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圖書館館藏特色
第壹,歷史悠久。商周中央政府設立了圖書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很早就建立了專門的圖書典籍管理機構,有專門的負責人,可以稱之為地方政府圖書館。
二是皇帝非常重視,親自過問,直接參與。從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帝王藏書,即漢武帝劉徹“開啟獻書之路”,到清乾隆為編纂《四庫全書》而在全國大規模藏書,約有57位皇帝直接過問並參與藏書。
第三,歷代官方藏書之所以藏書豐富,設施完善,是因為有政府權力和國庫資產的大力支持。隋開帝三年,牛弘在《請開獻書路表》中號召朝廷“發明詔令,同時買賞”,征集古籍“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還規定凡贈壹卷異書者,賞壹帛,舊書經朝廷修改成文後,仍歸原主。這種有權有賞的藏書方法不僅在當時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而且對後世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此後朝廷多采用優禮與賞官同時施壓的雙管齊下原則,基本形成定制。
第四,政府藏書不僅廣納賢才,而且培養人才,推出了壹批學術成果。由於政府圖書的地位突出,往往作為中央決策的依據、教學和科舉考試的教科書、抄本和印本,政府往往需要集中壹批當時的學術權威和專業人士,以及壹定數量的博士學者,加強對民族圖書的整理、分類和編目。在明代,大本堂是訓練王侯將相的重要課堂,文遠館也是禮部和國子監選拔官員的“儲物所”。他們用書籍完成學業後,被提升到帝國王朝的重要職位或被安置在地方官員的高位上。此時,國家圖書館館已成為培養和儲存統治階級高級人才的基地。
五、紙墨收藏精良,裝幀豪華,建築宏偉,體現皇家氣派。歷朝歷代的官員和藏書家,都要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收藏工作用書的人來抄補秘書。各種寫書的素材也是由國內最著名的產區提供。隋唐時期,卷軸、書簽用彩色玻璃、瑪瑙、象牙制作,以區分書籍的上、中、下三個檔次和經、史、書、藏四庫。至於圖書館的建築,更是當地私立圖書館無法比擬的。根據文獻通考?據考證,隋代的關文廟不僅陳設精美,而且設計有自啟動的機器人,極為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