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唐朝的錢幣種類有哪些?

唐朝的錢幣種類有哪些?

壹是武德四年,李淵改變了歷代以“銖”、“梁”為錢名的貨幣制度,鑄造成“鮑彤”幣,命名為“開元”。《開元鮑彤錢文》為當時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八分三體篆書,是錢文最早的書法家姓名記錄。

第二,唐高宗在乾豐元年(公元666年)引進了“乾豐全保”。乾璽全保直徑2.5厘米,隸書,旋讀,光背,純銅,鑄的好。

三、安祿山、史思明兩個造反派,還發行了硬幣“德壹元寶”“順天元寶”。雖然導演這場變革的安祿山和史思明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但他們卻時不時地鑄下了德義元寶和順天元寶,這對短命的錢也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第四,唐肅宗甘源元年七月,《甘源重寶》鑄出。甘源沖寶錢景直徑2.7厘米,重5.97克。這是錢文的隸書,是按順序讀的。其書法精美,光背倚月,朱雀,佩戴祥雲或星辰。

五、唐代宗大歷時期似乎也鑄有“大歷元寶”。史書上沒有明文記載,但有代代相傳的實物。此幣直徑2.3厘米,是壹枚背面無文字的扁形小錢,用錢文隸書。

6.此外,還有代代相傳的《建中鮑彤》和《宣寶》。“建中鮑彤”直徑2.1cm,重量1.8-2g。是用錢文的隸書寫的,光著背。“開玄寶”是唐代最後壹種貨幣,直徑2.2厘米,大小與甘源崇寶小平錢相似。錢文是壹個赤膊上陣的隸書。據史料記載,是貴陽錢鑒鑄造的,數量很少。因為它的錢文是壹個“神秘的寶藏”,它通常被認為是功德錢,是為佛教徒唐懿宗的喜悅而鑄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