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過貴州丹寨花紙的人,都不會忘記這麽壹張精美雅致的凹凸紙。事實上,丹寨的這些精美雅致的白色花草紙,不僅有著優美的細紋和純天然的壓花,而且其造紙方法源於中國最古老的手工造紙法。
苗族古代造紙作坊生產白紙和彩紙兩種,其生產工藝與漢代宋《天工》中記載的圖基本壹致。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得出的結論。據認為,其形式和結構,如鈸,鈸,水車和曲軸,是完全相同的天宮吳凱的鈸。
生產白紙的原料是構樹和杉木根。很像後漢《蔡倫傳》中的雲:“以樹皮、麻頭、布、漁網為紙”。認為是漢代到唐代的造紙工藝。它有1400年和500年的歷史。2005年,苗族古代造紙技術被國家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代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壹部分的各種形式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有關的物品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壹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相對稱為“文化遺產”。
5438年6月+2020年2月,隨著《太極傳》和《送舟為王——人與海洋永續連接的儀式及相關實踐》的成功申遺,我國已有42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位居世界第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