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妳說附庸風雅是什麽意思?解釋壹下。

妳說附庸風雅是什麽意思?解釋壹下。

附庸風雅,中國成語,拼音:fùyūng fēng yǎ,意思是缺乏文化素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結交文人,參加相關文化活動。

它原指《詩經》中的國風、風雅、瀟雅,後指風流、飄逸。指壹個缺乏文化修養,裝得溫文爾雅的人。

吳琴·任劍《愛變》:“那些鹽商明明是鹽貨;卻執意附庸風雅;揚州建了很多園林。”

清·平不清《下外_碎片談臨川夢》:“錢穆翁評_陳仲春,言聊可飾山,附庸風雅。”

李晴·嘉寶《官場現形》第四十二章:“喜歡便宜,偷偷忽悠,附庸風雅,忙忙碌碌。”

黃青小沛《晚清文學:情變》第八回:“然立誌附庸風雅,揚州建園多,種花之風遍揚州。”

相關說明

附屬國:在古代是指附屬於諸侯國的小國,引申為從屬地位或依附關系。

“諸侯國”原指附屬於諸侯國的小國。《周朝禮制》規定:“天子之田千裏,公與侯田百裏,伯七十裏,子與人五十裏。不能行五十裏者,不適合做皇帝,而依附於諸侯。”

天子之下,有公、侯、伯、子、公五個爵位,分封之地。公與侯是百裏,伯七十裏,子與公五十裏。50裏以下的較小采邑,應隸屬於諸侯國,稱為“諸侯”。為什麽叫“諸侯”?“用”的本義是使用和需要,引申為就業。“諸侯”意為依附他人,為他人所用,取其象征意義,故稱“諸侯”。

“雅”怎麽能泛指文化?原來“雅”和“雅”是《詩經》的兩個組成部分。《詩經》由三部分組成,即文體、雅俗、賦。

《風》是各諸侯國的民歌,叫十五國風,壹百六十篇;“雅”分為雅與不雅。是周王室《棒極》之內的音樂,被尊為正音,有105篇;《頌》是壹種專門用於祭祀祠堂的音樂,有40篇。“雅頌”或“雅”是用來指代《詩經》的,所以“雅”壹般也用來指代文化。

“附庸”和“雅”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壹起用的,但據清代同治年間的學者平步青說,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用過這個成語。

明代文學家、畫家陳繼儒,自稱隱居在小昆山,卻因周圍都是高官顯貴而受到當時人的詬病。錢錢乙在談到陳繼儒的行為時,諷刺說這叫“裝點山林,附庸風雅”。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