴,學問不可鞏固。要忠誠守信,不要認為朋友不如自己。有錯必糾。”(翻譯,原文縮寫)

意思是莊重、忠誠、守信、尊重他人、改正錯誤是壹個有教養的人應該具備的品質。

子貢問孔子:“窮人不巴結人,富人不驕傲的人怎麽辦?”子曰:“有。但不如窮富有禮樂觀。”(翻譯,原文縮寫)

“義”篇——

子曰:“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而知之。”

這就意味著,無論妳是學習還是做事,都不要假裝懂,欺騙自己。

子曰:“先去後言。”

意思是先行動後說話,切忌誇誇其談、空談。

孔子說:“沒有信仰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意思是守信是立於世的根本,不能做背信棄義的事。

“立人”篇——

子曰:“富而貴,人欲其所欲,不以其道得之,故無位也。”

也就是說,發財是符合仁義之道的,絕對不能違背道德和法律。

孔子說:“當妳遇到壹個有才能的人時,妳就想著如何去仰視他;當妳看到壹個不道德的人,妳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和他有同樣的問題。”(翻譯,原文縮寫)

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把優秀的人當作學習的榜樣,把卑鄙的人當作壹面鏡子,“自求多福”,不斷提升自己。

孔子說:“難得犯錯,是因為嚴於律己。”(翻譯,原文縮寫)

孔子說:“人的生存靠的是誠信,不誠信的人能生存,只是僥幸避禍。”(翻譯,原文縮寫)

“敘事”文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惡而改之。”

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的缺點也要反思自己,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子曰:“任之,則大顯其才。如果妳沒有被任命,妳將過著清正廉明的生活。”(翻譯,原文縮寫)

這就意味著,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進退的時候,要有壹個良好的心態,“用好自己的財物”就是壹個好辦法。

“泰伯”文章-

子曰:“敬而無禮,慎而無禮,畏而無禮,勇而無禮,直而無禮,銳而傷人。”(翻譯,原文縮寫)

意思是尊重、謹慎、勇敢、率直都是好的美德,但是過分了就會反感,就會貶低自己。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意味著隔行如隔山。不要對不了解的事情無禮,否則只會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