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解剖形態學
1.肝臟的解剖位置:肝臟位於腹部,膈下,右脅下,略偏左。“肝住膈下,脊柱第九椎之下”(《內腑正圖》,醫者必備),“肝臟...其臟在右腎前,胃貫脊柱第九椎”(十四經戲)。說明中醫已經正確認識到肝位於右脅下右腎前,但需要指出的是,中醫也有“肝左肺右”的說法。最早出現在《內經》中,“肝生於左,肺藏於右”(《蘇文詞班》)
開”)。為什麽是左肝右肺?因為左右是陰陽之道,生命之氣,陽從左升,陰從右降。肝屬木,宜在春,居東方,為楊勝之始,主命主升;肺屬金,應在秋,居西。是躲在暗處,殺,降的開始。左為陽升,右為陰降。故肝居右,而其氣升於左;肺居於膈之上,其氣由右而降。肝為陽主升發,肺為陰主降發。所以從肝和肺的生理功能特點來說,是“左肝右肺”。可見“左肝右肺”指的不是解剖部位,而是其功能特點。所以張景嶽說:“肝旺於東,主發於中,故其氣生於左。肺金興盛於西,以收斂為主,故其氣庫在右”(井磊針灸班)。總之,肝生於左,即肝氣主升,其治在左。根據左升右降的理論,肝的氣在左邊。2.肝臟的形態結構:肝臟為分葉器官,左右有葉,顏色為紫紅色。中醫文獻中雖有關於肝的劃分的記載,但多有不準確之處。比如《難經》中的“獨二葉”和“左三葉,右四葉,* * *七葉”就有區別。楊尚山認為:“肝,照大葉,也是二葉。若為蕭也所言,則枝繁葉茂”(《難經筆記》)。根據楊的描述,肝臟的表面分為兩葉,內葉是五葉的解剖實體。
肝臟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臟具有疏泄、舒達的功能,以保持全身氣機通暢,疏而不滯,散而不郁。肝主疏泄是保證機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運行的重要條件。疏通,就是疏通,疏通發泄,就是上升發泄。排水,通風,疏通。“疏”字最早出現在蘇文《鄭午昌大論》:“土疏,蒼氣達”,是土得木及達的代名詞:朱元丹溪首次明確提出“肝亦疏也”(《陽盛陰虛論》)。
在人體生理活動中,肝主疏泄的主要功能是:
(1)理氣: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壹般與調節人體的氣機有關。氣的運動,即氣的上下運動。上升和下降是氣化的基本形式。人體是壹個不斷氣化的有機體。氣化的升降過程是通過臟腑的功能活動來實現的。人體臟腑的經絡、氣血、津液、營衛、陰陽都是相互聯系的,維持著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臟的瀉下功能,對疏通和調節全身各器官組織的氣機升降平衡起著重要作用。“臟腑十二經脈之氣,皆須肝膽之氣鼓舞,方能通暢不疾”(《讀醫隨筆》卷四)。因此,如果肝臟的排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經絡暢通,臟腑組織的活動就會正常協調。
(2)調節精神情緒:情緒,即情感,是指人的精神活動中主要反映情緒變化的壹種心理過程。中醫的情誌狹義上屬於神的範疇,包括喜、怒、憂、思、悲、懼,也稱七情。肝可以通過它的解氣功能來調節人的精神和情緒活動。人的精神情感活動不僅受心神支配,還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因此,有“肝主思想”(《蘇文靈異秘典論》)之說。思考就是思考,深入思考。肝臟的功能是協助思維參與思維、情緒等神經精神活動的調節。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如果肝臟的功能正常,肝氣上升,既不興奮也不抑郁,而且是舒適的,那麽人就能更好地協調自己的精神情緒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清晰,思維敏捷,氣定神閑,氣血平和。如果肝臟排泄不暢,就容易引起精神情緒活動異常。如果妳不放手,妳會抑郁,會多愁善感。宣泄過多表現為煩躁不安、頭脹頭痛、面紅耳赤。
肝主疏泄和情誌失調往往互為因果。肝衰竭引起的情緒異常,稱為郁病。因情緒異常而導致肝衰竭,稱為因病抑郁。
(3)促進消化吸收:脾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肝主疏泄是維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條件。肝臟通過協調脾胃的氣機升降,分泌排泄膽汁,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協調脾胃中氣的升降:胃氣主降,水谷分解運化至脾;脾氣是主導的,而水谷則微妙地灌溉著周圍的地區。脾升胃降構成了脾胃的消化運動。肝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脾胃升降樞紐協調的重要條件。肝屬木,脾胃屬土,土得木。“木材的性質取決於排水。吃氣到人的胃,完全靠肝木之氣來緩解,那麽水谷就轉化了。肝若立,不能泄谷,必然滿滲”(《論血證與臟腑病機》)。可見,飲食的消化吸收與肝臟的止瀉功能密切相關。因此,肝的止瀉功能不僅可以幫助脾運化,使清陽之氣上升,微妙的水谷可以歸於肺,還可以幫助胃吸收和分解,促進濁陰之氣的下降,使食糜釋放到小腸。如果肝臟失去了化氣的功能,脾幹擾了胃,脾胃就會異常升降。臨床上除了肝氣郁結的癥狀外,還可能出現肝胃不和的癥狀,如溫熱反胃,腹脹便溏,如脾氣郁結。
