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誰知道“倪”姓的來歷?跟這個“李”有什麽關系

誰知道“倪”姓的來歷?跟這個“李”有什麽關系

好像沒什麽關系。這裏列舉了“倪”姓的由來等。關於“李”姓的由來,請看:/dispbs.asp?board id = 112 & amp;ID=74184。replyID = & amp皮膚=1

■姓氏的起源

倪有三個姓:

1,出自姬姓,後為炎黃子孫武帝次子,以國名為氏(由譚氏改為倪氏)。據同治宗室記載、姓氏考證、辭源記載,春秋時期,齊武帝封次子於邕(故城在山東滕州),建立邕國,是邕國的屬國。後人以國名為氏,稱為譚氏。戰國時期,楚國滅了譚國。亡國後改為爾姓,後又將原譚姓加於倪姓。漢初有倪寬,公子妃第壹代傳人。

2.春秋時郭的後裔李利之後,為免仇怨,改為倪氏。據《商友》記載,春秋時期到達後,另壹個種族被命名為倪。

3、從他家改姓:

(1)據(下同)正史記載,魏以後,復姓何莽改為莽,後又改為倪。

②清代滿族八旗有壹姓倪的,住在寧古塔。

(3)現在滿族、蒙古族、土家族等民族都有倪姓。

始祖:倪寬。黔城縣(相當於今天的高青縣壹帶)人,西漢大臣,水利學家。他治過商史,當過禦史、中醫、左內史,後來拜過禦史。在任期間,他重視水利建設,派遣民工,在鄭國渠南岸開辟了六條輔助運河,使周圍的高地得以灌溉。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寬是顓頊的後代。顓頊後裔在被封為燕時,因其對周天子有功,次子友(費)未被封為諸侯,住在譚,故又稱。它已經被尊重了壹段時間,因為它壹再尊重來自齊桓公的國王。戰國時期,楚國滅了譚國,後人以國為氏。後來因為避仇,他們把“坤”旁邊的成二姓去掉,在“坤”旁邊加了倪姓。因為先封給誰的國家說法不壹,其後裔倪寬在史書上也很有名,所以後世倪姓尊倪寬為倪姓始祖。

■遷移分布

現在在山東滕州、棗莊,有個地方叫郯城。據考證,這兩個地方是春秋時期檀國所在地,當然也是倪姓和後世姓氏的原始發源地。譚國被楚滅後,逐漸北遷,多定居於黔城之地,後興盛,逐漸成為黔城郡王名倪。戰國時期有壹種說法,說這壹時期有壹個叫倪的人定居河南。漢代,出現在史書中的倪(譚)姓氏較多。除譚寬外,其余多為散見於史書的人物,如譚貴妃、軍事家、揚州刺史譚諺、九真太守譚式、羌主譚、林等。可見此時的倪(譚)姓仍主要在山東地區繁衍,部分人已進入皖北地區。後來的南朝,有江陰知府倪啟,有掌平章的尚書左丞倪舒,說明漢魏時期,譚姓改為倪姓,倪姓因社會動蕩而南遷。兩晉南北朝時期,倪氏在史書中並不多見。隋唐時期,倪氏在北方的分布越來越廣,現在河北、河南、山西都有倪氏的人。唐朝末年,由於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民不聊生,倪氏才大量遷往江南。在宋代,史書中記載倪姓的人很多。從籍貫分析,倪氏在這壹時期已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由於對南宋殘余勢力的肆意圍剿,江南沿江、浙、閩壹帶烽火連天,元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逃亡,倪姓逐漸流傳到鄂、湘、粵、桂壹帶。元末,百姓再遭災難,兵荒馬亂,到處火燒,華東、中原、中南人口銳減。明初,明政府為了恢復當地經濟,從山西大量移民。倪是明代洪洞槐樹移民的姓氏之壹,先後遷居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地。倪氏遷居臺灣時,正值清朝,壹個倪氏從福建渡海而來。這壹期還有壹個叫倪的人,從山東到東北三省旅遊。今天,倪姓在中國廣泛分布,特別是在江蘇、湖北、上海等省市。這三地的倪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60%。倪是中國第111個姓氏,人口眾多,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14%。

