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時期阿拉伯帝國強大,征服了很多地區,而這些地區大部分都是幾千年的文化區,文化積澱深厚,為帝國文化的繁榮準備了條件。
阿拉伯人活動能力強,善於學習。通過交通和貿易,他們不斷吸收和傳播帝國內外的文化。在促進帝國內部文化融合的同時,也促進了帝國文化的輸出,比如伊斯蘭教。
阿拉伯帝國相對穩定的統治秩序和繁榮的經濟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政治和經濟基礎。
阿拉伯國家歷史
公元前8世紀,阿拉伯半島南部出現了早期的阿拉伯國家。
7世紀,穆罕默德建立了伊斯蘭教,統壹了阿拉伯半島。隨後,阿拉伯統治者逐漸建立起橫跨亞非歐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在11世紀初解體,之後經過塞爾柱土庫曼人(11-12世紀)、蒙古人(13-1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人(14世紀)。
自17世紀以來,阿拉伯世界逐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崩潰,埃及、沙特、伊拉克、阿曼等少數國家獲得正式獨立。
二戰後,阿拉伯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興起,阿拉伯國家相繼實現民族獨立。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定都耶路撒冷,成為倒數第二個阿拉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