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個,壹個是王羲之的小楷,壹個是顏真卿的大楷。此碑文,題寫“韓太忠大夫,東方先生,繪贊序”,於唐天寶十三年在德州立碑,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經研究過這個碑,寫道:“嚴魯公壹生寫了壹個碑,這個碑卻是清雄。”這句話很清楚,然後我看到了王右軍的書。我知道單詞和這本書很接近。雖然大小不壹樣,但是魅力還是不錯的。“明代有雲:“書法蒼勁有力,是魯公得意之筆。"
2、祭祀手稿:草書。安史之亂時,呂公的堂兄顏杲卿被任命為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以致太原救我軍連城破,顏杲卿父子被殺。所以文章說“賊臣不可救,孤城被圍,父困子亡,巢倒。”後來,魯莊公派他的侄子全明去收拾殘局,他只得到壹只腳和紀明的頭骨,所以他做到了。魯公五十歲了。書法作品為字,人說有字。魯公是壹個忠義豪邁的人,他的壹生令人肅然起敬。他的精神完整性體現在書法上。這份手稿是書評人最享受的。此帖原是手稿,刪改塗抹,可見魯公構思文章,自始至終感情起伏,所以寫得神采飛揚,筆法雄壯,自然神韻。所有用筆用盡,拉皮帶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自始至終,我用的都是略顯禿頂的筆,圓潤健康的筆法,最後因為墨跡未幹而自首。雖然因為最初的停頓,墨色變化很大,黑灰又厚又幹,但是壹氣呵成。元朝時,張敬艷題詞:“與其寫信,不如講,不如擬信。封面是官方作品,雖然信尾是繩索契約;信在心血來潮的時候是相當放縱的;而且起草是無意的,忘記的是他的手掌。在這裏看到它真是太棒了。”袁憲宇對這個帖子的評價是“天下第二行書”。
3.多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塔感應碑”,建於天寶十壹年(752年)四月二十日,由岑勛執筆,顏真卿舒丹、徐浩題寫,石華鐫刻。它現在在Xi安的碑林中。碑文講的是西京龍興寺和褚和尚在今天壹個安靜的夜晚讀《火焰杯》,仿佛眼前不時出現許多佛塔。他決心把幻覺中的佛塔變成現實。天寶元年,選建千福寺,歷時四年完成。在千福寺,每年都要為皇帝和普通百姓寫火眼金睛和菩薩戒律,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塊碑是顏真卿早期的成名作,書寫恭敬誠懇,直接反映了歐、豫、楚二王的遺風,但又與唐代的書寫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代書法家學習的同時,十分註重從民間書法藝術中吸取營養。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字裏行間都有伍肆柵欄。點畫圓潤,端莊秀麗,似靜似動,引人入勝。他繼承了傳統作品。字畫後記:“這是魯公最平最穩的壹本書,也是韻味十足,俗不可耐。是近代歷史學家的鼻祖。”
4、麻姑仙壇記:全稱是“唐代福州南城縣有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寫啊寫啊寫書。顏真卿任福州刺史時,仕途失意,故有時問禪。當年四月遊覽南城縣麻姑山,寫壹篇關於麻姑得道成仙的文章,正是此時心境的反映。這座紀念碑莊嚴宏偉,歷來為人們所重視。是顏體的代表作之壹,是顏真卿六十多歲的作品。此時顏真卿的楷書風格已經完善。歐陽修《集古錄》曰:“此碑陡峻緊,尤精,筆畫皆細。”
5.顏碑:此碑全稱是“秘書省所撰《瑯琊州巡撫史·護軍碑”。顏是顏真卿的曾祖父。顏真卿撰寫並發表此碑時,已71歲。除了《吉谷錄》和《金石錄》,他的書都是無語的。現在它藏在Xi安的碑林中。因為這座碑埋在土裏久了,所以完好無損,新鮮如新,很有朝氣地傳遞著晏殊的本來面目。
