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肺氣虛證與心氣虛證的辨析

?肺氣虛證與心氣虛證的辨析

定義

肺氣虛證:因肺氣虛、肺功能活動減弱、總氣不足、肺衛不足、衛表不穩而引起的咳喘、氣短、咯痰稀白、自汗怕風等癥狀。

心氣虛證:心氣不足,心臟功能下降,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心悸、氣短、自汗、乏力等癥狀。

疾病的起因

肺氣虛證:慢性咳喘,耗肺氣,或體質稟賦虛弱,生化氣源不足,或勞累過度,元陽虧損,導致肺氣虛。

心氣虛證:老年陽氣不足,或久病重病,或過度思考勞損,導致陽氣虧損,心氣不足。

氣虛的原因總是體力不足、疲勞、過度思考造成的。所以《醫學的真實故事》說:“人根本沒有病。任何生病的人都會得。或耗精,或耗神,或失氣,都是致病的原因...如果臟腑經絡不足,不懂得放縱無常,怎麽可能無病呢?臟氣不足,病在臟;腑虛,腑病。」

發病機理

肺氣虛證:肺主氣,主呼吸,肺氣虛易影響宗氣的生成;肺有衛表固膚之功。如果肺氣虛,可表現為呼吸功能下降,肌面不穩。正如《太平盛慧芳》所言:“夫肺由內主氣,由外主皮毛。”“夫肺四臟,通臟之精,氣為陽,流行於臟腑,氣為主。”邪氣與病郁理論認為:“...肺氣不足,則不能報失氣。耳聾、燥是因為肺氣不足,所以要補。”肺氣虛最容易影響心臟,導致心氣不足,這主要是由於心肺同居於上焦,心主血,肺主氣。血液運行和呼吸功能的正常與宗氣充足有關。所以《靈樞邪客》說:“宗氣積於胸,從喉而來,通心而息。”宗氣是由肺吸入的清氣和脾胃運化的微妙水谷產生的。肺氣虛則不足,其透心活血的功能降低,導致血瘀,心脈內阻。臨床可見氣虛血瘀證。若心氣受累,心氣不足,可形成心肺氣虛證。如果肺氣虛持續時間較長,咳喘加重,氣不返本,腎不吸收,形成肺腎氣虛證。所以《醫書》引用《任齋知止方》說:“肺出氣,腎納氣。肺主氣,腎為氣之根。凡咳嗽劇烈,百骨皆起,氣自臍下運行,此腎虛不能收氣而歸本。”如果肺氣虛進壹步發展,楊琪就會受損,就會出現感冒。“肺虛則寒,寒則盛,楊琪則聲嘶、語硬、慢顫、氣虛、咽幹無津液、虛寒、乏力、恐怖、咳喘、鼻清、苔焦、脈緩,為肺虛之癥”(。有的書上稱之為肺陽虛,臨床表現為經常感冒,惡寒肢冷,甚至脾腎陽受損,是肺氣虛的嚴重證候,以肺氣虛證伴有感冒癥狀為臨床特征。

心氣虛證:心主血脈,藏神。"...以神明之心,氣血之精也,主宰萬物,精神之虛,非無知也”(《醫學概論》)。心氣不足,則活血之力減弱,血流不暢;精神不足,神失去了藏身之處,所以神不在家。故《脈診》雲:“...心氣不足導致心力衰竭,神誌喪失。因此,這種綜合征的特點是血液循環緩慢,坐立不安。如果心氣不足進壹步發展,氣虛達陽,就可能出現心陽虛,如上所述,也可能累及肺,肺也氣虛,從而形成心肺氣虛證。

識別點

肺氣虛證:咳喘無力,過勞加重,氣息不足。咳痰稀白,面色白白,聲音低懶,精神倦怠,或畏風,易感冒,舌淡苔白,脈弱。表現為咳喘無力,氣不足休而氣虛證。

心氣虛證:心悸、自汗、胸悶氣短、運動加重、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表現為心功能不全,氣虛證。

判別分析

肺氣虛證和心氣虛證都有壹般氣虛的表現:自汗、神疲乏力、運動加重、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沒有明顯的熱像或冷像。雖然兩種證型都是氣虛,但由於疾病的臟腑不同,癥狀也各有特點。

肺氣虛證:由於肺功能下降,祖氣生成不足,氣失而致咳喘無力,氣不足以呼吸。唐榮川認為:“肺始開竅鼻,主呼吸,是氣的總司...所有的哮喘和咳嗽都歸於肺。”肺主宣降,疏泄水道,肺氣不足,水液運化受阻,水隨肺氣升降而咳出,所以咳痰淡白;肺氣虛,胃氣不固,玄府松散,易受外邪侵襲,所以自汗怕風,容易感冒。所以張景嶽說:“衛氣固表,衛氣不穩者,必顯虛自汗,津液泄之。”如果肺氣虛,不能引起會厭,它的聲音就會低沈而膽怯,因為《論語·治則》中有這樣壹句話:“肺為自聲......而肺是用來溝通會厭的”。面色發白,精神疲倦,動則癥狀加重,舌淡苔白,脈弱,都是氣虛的表現。所以吳坤雲說:“丈夫面色蒼白,可見其氣虛;言語低沈,便知是氣虛;如果四肢無力,就知道是氣虛;脈象弱,可以知道是氣虛。」

心氣虛證:由於心臟功能下降,心氣空虛,不能促進血液循環。朱丹溪認為“氣虛者,從陽明虛弱,從心空虛。”。正氣內動,心悸生脈,氣血內虛。“祖傳之氣不足,胸陽不運,氣受阻,故胸滿氣短;汗為心之津液,心氣虛,不能吸而泄之。”覆汗為心之液,心無所托,溢而成汗...”(《證治精要》)。精神疲乏,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弱,都是氣虛的表現。

就臨床癥狀而言,肺氣虛證和心氣虛證除了氣虛的癥狀外,由於前者位於肺,還有肺功能下降的癥狀:咳喘無力,咳痰稀白,氣短不足,出汗怕風,容易感冒。後者位於心臟,所以心功能不全的癥狀:心悸、胸悶氣短、自汗。雖然兩個證都有自汗,但前者是表裏不固,後者是虛則津液不凝。

肺氣虛證和心氣虛證的病機為:肺功能下降,宣降失職,祖氣不足,氣機失攝,原理不穩,傅玄松散。如果肺氣虛進壹步發展,往往可導致虛寒癥狀,或累及心氣、心肺氣虛、氣虛血瘀,或腎氣,腎不納氣,形成肺腎氣虛證。心氣虛證的病機為心功能下降,不能活血,心神不安,祖氣不足,胸陽不足,氣滯。如果心氣不足發展,累及心陽,形成心陽虛證,也累及肺,形成心肺氣虛證。兩種證型都是虛證,都是慢性疾病,起病慢,病程長,不易快速恢復。

肺氣虛證和心氣虛證從病因和病史來看,都屬於氣虛。前者有慢性咳嗽或過勞史,後者多見於老年氣虛患者,常有過度思考的原因。

對於肺氣虛證,臨床治療宜補肺止咳,益氣固表,用補肺湯(雷勇湯),“損肺者宜益氣”(《難經》);心氣虛證應以益氣養心、安神補血為治法,以養心湯為用(證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