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何介紹二胡合奏《駿馬奔騰》

如何介紹二胡合奏《駿馬奔騰》

騎馬飛奔

在我國家喻戶曉的二胡曲中,壹首激昂奔放的《奔馬圖》表達了許多人激昂豪邁的情懷。自30年前誕生以來,許多知名二胡演奏家都演奏過這首曲子。本文講述了二炮政治部文工團藝術總監陳耀興和他的兒子、解放軍軍樂團青年二胡演奏家陳軍的故事。

《奔馬圖》是陳耀興在1976年寫的。當時,全軍第四次文藝匯演即將舉行,各文藝團體都在摩拳擦掌,精心準備。作為二炮文工團的二胡獨奏家,陳耀興接到創作任務後,立即前往內蒙古采風。騎兵部隊訓練時,那種壹往無前的氣勢和敢打必勝的精神極大地震撼了他:創作壹首二胡曲騰躍荷槍實彈的邊防戰士的英雄氣概所表達的激情在他胸中湧動,難以平靜。回京後,陳耀興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裏,壹天壹夜沒合眼,壹氣呵成地寫下了《駿馬奔騰》的總譜。但在實踐中,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起初,他想把琵琶的技巧移植到二胡上,但由於兩種樂器相距太遠,效果並不理想,練習壹度中斷。壹些好心的同事朋友紛紛勸他:“以妳的實力,隨便拉個什麽都能得獎,何必自找麻煩呢?”然而,陳耀興的決心沒有動搖。他多年來養成了練習鋼琴的習慣。要麽他不做,要麽他必須盡力而為。在壹次練習中,我不小心拿著弓跳了起來,碰到了琴弦。雖然是短暫的,但陳耀興敏感地捕捉到了——那不是馬蹄聲嗎?

演出中,陳耀興充滿激情的表演給觀眾和評委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和沖擊。二胡演奏的軍歌主題鏗鏘有力,硝煙滾滾,風雨飄搖,戰士們在戰鬥,馬奔騰撲面而來。中期運用了自己獨創的“馬奔騰”的演奏技巧,如“擊弓”、“雙弦快搖弓”、快速躍入弓等。,將觀眾帶入戰馬嘶鳴、閃電般速度、沖鋒和頑強戰鬥的激烈場面。臨近尾聲,模擬軍號聲,最後在戰馬的嘶鳴聲中突然放慢速度,強有力地結束了整首歌,讓人感覺刀光劍影若隱若現,將士們壹起敲著金鈸,唱著凱歌。這首歌開創了二胡演奏的許多新技法,開創了用二胡表現軍事題材的先河,壹經上演就引起了強烈的轟動。

陳俊在《戰馬奔騰》的昂揚旋律中成長。4歲隨父讀書,65,438+02歲考入軍隊文工團。65,438+04歲,在全國少兒器樂比賽中獲獎。經過進壹步的學習,他不僅提高了自己的鋼琴技巧,還對樂器進行了作曲和編曲,創作了大量的二胡獨奏和協奏曲。雖然陳俊創作並演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他心中最神聖的位置還是留給了《奔馬》。

2000年老兵退伍前,陳軍隨團到西藏某邊防連慰問演出。聽說山哨有兩個戰士因為執勤沒看演出。他和幾個主要演員自願在崗位上表演。由於高原缺氧,陳軍等人到達哨所時呼吸十分困難。他們只能壹邊說話壹邊呼吸氧氣。看到這壹幕,兩個士兵很感動,堅決不讓他們表演,並說:“如果妳坐在這裏和我們談,我們就滿意了。”交談中,老班長聽說陳軍是陳耀興的兒子,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我壹入伍就開始聽妳爸爸拉的奔馬。面對荒涼的雪域高原,是奔騰的駿馬給了我戰勝艱難和孤獨的力量。”陳軍被老兵的話感動了。他不顧大家的勸阻,拿出二胡演奏了《戰馬奔騰》。雖然只有三分鐘,但歌曲結束時,陳俊心跳急速上升,大腦壹片茫然。用他的話說,這幾乎就像跑五公裏越野賽。說起這段經歷,陳軍還是很激動。

音樂沒有國界。《奔馬》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國外也很受歡迎。多年來,陳耀興和他的兒子多次隨團出國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大洲。他們把《戰馬奔騰》帶到了悉尼歌劇院和維也納金色大廳,每場演出的現場效果都非常好。最激動人心的是當地的華人。壹位80多歲的老人,聽完《駿馬奔騰》,走到後臺,拉著陳俊的手激動地說:“小夥子,這首曲子很精彩,表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謝謝大家!”

三十年來,《奔馬》對中國二胡演奏的創作和技巧的突破和貢獻必將載入音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