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自出版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種版本層出不窮。明代有六種版本,清代有七種版本和抄本,古籍中已有十三種失傳版本的記載。
鴉片戰爭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西文,《西遊記》逐漸傳到歐美,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手語、斯瓦希裏文、俄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波蘭文、日本文、朝鮮文、越南文。中外學者發表了許多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高僧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旅行。他從長安出發後,經過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後到達印度。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在壹次佛教經典的大型辯論會上做了壹次演講,受到了好評。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長安,帶回657部佛經,轟動壹時。後來玄奘口述了他的《西遊記》,被弟子們編成了12卷本的《大唐西域記》。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路上看到的各國的歷史地理交通,沒有故事。
至於他的弟子回鶻和嚴聰所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百度百科-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