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馬蘭鎮的歷史沿革

馬蘭鎮的歷史沿革

炎陵縣馬欄鎮歷史悠久,因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馬而得名。北宋時,馬蘭是京畿四大重鎮之壹,壹度繁榮昌盛。鎮內有興國寺塔、曹操的城樓、蠍子幫遺址、樂陵韓氏集團等歷史遺跡,人文景觀豐富。

經濟和社會狀況

近年來,馬蘭鎮以“十萬”示範工程為抓手,緊緊圍繞縣委“三高壹突破”的發展目標,結合鎮情,大力實施“黨建強鎮、產業富民、名鎮建設”發展戰略,發揮優勢,重點突破,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堅持以十萬個示範工程開創全局工作大局,著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提出了“聚焦壹個目標(實現農村三個文明)、突出兩個重點(非公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狠抓三個關鍵(高素質黨員幹部、高標準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高效農村黨建工作運行機制)”的黨建工作思路。始終圍繞抓黨建這個“第壹要務”,狠抓工作落實。在“十萬”創建工作中,實現了創建抓手、爭取動力、實現目標、打造成果,使基層黨建工作在推動工作大局中有所作為,形成了黨建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雙促進的工作局面。鎮黨委被省委評為“五好鄉鎮黨委”。今年,副市級黨委被評為“五好示範鎮”,義太村被評為“五好示範村”,8人被授予“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英雄”稱號。

經濟飛速發展。馬蘭鎮非公經濟組織1,3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該鎮現已形成棉花加工、棉短絨加工、油脂加工、棉紗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培育發展棉短絨、郵政紙油、催馬布、楊莊板塊四大非公經濟產業園區,初具規模。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74094萬元,工業增加值45787萬元,工商稅收2003萬元,財政收入9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50元,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市第九位。2003年和2004年,市縣連續兩年榮獲“建功立業杯”。今年1-6月,全鎮工業總產值654.38+065.438+097萬元,工業增加值3.87億元,上繳稅金654.38+03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65.438+0%、43.5%、45%,招商引資3200萬元,占全縣年度分配計劃的80%。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根據小城鎮建設“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要求,聘請省規劃設計院專家完成了2004年至2020年城市建設規劃修編工作。馬蘭被定義為以棉短絨、棉紗加工等農副產品為主要產業的工業鎮,實施“壹體兩翼三中心”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投資1多萬元,拆遷14個單位和住戶、300多間房屋,建設了面積1多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城鎮廣場,完成了綠化美化工程;投資565,438+0,000元,對鎮政府機關大院及後院進行了高標準改造,完善了文化體育設施。加強了鄉鎮日常環境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建立了城市建設和環境治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鄉基本實現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管理規範、生活舒適”,改善了鎮容鎮貌,樹立了“中州名鎮”的良好形象。2004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