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袁捷寫文章,顏真卿寫懸崖。63歲,現居湖南祁陽縣巫溪。元傑是唐代著名的作家。他被罷官後,住在無錫,那裏山石堆積,石壁嶙峋。《中興頌》刻在其中壹面最大的石墻上。這篇文章記錄了廬山之亂,歌頌了唐中興的事情。此刻的石書,挺立雄偉,石頭堅硬。它完好無損地保存了幾千年。《陸》稱贊這塊摩崖石刻“書法特別精彩,語言古雅”《廣傳書後記》評價為:“太師贊妳書名,昔珍貴。”
7.寺碑:全稱是“唐顧大夫興郭贈大臣子祭酒太子邵寶燕君寺碑文及序”,由顏真卿所寫。唐建忠元年(780)七月,立碑於陜西Xi安。趙明韓《石墨篆刻中國》雲:“本書寫法與《東方頌》相同,渾厚直白,用筆淡淡。”王世貞說:“我曾試評顏的《家廟碑》,以為近代民族中有壹個玉棱體。優雅端莊,莊蜜還蠻漂亮的。真正的書法家是個寶。”
8.爭席:又名《論席》、《與郭仆射》,草書。是唐光德二年(764年)顏真卿和郭穎之的書信手稿。在宋代,它曾被長安的壹個石聞人擁有,他把它當作壹塊石頭。這塊石頭現在在陜西Xi的碑林裏,墨跡沒有流傳下來。蘇軾曾在安處看到原著,稱贊道:“這比出版別的書還要奇怪。值得信賴,自撰,有姿態。”此帖是顏真卿的精草書。整個書法,字始終如壹,虎虎生威。這篇稿子是顏真卿因為不滿權力漢奸的囂張而寫的。所以氣勢十足,剛強豁達,字裏行間有壹種忠義之感,表現了顏真卿剛正不阿、憨厚敦厚的性格。至今壹千多年,讀來令人肅然起敬。此帖原是草稿,作者在字與詞之間默想,不計較筆墨,卻滿紙而成,成為書法史上的傑作後人將此帖與《蘭亭序》稱為“二寶”。
9.自寫帖:楷書。書法蒼勁嚴謹,題的小字細致輕盈。詹景峰稱此書:“書法古拙蒼勁,遒勁有力,體自然。”這就像北方人用馬,南方人用船壹樣。雖然是壹筆,但是時間豐富,三倍。"董其昌說:"這壹卷裏,好奇奔放的人很少。“在這篇帖子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了解到顏的字體和結構的微妙變化,這是後人學習楷書的壹個不可多得的例子。
除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顏真卿還研究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顏真卿被任命為撫州刺史(在今天的江西省)。有壹次,他在南城縣麻姑山的壹個古祭壇附近,看到壹些夾在地層裏的蝸牛殼化石。他仔細研究了這壹現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裏以前是海洋,後來變成了陸地,那些化石就是證據。為此他寫了壹紙《福州程楠馬谷山仙壇》並刻在石頭上——當然,後人往往只贊嘆龔燕的字碑書法,堪稱“天下第二書”。
歐陽詢
1,九成宮醴泉碑文:楷書是歐陽詢的代表作,常被作為學習歐洲書籍的範本。魏徵寫了壹篇文章,唐太宗在貞觀住了六年。公元623年)立了壹座紀念碑。書法嚴謹蒼勁,不取壹種姿態。
2.《愚公拱北》全稱是《唐古專入尚書右仆射柱國愚公公文拱北》,又名《文彥博拱北》:楷書,寫此碑文時,已80歲。唐朝貞觀十壹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生日碑的全稱是皇甫太子碑,是隋的左光祿博士所論。也叫皇甫筠碑。楷書是歐陽詢年輕時的作品,碑上沒有日期。這座紀念碑藏在陜西省Xi市。
4.花都寺寶塔明的全稱是花都寺和尚的佛塔明:
楷書是歐陽詢的得意之作,成書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