■歷史名人

倪說:也就是說,在戰國時期,宋人就說博士,壹位著名的哲學家,以他的口才著稱,較早地提出了“白馬非馬”的問題。

倪蒙:子明,漢代臨淄(今淄博)人。仁孝頓都,壹年荒年,百姓相食,和我弟出城摘菜,被抓,想吃我弟。的弟弟瘦,不如健,他願意代替他。覺得正義就不要殺。

倪寬:西漢武帝時期威海(今山東省)人,自幼勤奮好學。但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能力讀書,靠給學生做飯和做幫工為生。每次下地幹活,我總是把五經掛在鋤頭鉤上,休息時讀壹讀。“以經典讀書”的故事廣為流傳。倪寬關心百姓疾苦,主張緩收租稅,減輕農民負擔。當時漢武帝對外兵征收錢糧。倪寬管轄的首都有很多拖欠收租的行為,倪寬應該是有辭退罪的。人們聽說了,怕倪寬被免了官職,就把這事告訴了對方,爭著要交糧租,過幾天就交了。武帝深感驚訝。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倪寬和司馬遷編寫了《太初歷》,糾正了當時歷法的錯誤,為中國歷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倪寬不僅精通經學,而且文筆也很好。倪寬做了9年禦史,漢武帝第二年(公元前103年)去世,葬在故裏。著有《九逆寬》、《二逆寬賦》、《禪頌》。

倪斯:湖州貴安(今浙江吳興)人,宋代學者、官員。大路做了兩年秀才,學了不少宏字。勉為其難地挪到了郎中的位置,除了寫作為阿郎,還當了翰林。歷任侍郎、禮部尚書,以直諫聞名。他博覽群書,多才多藝,著有《荊楚堂雜誌》、《齊山甲乙稿》、《尖山集》等。

倪山:宋代沙縣人,聰明好學,喜歡施舍。每當我出去的時候,我總是帶著錢。當我遇到壹個窮人時,我把它放在他家裏。不管人們知不知道,倪山是被當地有關部門推薦的,但他在許多考試中失敗了。於是有人嘲笑他說:“王老師天天扶貧,為什麽多次落榜?”上帝不是瞎了嗎?“倪山更努力付出,無怨無悔。有壹年鬧饑荒,人們挨著餓死在路邊。倪山設立粥棚救助災民,救活數萬人。第二年,倪山又去試了壹次。村裏很多人夢見倪家門外的橫幅高高豎著,上面寫著“送粥給殷公”四個大字。當時倪山真的中了頭獎,後來官至大臣。

倪濤:居吉,宋代永嘉人。他的父親去了廣東軍隊。大觀三年(醜),中進士,官歷為外臣,在朝城縣判酒稅。他是《玉溪集》的作者。

倪璞:文清,宋代浦江(今浙江)人,住十陵村,名十陵。紹興末年,曹萬延撰《陳征伐大圖》壹書,重新審視山川險阻,成為《地社稷誌》四十卷、《劍柘誌》五卷,指出陳防禦侵略策略的失誤。惜春,由人所作,遷雲州。原諒與回報,壹生冷淡。三十年來,雜文六十篇,只剩《西泠書》壹卷。見廉《倪詩齡傳》。

倪瓚:字子真(1301-1374),雲麟,江蘇無錫人,元末著名畫家。他擅長山水,多以水墨為主。他的風格古樸典雅,多寫平原山、枯樹、竹石。畫面上有長長的題字,他主張寫在胸中,不求形似。他的畫復雜而細膩,使水墨山水畫有了新的發展。與黃、王蒙、真武並稱“元末四大家”。他還擅長詩歌和散文,包括《清門歌姬》。

倪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書法家、詩人。博學多才,參與編纂《明史》,撰寫《藝文誌序》,追根溯源,堪稱佳作。書法詩詞,秀才獨具,有《雁園集》。

