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我看來,《道德經》是壹部充滿東方智慧的哲學著作,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對現代社會也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其實我們常說的很多典故和詞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無為、善如水、無形如象等等。當然,雖然只有短短的5000字,但其思想非常深刻,想要完全理解並不容易。今天主要想說壹下我看完之後的體會:弱勝強。
3、萬事皆有“道”,如為官之道、經商之道、大眾養生之道等。,從治國理政、管理企業,到為人處事、個人生活,都離不開“道者生,德者育,事者行,勢者成”的道理——也就是說,事情產生之後,要以德修身,以實際行動支撐。老子在《道德經》中賦予了“道”至高無上的地位。“道”之所以地位無窮,是因為它的本性是軟弱的。如果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弱過強。
4.弱勢和強勢是矛盾的,那麽弱勢如何戰勝強勢呢?它需要耐心和克制,它需要韜光養晦和忍辱負重,它需要年復壹年的付出。眾所周知,水是最柔軟的東西,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江河百條,氣度大;墻立千裏,無欲則剛。其實,正是因為軟弱,才蘊含著無限的潛力,才能永遠充滿活力。像柔弱的小草,在暴風雨中隨風飄揚,卻永遠不會折斷,而高大健壯的樹木卻很容易被強風摧毀。
5.歷史上也有很多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由於性格懦弱,劉邦處處小心謹慎,每次大難臨頭都化險為夷。項羽雖然勇猛善戰,可惜狂妄自大,但最後身敗名裂,烏江自盡。還有勾踐“服”的故事,韓信“胯下受辱”的故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弓滿易斷,人強易死,弱勝強。試想,越王勾踐如果沒有忍辱負重,意氣用事,日後又怎麽可能東山再起,尋仇稱霸呢?同樣,如果韓信不是因為渡劫而受辱,而是壹時沖動拔劍殺人。恐怕以後的結果就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默默消失,以後再也沒有什麽能叱咤風雲,打敗霸王項羽的不朽大將了。
6."野火從未完全吞噬他們,他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小草柔弱,但它的生命頑強。在抗日戰爭中,弱小的中國忍辱負重,終於打敗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在現在的和平年代,我國壹直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實際上並不逞強,低調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而美國則憑借其霸權地位,到處惹事,國際聲譽每況愈下。
7.軟弱並不意味著膽怯和屈從於諾諾。在現代社會,是謙虛謹慎,低調務實的態度,虛懷若谷的胸懷。對於待人接物來說,軟弱是壹種修養,它教會我們學會不自滿、勇往直前,學會韜光養晦、寧靜致遠,不因為壹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自滿,不因為壹時的挫折而懈怠、喪失信心。對於為官從政來說,軟弱也是壹種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職,也要低調謹慎,善於笨拙,不能鋒芒畢露,否則妳的弓會拉得滿滿的,容易折。“世界最軟,世界最強。”只有適當示弱,才能全身而退,成為最後的贏家。
8.弱勝強,這是古人教導的哲學。仔細讀完《道德經》,妳能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時空,直達我們的內心。收起妳的鋒芒,保存妳的實力,努力,心軟,適時主動,妳壹定會成就壹番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