“歐陽詢八法”的書法理論有獨到的見解。李淳的明代84法和黃自的清代元結構92法具有啟發意義。其“八決”為:(分)如巔峰落石;(洋子)就像天上的新月;(橫)似萬裏雲;(豎)如枯藤萬歲;(劍閣)如果勁松倒了,那就是掉在懸崖上;(折疊)像萬軍的弩;(左)如劍斷犀牛角;壹波筆畫往往重復三次。
相關題字:
花都寺紀念碑
九成宮禮泉碑文
龔宇拱北
張的帖子
皇甫生辰碑
孟殿鐵
尚波郵報
曹征錢文子
行書千字
劉公權
1.刻金剛經(824,47歲)劉公權官書,刻為橫石,* * * 12塊,每行11字,原石毀於宋代。唯壹的唐拓本是在敦煌石窟發現的,現藏於巴黎博物館。這是劉舒早期的傑作。他的筆法細致入微,筆法單薄,渾厚嫵媚;結構細致,取縱長之形,緊中宮,展四方,拔之有清勁。“六谷”可以在這裏知道,劉繼忠的書也可以在這裏知道。《紀昀》雲:“若掛金剛經,劉勰說妳有鐘(之)、王(之)、歐(之)、玉(之)、楚(之)、陸(之)之身。今天考他的書,是壹絕,尤其可貴。”(《廣川後記》)
2.李生紀念碑(829,52歲)位於陜西省高陵縣。碑高壹尺四寸,寬五尺八寸,三十四行六十壹字。裴度寫,劉公權寫,封額。這座紀念碑在明代就已經堆滿了鮮花和石頭。孫情成澤《庚子之夏》說:“字雖剝落,乍看挺拔,猶可得。”與《金剛經》相比,強化了堅、角、尖、直、挺拔的觀念。但是有些地方,文字顯得生硬局促。
3.《會元寺明鐘樓序》(836,59歲)由邵劍河題寫,41行20十字。1986 11出土於Xi安和平門外。此碑韻味十足,筆法細致,以方筆為主筆,圓筆為輔,剛健有力。其結構常錯位變化,如左右結構中的“蹲”、“鐘”、“樓”等字,將左側上移,形成左短右長的結法,在不平衡中求韻求趣。劉舒逐漸走向另壹個深度。
4.《蘇峰碑》(837,60歲)為所書,劉公權書與印合。這是壹本正式的書,有41行83個字,石頭存放在Xi安碑林。他的書讓人耳目壹新,快速健康,精神飽滿。似乎預示著壹個更加精致的“柳體”即將誕生。隨後的五六年間,神秘塔、神策軍相繼問世,成為千年楷書的標配。《庚子之夏》引用楊永修的話說:“馮尚書碑僅次於(余士南)廟碑。”《石墨篆刻中國》說:“此碑略勝《玄塔碑》,不及薛基《飛鵝》。楊永秀雲雅《寺碑》已過。”
5.李宗敏撰《山碑》(838,61歲),劉公權撰印,邵劍河刻字。三十壹行,六十二字,碑高壹尺,寬四尺五寸三分,在柳碑中最為突出。石頭在“十年動亂”期間毀於富平縣。此碑古往今來享有盛譽,在《金石錄》、《包雷克編》、《吉谷珍》中都有記載。雖然這座紀念碑和蘇峰紀念碑的文字比神秘塔紀念碑小,但它們同樣大膽,文字深刻,結構細致,精神理性。孫承澤的《更夏紫記》說:“其書亦有單鵑無敵於羅綺之理。”這意味著雄偉中有壹種魅力。
6.神秘寶塔石碑(841,64歲)由裴秀書寫,劉公權題寫,邵劍河、邵劍初鐫刻。* * * 28行,54字,石存Xi安碑林。舒的《虛舟題跋》說:“誠為精工。”王銘時珍《益州山人稿》雲:“此碑露於柳書之最。”它的骨勁渾厚,筋骨特別外露,矯健迷人;結細長,大小頗錯落有致,豐富多變,期待飛揚,線條流暢。整個紀念碑沒有壹絲懈怠,可謂優秀。
7.神策軍(843,66歲)碑由崔宣書寫,劉公權在由李嚴寫信記載左軍務。紀念碑位於皇宮禁地,不能隨便流傳,所以流傳較少。北京圖書館有北宋拓片。這座紀念碑和神秘之塔相隔兩年,整體風格相似,法度嚴謹,精神強大,但也有壹些不同。“神秘之塔”極其蒼勁健康,而此碑豐沛;前者極度暴露,後者溫柔恭敬;前者更諂媚,後者更沈重。這個刻碑師也很精細,還是認為劉舒傳世的最好。孫承澤說:“書法中有壹種溫柔的姿態,這是他最得意的壹筆。”在劉公權的楷書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是神策軍碑和神秘寶塔碑。
8.《劉冕碑》(848,71歲)劉公權書,韋伯所寫,楷書37行,字65個。這塊碑的字體很小,但是書寫的風格很漂亮。楊守敬在《學書貴言》中註意到其“雅”的特點。仔細看石碑用的是圓筆,如“國”字。右角變形為圓形,右直下也是弩。“司徒”的“司”字突然向右下彎,顯得笨拙,“神道”的“道”字結構也不對。七十後,劉公權的書也在變。這座碑和與之風格相近的伏磷碑、魏公賢廟、劉冕、蘇峰等,都有“聚賢納士,惟雅畢竟”的風格。
