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漢朝是誰建立的,有多少人?

漢朝是誰建立的,有多少人?

漢朝建立於公元前202年,從公元220年開始享國407年。是繼夏商周之後第四長的朝代。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戰勝利後,稱帝,建立漢室。漢文帝、漢景帝實行國家休養政策,創立“文化景治”;漢武帝即位後,開疆拓土,改革創新,被現代人稱為“漢武盛世”。到了漢時期,國力達到了頂峰,史稱“孝與復興”。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起義。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定都洛陽。統壹天下後,退兵作戰,支援人民,史稱“光緒中興”。漢明帝和沿襲輕佻薄賦,開創了“張明之治”;漢和帝繼位後,破北匈奴,收復西域,創造了“千古盛世”,東漢國力達到頂峰。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平定了內亂卻導致了當地的自重。董卓叛亂後,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之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朝,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代簡介:

1,東漢疆域。

漢朝和和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和最強大的帝國。漢朝時期,建立了漢朝的範圍。鼎盛時期,東與朝鮮接壤,南與越南接壤,西與秦嶺接壤,北與戈壁接壤,國土面積約609萬平方公裏。公元2年,西漢人口達到6000多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壹。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壹個黃金時代,漢族就是在這個時期得名的。漢族由於其高度的文明程度,在中國的兄弟民族中壹直處於優勢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自漢代以來,雖然朝代的名稱有所改變,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從未改變。

2.漢代人口。

秦末,由於長期戰亂,人口下降。西漢初期的人口數據估計在15萬至18萬之間。此後由於黃老政治民生的追求,以及漢武帝時期的領土擴張,人口大大增加。據《漢書》記載,西漢的戶數為1235649萬,人口為5767438+045438+0萬。

由於中國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黃河流域,西漢時期人口密度分布極不均勻。以淮河和秦嶺為界,北方人口約占80%,南方人口不足20%。人口超過500萬的泗、禹、冀、燕、青、徐五州位於黃河中下遊,這五州總人口占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裏1000人。人口不足200萬的州有四個:膠州、涼州、濱河、朔方。楊、荊、彜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寧紹平原。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烽火四起。再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人口再次銳減。東漢漢武帝時,全國人口只有3500萬左右。人口開始恢復後。永和五年(140),全國9698630戶,49150220人。到157,中國有1067796萬戶,564856萬人。已經大致恢復到西漢的鼎盛時期。東漢的人口分布又發生了變化。中原人口為躲避戰亂遷移到長江流域,南方人口上升到全國的40%。人口超過500萬的有河南、荊、陽、義四個州。景邑人口增加了壹倍,揚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壹。南方人口在增加的同時,北方大部分縣的人口在減少。後來由於三國時期的戰爭,到晉代初期,全國人口只有16萬。

3.漢代經濟。

漢代的土地所有權和秦朝的土地所有權是壹樣的。土地是私有的,可以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需繳納國家耕地稅,耕地稅率為每畝產量的十五分之壹或三十分之壹。人口稅分為計算稅和口頭稅。算稅是壹種稅,15歲到56歲的男女,每人每年交120元(曾經算過)。口稅是兒童稅,七歲到十四歲的孩子每年交20元。西漢初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雖然恢復了農業生產,但經濟力量略顯不足,商人地位低下。文景年間,在晁錯的建議下,改變了“貴粟”政策,國家糧食儲備進壹步上升,使其經濟實力爆發,商人地位得到壹定程度的提高。

漢元時期,土地集中日益嚴重,大量自耕農破產成為佃農。強大的莊園越來越強大。東漢末年,這種現象更加嚴重,地主莊園勢力的擴張間接導致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在漢代,鐵制農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最重要的耕作方法是兩頭牛。壹些新的耕作方法,如替代田法和分區田法相繼誕生。國家重視興修水利,特別是在關中地區。著名的運河有郭城運河、劉福運河和白渠。東漢時期出現了翻車、渴黑水等水利工具,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西漢初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時期,在貴粟政策下,商人們競相封號,擴大貿易領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其地位得到提高。西漢時期,中國有幾個商業中心,如長安、洛陽、邯鄲、江陵、吳、壽春、番禺和成都。絲綢之路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路線。隨著商業的發展,出現了壹些商業哲學。到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商路發達,異地之間的貨物往來更加頻繁。