倪若水:字子石,槁城(今河北省)人,唐朝名臣。進士出身,開元初年,官至中書舍人、尚書右丞。後來被調離北京,擔任汴州刺史。任汴州刺史時,修孔廟,倡教育,設州學,郡學,清靜文明,州民稱贊。唐玄宗派人到南方捕捉珍禽異獸,倪若水上書諫。玄宗看了信,親筆寫了壹封信肯定若水的意見,於是停止捕鳥,把捕來的珍禽全部放生。並賜他四十段,賞他直言相諫的精神,召他入朝,升任戶部侍郎。開元七年,復授官至尚書右丞。是年,卒位。

倪:南宋時在福安(今福建)做官。鹹淳進士,官至安仁縣尉,劉清知府。元兵南下退伍,元世祖招不到。

倪文君:出生於綿陽(今湖北),蠻子,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從徐守會崛起,任元帥,屢敗元軍。1356年,迎徐守慧至漢陽,重建政權,任丞相。在謀殺徐守慧未果後,前往黃州,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

倪,浙江上虞人,明末官員兼學者。萬歷進士,厭倦了官至商務部和翰林學士。詩散文重於世,書畫皆巧,善草書,畫山水竹。李自成破北京自縊。有倪文珍的收藏。

倪道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畫家、詞人。少作填詞,巡吳宮門,播吳越。自然喜石,印章精。善畫蘭花,筆細而輕,充滿了逃避。

倪英典:字秉章。安徽合肥。王月會會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任安徽省炮兵指揮,與熊策劃安慶起義。被清官識破後,南下廣州,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宣彤元年(1909),盟南支部成立,任新體育軍總導演。宣彤率領新軍在廣州起義,英勇犧牲。才25歲。

倪嗣沖,安徽阜陽人,北洋軍閥安徽省首領。早年加入淮軍,後跟隨袁世凱。二次革命時,奉袁之命攻占安慶,任安徽巡撫。袁死後,段被附體。1920年,安徽部兵敗解散。

倪誌良:北京人,高級將領。黃埔軍校畢業,1926加入中國* * *產黨。曾任紅四軍參謀長兼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129師參謀長,西滿軍區副司令員。解放後,任駐朝鮮大使、解放軍監察部副部長。並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1965死了。

■縣唐王號碼

王俊1

據《姓氏考辨》記載,本名為譚氏、爾氏,為免仇怨而改倪。找壹千遍。

黔城縣:西漢時設縣,統治黔城,故城在高青縣高遠鎮北。轄於山東省北部的博興、高青、賓縣等地。

2.大廳號

倪姓的堂名主要有“交化堂”、“乾成堂”、“精和堂”等。

動詞 (verb的縮寫)宗族特征

1,倪氏由雍氏和爾氏更改,原因是避仇,但何時開始,現在無從考證。讓有識之士來解開這個永恒的謎吧!

2.宋代以後,歷史上開始出現倪氏的傑出人物。僅在宋代,就出現了倪斯、倪山、倪、倪濤、倪祖昌、倪璞、倪等著名人物。

■倪氏宗祠總對聯

《倪氏宗祠四字聯》

源自姬姓;

找壹千遍。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中華全國聯合會出版《倪》的緣起與展望。

石許;

它是壹只海豹。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連典是指倪姓來源於姬姓。在,顓頊的後代被封在朱,侯被封在婁。婁位於山東省藤縣東部。子孫以國為氏,得譚氏。為免報復,改為兒子姓,後加“戚”改為倪姓。

這本書提出了八個策略;

畫四個家庭。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第壹聯指倪雲路,明末浙江上虞人,本名俞儒,本名鴻寶。他是天啟年間的秀才,先後編修、編輯,擔任過財政部的獻酒官和國子監學士。針對魏忠賢余黨楊維元鎮壓林東黨的行為,他曾撰寫《八策控實、八策控虛》。善詩善草,工筆山水竹,有《倪文珍集》、《伊妮內外儀》等。第二聯指元代畫家倪瓚,名雲林子,宦蝦子,無錫人。家裏很有錢,建有雲林堂和清漪閣,收藏書籍和文玩,作為吟詩作畫的場所。他先為禪宗服務,後入“全真教”。元末戰亂期間,他賣掉了自己的農房,搬空了家當,在太湖遊蕩,住進了田莊佛寺。善畫山川,自創“以石折”之法,多以環太湖、疏林坡、淺水為景,意境分明。他自稱“無心,不求形”,“論逸於胸”。他作品中的簡牘繁復、稚嫩的風格,對明清文人的山水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人把他與黃、真武、王蒙並稱為“元四家”。也是書法作品。他的詩集有《倪雲林先生詩集》和《清亭集》。

