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燈會(元宵節)
金平地區侗族鄉的元宵節。它的龍燈、花燈栩栩如生,花燈隊員走村串戶,龍燈隊還要作曲、唱龍燈歌;而且各種燈籠都配有謎語,包括天文、地理、動植物等,吸引了眾多參與者。
周西蘆笙節(農歷正月十八至二十)
這是黔東南苗族人民固定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八至二十,在凱裏、麻江、丹寨、雷山等地舉行小規模的蘆笙會,最後在周西舉行總會。當時,男生們在自己的蘆葦上插上幾根雉雞羽毛,廳內外上百根蘆葦同時吹奏,女生們盛裝起舞。場面非常壯觀。
擺手舞(農歷正月)
在土家語中,“舍巴”是“揮手”的意思,土家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是“舍巴日”,即擺手舞。壹般在年節舉行,人們載歌載舞,舉行祭祀、社交、體育比賽、物資交換等綜合性活動。
小知識:手舞有大有小。大擺舞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軍舞。壹般每隔三五年在農歷正月初九舉行。規模大,持續七八天。小搖擺舞是土家族的農業祭祀活動,每年正月初三舉行,規模小,時間短。
苗族刷白蘆笙會(農歷二月中旬)
流行於黔東南施濱白溪壹帶,又稱二月蘆笙節,持續三天。節日期間,附近的苗族人在長山村的古老的攀爬屋頂上玩耍,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第二天搬到屯山寨的蘆笙坪玩,圍成壹圈跳蘆笙舞。此外,還有鬥畫眉、中老年人、騎手的賽馬活動。
姐妹節(農歷3月15日前後)
每年農歷3月15日前後,清水河畔的苗族姑娘們,身著艷麗的苗族服飾,手捧裝滿五顏六色糯米的竹籃,和小夥子們壹起踏青打鼓、唱歌(苗語意為“談戀愛”)。女孩包小筷子,小木鉤,或大蒜,辣椒等。用彩色糯米來表達對男生的愛。因此,姐妹節也被稱為“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奔牛節(農歷四月初八)
是黔東南布依族的節日。屆時,各家會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糯米餵牛祭祀牛王,並挑選強壯好鬥的牛進行比賽。獲勝的牛被命名為“牛中之王”,牛中之王的主人當晚要舉行盛宴。
苗族龍舟節(農歷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居住在貴州凱裏的苗族有賽龍舟的習俗,通常在清水河上舉行。當年,清水江百船競,苗族歡慶節日。
苗族登山節(農歷六月二十九)
也被稱為“登山節”,居住在凱裏的苗族人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聚集在香爐山上舉行歌曲聚會。青年男女唱著歌,沿著山路向山頂攀登。第壹個到達山頂的人被稱為“登山英雄”。
董年(農歷十月底至十壹月初)
榕江地區的侗族村寨在農歷十月底至十壹月初慶祝侗年。在此之前,每家每戶都清理和宰殺豬和羊。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盛裝打扮,跳蘆笙,踩歌廳,鬥牛,其樂融融。金平地區晚了壹個月,大型娛樂活動也要舉行,比如走親訪友,談婚論嫁。
苗年(農歷十二月初壹至十五)
苗年是苗族壹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具體舉行時間因地而異。主要活動有打鼓、吹嗩吶、跳蘆笙、賽馬、鬥牛、旅遊、唱二人轉和爬竿子。節日初期,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酒肉菜肴,縫制新衣服。在節日期間,他們拜訪村莊裏的親戚和朋友,互相祝賀節日。
骯臟的結
臧節是貴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在苗族各支系中又稱為“鼓節”、“吃臧”、“刺牛”。但苗支系的時間並不完全統壹,包括宰牛祭祖、牛皮打鼓、祭鼓等壹系列宗教儀式。
苗族古老的信仰認為,用牛的皮制成的鼓是祖先和死者生活的地方,是壹個血緣家庭的紐帶和象征。這種血緣家庭,歷史上稱為“聯付”或“門付”。有了“協議”,我們就可以在國內維持本國人民的社會秩序,在國外對付敵人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