4.漢文化。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科技文化非常輝煌的時期。國家也非常重視教育和知識。東漢桓帝時,光學生就有三萬人。在史學上,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為以後兩千年的正史編纂提供了標準。全書分十二傳、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 * *百篇,52.65萬字。班固編纂的《韓曙》共分十二章、八表、十錄、七十傳。書的體例仿照史記,但改書為紀,廢世家為列傳。還創制了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藝文四部編年史,以及官官表。《漢書》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完整的斷代史。成為後世王朝書寫自己歷史的範本。漢代其他史書有《東觀史》、《漢書》、《吳越春秋》。很多西方學者認為,漢代作家開創的歷史標準,直到18世紀才領先於世界。

5.漢代科技。

科技方面,西漢時期用絲綿和麻造紙,是紙的始祖。東漢蔡倫改進造紙,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紙。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壹。東漢時,張衡制造了世界上第壹臺能夠預測地震的地動儀。羅、等人所著的《太初歷》第壹次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歷法。張仲景因《傷寒論》被尊為“醫聖”,中醫鼻祖。據史料記載,華佗是世界上第壹個采用全身麻醉的醫生(其真實性現在受到陳寅恪等人的質疑)。公元前壹世紀的《周快舒靜》和東漢初年的《九章算術》是數學領域的傑作。其中《九章算術》是對戰國秦漢時期古代社會創立和鞏固時期數學發展的總結。它列舉了四種分式運算,本術(西方稱為三率法)、平方根和平方根(包括二次方程的數值解法)、盈缺術(西方稱為二重解法)、各種面積和體積公式、線性方程組的解法、正負運算的加減法原理、勾股解法。漢代也是中國第壹次發明瓷器燒制。這壹時期出現了蒸餾、水力磨坊、現代馬軛和腹帶的雛形、漆器、冶金用的往復活塞風箱、獨輪車、水車、吊橋等漢代晚期的產品。造船中采用了防水隔艙、多桅桿、船尾舵,使用了指南針。此外,血液循環也是在這個時候被首次發現的。漢朝時期,中國的冶煉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鑄錢的技術也比較成熟,比如三銖錢,五銖錢。繪畫工藝獨特,如馬王堆出土的帛畫,各種生活用品齊全。比如有“漢代魔鏡”之稱的銅鏡,其制鹽技術也有所提高,漢代出現了蒸餾酒,使酒品水平達到完美。農業技術有了很大提高,東漢初期出現了排水等新的灌溉工具。

劉邦:

劉邦開創了漢朝,這是壹個偉大的成就。黃仁宇曾總結道:中國的皇朝只存在於“第三代傳人”中。看看漢朝:劉邦死後,呂後執掌朝政,而惠帝只在位七年。換句話說,統治了16年的呂後可以算是第二個皇帝。第三個皇帝,漢朝迎來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它和第四個皇帝壹起開創了“文化和風景的統治”。總之,漢朝的國粹,至少是西漢的國粹,都寄托在劉邦+呂後身上,而且是兩個皇帝文景的貢獻。

為什麽劉邦能以布衣舉三尺劍得天下,建立偉人基業?這是因為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劉邦懂得處理人際關系。他的成功在於“能鬥智從不鬥”,情商高。劉邦懂得善於用人,具有高超的用人和控制人的領導能力,也就是皇權。漢獻帝是千古英雄,不要嘲笑他。請問後來誰是皇帝,誰不在範圍內。楚強漢弱,但戰爭的結局是楚戰勝韓勝。

劉秀:

劉秀,東漢的開國皇帝。辛莽末年,天下大亂,平民劉秀乘勢而起。東漢建立於公元25年。在劉秀在位的三十三年間,他提倡儒家思想,推崇誠信。東漢曾被後世史家譽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劉秀是壹個慷慨而簡單的人。在統壹的過程中,許多著名的官員都被劉秀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這些都成為他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統壹後,他廢了郭皇後和羌,立了殷皇後和次子劉陽,讓郭皇後可以享受兒子中山王壹年多的安穩。兩個兒子之間沒有嫌隙,也沒有被他的臣下和後人討論。但由於慷慨樸實的性格,東漢的制度沒有建立起來,過於依賴皇帝的智慧,所以在張明統治後陷入了長期的黑暗和混亂。另壹方面,劉秀迷信占蔔,有時是情緒化的和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