9.《魏公廟碑》(852,75歲)唐代崔貴撰,劉公權撰,36行60字,原載安。碑碎散,磨不全。開始的時候,只有五塊石頭。這座紀念碑的年代不詳。王昌的石刻集被認為是在鹹通(874)年底,寶刻集被認為是六歲(852)。此碑雍容華貴,柳書蒼勁。細看,已經到了優雅的境界。他的筆畫相當俯仰,如“上”字、“五”字;詞的結論相當傾斜,如“物”“國”的重心向右;再比如“美食城500”業務,讓妳左右逢源,樂此不疲。
10.《高遠豫北》(853,76歲)是劉公權寫的,肖燁寫的。在河南洛陽,碑高壹尺多,寬四尺,楷書三十三行,字七十九個。額印手跡“唐朝官賜官右仆射墓碑,渤海高官”,四行兩橫。康有為說,“高遠豫北有龍躍虎臥之氣。”(《易洸易》)楊慶守敬《學書言》曰:“‘高’之碑,尤為完美。從年底開始,雖然有作者,但不可能自己開門。”“龍躍虎臥”比喻他書法的力度。後者稱之為圓滿,達到了圓滿的境界。
11.托林吉紀念碑(857,80歲)
褚遂良
倪寬贊:
倪寬贊的墨跡被傳為褚遂良的書(有人認為是歐陽詢的書),但真偽尚無定論。但是,這本書相當無知。楷書50行,***340字。宋釗·孟建對這個帖子評論說:“《易蓉萬昌》是他晚年的壹本書。”楊明·石齊評雲:“論者以為字為金,行為玉,法為溫雅,多美也。”詹景峰則說:“幹而不潤,尋天道之味。”這個帖子最初是在臺灣省寫的。
雁塔聖教令:
亦稱《濟安集序》。每兩塊石頭就在陜西Xi吉安的大雁塔下。時遷為序,全稱《唐三藏序》,唐太宗李世民執筆,褚遂良執筆,18行,42字。後為《石頭記》,全稱《唐高宗三藏聖教故事》,由唐高宗李治、褚遂良所書,20行,40字,右行。
筆中,方圓並用,反用則反;橫畫是豎的,豎畫是橫的,首尾之間有起伏,舉轉和回鋒都有壹定的規律。張湯·懷瑾對這本書的評價是:“美女單鵑似乎不亞於羅綺,而且主角很有風度。”秦也評價說:“楚登山寫了壹本好書,長得像羅綺的絕美容顏,又像銅鐵。這座紀念碑特別雍容華貴,波濤如遊絲。它能把轉彎的細微之處壹壹鋪開。莫勒之精,乃唐代諸碑之冠。”
殷瑛驚道:
大墨,傳世為褚遂良書。論文,楷書96行,***461字。作為褚遂良的書流傳下來的《吟賦經》,壹直以正楷和行書流傳於世,字跡很小,很難窺廬山壹斑。這個帖子全是文字。末了寫著:“日命官褚遂良來信”。很可能是唐朝學楚書的贗品。盡管如此,大字《印婦經》是壹幅精美的書法。此帖既有楚式書法的特點,又與“唐人寫經”極為相似,寫經史自然樸實。元陽無可指摘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有無限玄機。今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雲,筆力雄壯,氣勢古。”石頭全是楷書,刻在萬文韶上。現被選作原石拓片。《大雁塔聖訓序》是褚遂良書法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字體優美蒼勁,筆法嫻熟成熟。褚遂良寫下這座紀念碑時已經步入老年,至今他已經為新唐凱創造了壹套規範。在字的結構上,改變了歐、於的長字,創造了壹種纖細但飽滿的字體。
懷素
在長安懷素的功名中,贊美他草書的詩多達37首。他的草書有自傳體筆記、苦筍、吃魚筆記、聖母筆記、書上隨筆、草上千篇、草上千篇、四十二章、千字文、藏真筆記、七筆記、北庭草筆等。其中“魚貼”極瘦,骨力強勁,謹慎冷靜。但《自我敘事帖》這本書卻因為與《吃魚帖》這本書不同的心境而充滿魅力。真的很奇妙。米芾《海嶽書評》:“懷素似壯士揮劍,精神動人,進退卻迂回。”唐代很多詩人都稱贊它,比如李白有的草書曲,懷素大師曼吉的草書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