宋朝的遺產;

漢族官員遵循良好的禮儀。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倪,宋福安人,鹹淳年間進士,在安仁任縣令,曾妥善安撫周邊少數民族。正式劉清知府後。元兵南下,退伍不再做官,並拒絕被征召。第二聯指西漢千乘倪寬。少年時,家境貧寒,酷愛讀書。他給別人修的時候,經常把經書帶到田頭。漢武帝在位時,編了廷尉文學死的歷史。他曾經代筆寫了壹份奏章,受到武帝的稱贊。後來做了左內史的官,做了禦史。對於這位官員來說,他受到了官員和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他的事跡被寫進了史書和官員傳記。

滿滿的衣服;

周莉音宮。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第壹副對聯指出,倪回鄉為官,聞知京師被困,遂衣鞠躬自縊。第二聯指宋尼山慷慨,四歲饑,煮粥助人。

《倪氏宗祠五字聯》

詞名播於吳越;

詩歌流傳到江浙壹帶。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對聯指的是清代畫家、詞人倪道孫,名密樓,名仁和。少作填詞,遊古武門,播吳越。自然喜石,印章精。善畫蘭花,筆細而輕,充滿了逃避。第二聯指的是清代康熙時期的舉人、書法家、詩人倪燦,字總念公,錢塘人竊公,錢塘人是。博學多才,參與編纂《明史》,撰寫《藝文誌序》,追根溯源,堪稱巨著。書法詩詞,秀才獨具,有《雁園集》。

《倪氏宗祠七字聯》

威震湖北湖南三千裏;

元末位列前四。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第壹副對聯上,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倪文俊(?-1357),生於蠻子和勉陽(今湖北勉陽西北),遷居黃陂(今湖北黃陂)。生來就是漁夫。起義軍出身的徐壽輝,出任元帥。萍萍五年(1355),王寬車陂化水師敗於漢川(今湖北漢川),連累湖北多郡。太平元年(1356),徐壽輝迎至漢陽,田灣政權重建。後來,他自封為宰相,率領軍隊進入湖南,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第二年,太平被部將陳友諒殺死。倪瓚,元末畫家,原名庭,字真,雲林,無錫人。世界很豐富。他擅長山水,多采用水墨。他的畫復雜而柔和,這使水墨山水畫有了新的發展。與黃、王蒙、真武並稱“元末四大家”。

《倪祠堂七言以上總聯》

品學兼優,遠近聞名;

字畫妙不可言,筆墨出神入化。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全聯典指倪(1593-1644),明代秀才,名如玉,本名紅石,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天啟進士,授編審。後來,財政部部長兼翰林學士。詩和散文對世界至關重要,書法和繪畫都是作品。墜入墨中,無法逃脫。風節篇和現在系裏的書生黃石齋差不多。

勸說農民暫緩服刑,於是法令被交給了李殊;

學而時習之,教育符合儒家之林。

——倪氏宗祠總聯的匿名書寫

對聯指的是漢代名人倪寬的故事。第二聯是指唐代幽城倪若水子全,濠城人。他出任汴州刺史時,政局尚靜,風化盛行。後拜右丞為卒。

據說能為老人寫作,堪比高鶚的吳琳;

