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壹部具有哲學思想的典籍,對中國古代哲學、軍事、醫學、宗教等諸多方面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為什麽這樣壹部風靡全球、具有永恒和普遍魅力的中國文化經典,卻讓壹些人越來越感到難以理解和神秘?。
耿奎認為,正是學者和很多對《易經》感興趣的人在學習和理解上的差異:學者更註重對《易經》的研究和考證,而很多熱衷於《易經》的人更感興趣的是《易經》如何應用。易經原本是壹個卦書。人們預測占蔔,通過“易”卦的陰陽之道來判斷吉兇。
但隨著《易傳》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歷代哲學家根據《卦辭》和《易辭》的解釋來表達和論述自己不同的哲學觀,增加了自己的哲學分量。《易經》對占蔔的討論和研究已經逐漸淡化。
以《四庫全書》為例。在《四庫全書》的易經部中,選編了166種易學書籍。寫壹份收到和沒收到的484本書的總結。這些都屬於哲學的範疇。在正義的基礎上,歷代作者闡述了自己的哲學觀點。
《四庫全書》中關於“壹象”相關招數的著作只有近50部。其中30多本是關於相術、占星術、風水和占星術的。與“易”占、卦占相關的書不到20本,占法也不壹樣。
所以關於《易經》本義的寫法越來越少。對於壹些只對占蔔感興趣,想根據《易經》占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來說吉兇的人,當然會覺得《易經》越來越難,越來越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