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是葉老為壹本蘇州園林畫冊寫的序言。1979年初,香港壹家出版社打算出版壹本介紹蘇州園林的畫冊,請葉老作序。葉老在蘇州壹直住到22歲。在業余時間,他經常和朋友壹起參觀蘇州園林,並對蘇州園林的興趣和特點有深刻的了解。
寫這篇序言時,我查閱了陳從周教授主編的《蘇州園林》。序言寫好了交給香港的出版社,但相冊壹直沒有出版。百科知識編輯部知道葉老有這麽壹篇文章,讓他們先發表,於是這篇序言發表在了第四期百科知識1979上。
序言的最後幾句話在發表時被刪掉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將其編入語文教材時,還刪除了序言的第壹段,原標題“我深切關註蘇州園林”改為“蘇州園林”。
擴展數據:
1,蘇州園林賞析
作者從遊客的角度,大量而別出心裁地總結了蘇州園林的異同,然後從多方面加以闡釋。這段文字就像壹把鑰匙,開啟了蘇州園林之美的奧秘。
2.蘇州園林原文:
據說蘇州有壹百多個園林,我去過十多個。我也去過其他地方的壹些園林。如果要我說壹般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全中國園林的標本,全中國的園林都或多或少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所以,如果有人想欣賞中國園林,蘇州園林是不可錯過的。
設計師和工匠在因地制宜、匠心獨運、造園成功等方面各有不同。然而,蘇州的園林有相似之處。似乎設計師和工匠都在追求同壹件事:確保參觀者無論站在哪裏,面前總是有壹幅完美的畫面。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註重亭臺樓閣的布局,假山池塘的協調,花木的襯托,近景視覺的層次。總之,壹切都要存在,才能形成完美的畫面,不能有損美的失敗。
他們只想讓參觀者獲得“如臨畫境”的美感,他們的成果實現了他們的願望。當遊客來到花園時,沒有人不想到口頭上說壹句“如在繪畫中”。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現代的普通住宅,大部分都是對稱的,無論左邊如何,右邊也是如此。蘇州園林永遠不能講究對稱,仿佛刻意回避。東方有亭子或回廊,西方絕不會有同樣的亭子或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麽呢?
我覺得,比如用圖畫,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藝術畫,而園林是藝術畫。藝術畫要求自然趣味,不講究對稱。蘇州園林裏有假山和池塘。假山的堆砌可以說是壹門藝術而不僅僅是壹種技術。
無論是山還是竹花木的丘陵,都是設計師和匠人的人生經歷和胸中的丘陵和山谷,讓遊客在攀登時忘記蘇州城,只覺得自己在山中。至於池塘,大多指的是流水。有些園林有寬敞的池塘,所以把池塘作為整個園林的中心,其他的景物協調布置。
如果水面看起來像壹條河,通常會安排橋梁。如果安排兩個以上的橋,它們將是相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池塘或河流邊上很少有整齊的石堤,總是任其自生自滅。還有幾塊精致的石頭排列在那裏,或者種上壹些花草:這也是為了達到從各個角度看壹幅畫的效果。
池塘裏養著各種顏色的金魚或鯉魚,夏秋兩季荷花或睡蓮盛開。遊客可以看到“魚在荷葉間嬉戲”,這是另壹幅畫。蘇州園林種樹修枝也以繪畫為主。高樹和矮樹正在投球。落葉樹和常青樹相互交替,不同種類的花樹開花時也相互交替,讓妳壹年四季都不覺得孤單。
沒有寶塔般修剪的松柏,也沒有閱兵般的路邊樹:因為從中國畫的審美角度來看,這是不值得拿的。幾個園子裏都是古藤,蜿蜒崎嶇的枝幹是壹幅好畫。花開的時候,滿眼珠光寶氣,讓遊客感受到無限的繁華和喜悅,卻又說不出來。
逛蘇州園林,難免會關註花墻、長廊。以墻相隔,以廊為界,層次較多,景色可深見。但墻上有各種用磚砌成的鏤空花紋,遊廊兩邊無邊框。其實是分而不離,有界而不有界,從而增加了景物的深度。
好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安裝了壹面大鏡子,更有層次,幾乎把整個園林翻了壹倍。遊客當然不會忽略另壹點,那就是蘇州園林註重每個角落的畫面美。臺階旁邊種著幾本帶草的書。墻面覆蓋爬山虎或紫檀木。
如果窗戶正對著白墻,就太單調了。加入壹些竹子或香蕉。諸如此類,無非是參觀者即使看很小範圍的部分,也能欣賞到美。蘇州園林中的門窗,圖案設計,雕刻技藝,都是頂級的工藝美術。壹般來說,那些門窗都是越精致越好,絕不低俗,哪怕簡單巧妙。
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大家壹定贊嘆這是壹種高度的圖案美。攝影師很喜歡這些門窗。他們考慮光影,拍出滿意的照片。蘇州園林和北京不壹樣,很少用繪畫。大部分的梁柱,還有門窗的欄桿,都塗的很廣,是壹種不刺眼的顏色。
墻壁是白色的。部分室內墻面下半部分鋪方磚,以淺灰色和白色作為對比。屋頂瓦片和屋檐漏水都是淺灰色。這些顏色與植被的綠色相配合,使人感到寧靜和悠閑。花開的時候,各種花更鮮艷。當然,妳可以說的比上面寫的更多,這裏就不多寫了。
百度百科-蘇州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