有壹個好人,他成名於荀攸之後的馮雪。

——雲龍《倪氏宗祠總聯》

此聯為近代雲龍名人倪的挽聯。

■附錄:倪典故趣事。

【倪瓚煎茶顯潔癖】

元末至正念時期(1341年-1368年),江南連年災荒,各地起義軍揭竿而起,元朝廷強征暴斂,局勢動蕩。小康畫家倪瓚,為逃避官租和起義軍,散盡家財,遊走於宜興、常州、湖州之間,住了二十年的草堂、寺廟,以山水、詩詞、繪畫進貢。直到朱元璋剿滅群英會,北追元朝廷,江南秩序才恢復穩定,倪瓚在洪武初年回到無錫老家。

當時世人稱倪瓚為“倪謙”,因為他嗜潔,不善交際。倪瓚結束了漂泊生涯,回到家鄉,生活安逸,個性得到充分展現。顧的《雲林遺事》中還有這樣壹個故事:

朱元璋最崇拜的統壹全國的英雄徐達,在無錫燈尾山建了壹座養賢樓,致力於“匯聚天下文人騷客”。當時名流雲集,麋鹿雲集於此。

在這樣的人當中,倪瓚是最有名的人物,他的所作所為常常讓人不解,讓人嘆息為怪癖。比如倪瓚有壹次嗜茶如命,不取眼前之湖,而派隨從去山裏采七寶泉。服務員辛辛苦苦挑了兩桶泉水準備倪瓚的炒茶。誰知他只拿前面壹桶水泡茶,卻突然倒後面壹桶水洗腳。這不是浪費嗎?大家都很疑惑,於是有人忍不住問他這是什麽意思。

倪瓚的回答似乎有道理。他說:“前面那桶水不會碰到不幹凈的東西,所以我用它來泡茶。但後面桶裏的水可能被挑水人的屁汙染了,所以我只用它來洗腳。”

這種潔癖是最不合理的!別說路上換肩會把兩桶水倒過來,就說用臟水洗腳,還有何潔?炒茶品茶的時候,腦袋裏的水還在滴,何潔和何香的茶可贊了。甚至還不如江南富家的取水方式:前面壹桶水用,後面壹桶水幹脆倒空。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倪將軍生平簡介。

中將倪誌良。

倪誌良(1900-1965)出生於北京。65438-0925進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加入中國* * *產黨。1927大革命失敗後,被捕入獄。廣州起義時被起義軍釋放,參加起義。1928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鄂東北紅軍遊擊隊隊長、支隊長、紅四方面軍1師3團團長、紅四方面軍11師師長、紅四方面軍軍長、紅壹方面軍參謀長兼紅軍大學校長、右縱隊司令員、紅四方面軍供應部部長兼政委、紅四方面軍參加過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參謀長,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邊區遊擊縱隊司令員,第四軍委副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遼北軍區、嫩江軍區、嫩南軍區司令員,西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南軍政大學副校長,武漢警備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副院長兼教育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65 12 15病逝於北京,享年65歲。

少將倪南山。

倪南山(1911-1989)安徽省治德縣高山鄉人。1935年4月加入中國* * *生產黨,同年7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高山鄉、治德縣蘇維埃主席,江南肅清反革命特委主席,皖浙贛江南紅軍獨立營專員,中共中央修武(寧)書記。堅持南方遊擊戰,隨部隊轉戰皖南、江西、浙江等地,在敵人嚴密封鎖和殘酷“清剿”的惡劣環境下浴血奮戰。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江西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政治宣傳隊隊長、新四軍軍法部區長、第二支隊司令部執法科科長、江南司令部軍法科科長、蘇中軍區第二師保衛科科長、 江浙軍區保衛處科長,新四軍1師2旅6團專員。 參加了江蘇句容盆山湖主戰、江蘇金壇西臺山反攻、黃橋決戰等著名戰役。他英勇作戰,指揮果斷,戰果卓著,為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江浙軍區留守處參謀長、皖浙贛邊區遊擊支隊隊長、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福建省第壹副司令員、福建省軍區政委、福建省委書記、福建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1976 65438+2月退役為副兵團。始終保持戰爭年代的優良作風,深入調查研究,忘我學習和工作,把壹生獻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獻給部隊、民兵和預備役建設。

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等八壹勛章和二等獨立自由勛章。198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被中央軍委授予壹級紅星功勛獎章。1989 65438+10月11因病去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