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的肖像
在成功地幫助勾踐消滅了吳國,復興了越國之後,範蠡辭去了勾踐的職務,退休了。他是壹個非常有遠見的人。在那個“士”字當頭,“商”字最後的時代,範蠡從官場辭職,心甘情願地做了壹個地位最低的商人。所以,他壹生的輝煌成就,卻因為棄官從商,不能和歷史名人壹起載入史冊。
範蠡有自己做生意的方式,非常獨特,知道如何帶頭。他認為自己在商場裏需要很有眼光才能獲得商機。正因為如此,在他近20年的隱居生活中,範蠡已經積累了三次財富甚至上萬美元,成為壹個富有的壹方。另壹方面,範蠡是壹個善良的人。他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支持別人。錢就像壹個外物。對範蠡來說,他能得到的也可以分散,這很舒服。
範蠡也是中國四大民間財神之壹,是壹位“文化財神”。他在商業領域的作為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商業流通。他不僅有深刻的經濟思想,還發明了秤的計量單位,特別註重消費者的感受,結合他們的特點進行銷售。範蠡不僅涉獵農業,鼓勵養殖,而且對養魚也有深刻的見解,因此也被稱為“陶朱公”。
範蠡的商業故事
範蠡是我國的商業聖人。他在做生意的方式上很有洞察力和天賦。他是勾踐身邊的謀士,輔佐勾踐報國,成為大英雄。後來,他學而時習之,棄官下海,走上了以錢濟民的道路,向後人致敬。
範蠡雕像
範蠡在商業上有自己的見解,正是因為他獨特的經濟頭腦,他才成功地賺了很多錢。範蠡發現,在買賣過程中,由於沒有可測量的東西,往往無法做到公平交易,於是他產生了可測量的工具。壹天,在回家的路上,範蠡發現了壹種農民打水的方法。農夫的壹邊拿著木樁站在井邊,木樁頂端綁著壹根橫木。橫桿的另壹端掛著壹個木桶,另壹端綁著石頭。這既方便又省力。
於是範蠡回去模仿它,用懸掛的盤子、細繩和鵝卵石做了壹個鋼秤。於是,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把標記的東西想成了計量單位,就是用天上的星星,加上“福、財、壽”的計量單位來警示,於是這個尺度就流傳至今。
就說糧食壹直是最大的銷售市場吧。範蠡很好地掌握了糧食收獲的規律,並根據每年的季節氣候來判斷產量。因此,範蠡在收獲的時候大膽地收集糧食,收集的糧食不怕囤積。糧價漲了,他盡量賣,不怕沒機會收購。這樣,範蠡的腰包不僅大幅上漲,而且抑制了物價的誇張波動,使農民不受好年景和壞年景的太大影響。
範蠡的名言
範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原籍楚國,去越國實現抱負。從小貧窮,但學識淵博,他成功地從壹個普通的農民壹躍成為壹代將軍,最後成為壹個富商,因此聞名天下,現在是人們頂禮膜拜的“文學之神”。
李光潔飾演的範蠡劇照
範蠡的壹些經濟方法和商業理念非常先進。即使是現在,它們對商業和管理都有壹定的影響,所以讓我們來欣賞範蠡的名言。
“貴如糞土,賤如珍珠。”
這句話是範蠡在商業中常用的理論。據說,當某些商品的價格漲得很高時,記得視其如糞土,毫不吝惜地賣掉。另壹方面,如果價格下降很多,就把它當成珠寶,大膽購買。
範蠡對商品的價格變化很感興趣。正好他看到竹子和蘆葦很便宜,沒人買,就以很低的價格全部買下,然後做成掃帚或者蘆葦席,以合適的價格賣給老百姓,從中獲利。這也是範蠡賺錢的方式。
“夏天是皮革,冬天是紗線,幹旱是船,水是汽車。”
這句話的意思是,商人要有看到商機的眼睛,比人們需要的更早地準備東西,就像夏天很熱的時候要準備冬貨,冬天寒冷多雪的時候要準備夏物壹樣。即使是嚴重的幹旱,也要準備好洪水時需要的船只,買洪水時的車輛,避免幹旱的發生。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防患於未然。商人永遠要先把握商機,在這個市場出現之前做好準備。這就是賺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