膽汁的分泌和排泄:膽汁附著在肝臟上,含有膽汁,能促進消化。膽汁是由肝外之氣積聚而成。正如戴啟宗所說:“膽之精溢人之膽,因肝氣過盛,故(膽)藏於短葉,並立而居,三種精汁於其中,其汁清凈”(《脈訣·錯·卷》)。可見,膽汁來源於肝臟,儲存在膽囊中,膽汁排泄到腸腔中,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4)維持氣血運行:肝的疏泄可直接影響氣的暢通。只有調暢氣機,才能充分發揮心主血、肺助心活血、脾主血的功能,從而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所以,肝氣舒適時,血液能與之運行,蓄泄適度。“血隨氣動,周流不止”(《風勞膈四證治》)。血之源在氣,氣則行血,氣滯則血瘀。如果肝臟失去了疏泄氣機的功能,必然會影響氣血的運行。氣若不通,氣滯則血瘀,胸脅刺痛,甚至郁結、腫塊、痛經、閉經等。如果氣處於紊亂狀態,它也會導致血液從正常的途徑流出。正所謂“血為氣合,氣熱則氣寒,氣升則氣降,氣凝則氣郁”(格致於水鏡或紫或黑之論)。
(5)調節水液代謝:水液代謝的調節主要由肺、脾、腎等臟腑完成,但也與肝密切相關。因為肝主疏泄,能使三焦之氣通暢,促進上、中、下三焦及肺、脾、腎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即通過促進脾的運化水濕,肺的運化水液,腎的蒸化來調節水液代謝。三焦是水液代謝的通道。“上焦未愈,水將使高遠;如果中間的焦炭沒有固化,水就會留在中間;下焦不固化,水就亂了。三焦以氣治,則脈絡通暢,水道有利(《經·臟象》)。實際上,三焦的功能是肺、脾、腎調節水液功能的綜合。當肝臟正常排泄,氣機調暢,那麽三焦就可以用氣來治療,水路就可以暢通,津液也可以通暢。可見,肝通過其疏泄和調節三焦的功能來調節體內的水液代謝活動,這是調氣治水的理論基礎。但需要指出的是,調氣法並不是治療水腫的主要方法,而是輔助水循環的重要壹環。
(6)調節和復制
①調理沖任:女性特殊的生理活動,如經、帶、胎、產等,都與許多臟腑器官的功能有關,其中肝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婦人生於肝”之說。女人壹生專註於血液。因為經血的消耗,懷孕,妊娠,分娩出血,都涉及到血,所以女性是氣有余而血不足。沖為血海,主胎而沖為次脈,與女性生理機能密切相關。肝臟是血海,沖任二經與足厥陰肝經相連,屬於肝臟。肝主疏泄可以調節沖任的生理活動。肝臟的排泄功能正常,足厥陰經之氣通暢,任脈受其促通,使任脈通暢,沖脈太盛,月經正常,白帶正常,受孕順利,分娩順利。如果肝臟失去了功能,就會導致沖任失調,氣血不和,從而導致月經、白帶、胎病、性功能障礙、不孕不育。
②調節精子室:精子室是男人藏精子的地方。男人的腎中氣滿了,精氣就溢了,就有了生殖能力。男性精巢的開合和精液的儲存、排出與肝腎功能有關。“腎也是臟腑的主要來源,肝也是氣機的來源”(《陽亢陰虧論》)。如果肝臟的釋放和腎臟的關閉協調平衡,精囊的開合就會適中,精液的排泄就會受到抑制,男性的性和生殖功能就會正常。如果肝臟異常,就會導致開合失和。不如可見性欲低下,陽痿,少精,不孕等;如果太多,性欲就會高,陽氣就會旺盛,就會出現夢遺。
(1)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防止出血、調節血容量的功能。故知肝主血海。
①血液儲存:血液來源於水谷精微,生化於脾,儲存於肝。在肝臟中儲存壹定量的血液,不僅可以滋養自身,還可以制約肝臟的陽氣,以維持陰陽平衡,氣血和諧,防止出血。所以,如果肝臟不儲血,不僅會導致肝血不足,還會導致出血。
②調節血容量:在正常生理條件下,人體各部位的血容量是相對恒定的。但人體不同部位的血量往往會隨著不同的生理狀況而變化。當身體活動或情緒激動時,身體各部位的用血需求會相應增加,所以儲存在肝臟的血液會被分配到身體的外圍,以供身體活動的需要。人在安靜休息、情緒穩定時,由於身體各部分活動減少,身體的外周血液需求量也相應減少,壹部分血液儲存在肝臟。所謂“人之動則血行於經脈,人之靜則血歸肝”。因為肝臟具有儲存血液、調節血容量的功能,所以被稱為“血海”。
當肝臟的儲血功能受損時,有兩種情況:壹是血虛。肝血不足時,分布於全身的血液不能滿足生理活動的需要,可能出現血虛、營養不良的病理變化。失血則眼睛幹澀昏花,或夜盲;筋脈得不到滋養,筋脈就會緊張,四肢麻木,屈伸不利,女性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第二種是血疹。肝不藏血可發生出血傾向的病理改變,如吐血、鼻衄、月經過多、崩漏等。
(2)肝主生血:肝主生血,即肝臟參與生血。肝臟不僅儲存血液,還產生血液。“肝臟...充於筋中,以生氣血”(《蘇文六節藏象論》),“氣不消,而精於腎。精氣不泄,則歸肝清血”(《張儀彤薛竹人》)。可見肝臟參與了血液的產生。
肝主疏泄,肝主生血:肝以血為體,氣為用。“肝主血,肝以血為自養。血足則軟,血不足則強”(《傷寒論》卷六)。肝臟產生血液,肝臟自己充滿血液。剛性的質量是柔軟的,如果是光滑的,就不會有向上運動的危害。祛氣生血,肝氣肝血,互為用,動靜相生。而肝血不足,則是肝氣過盛,津液過多,肝氣、肝火、肝風。
肝臟的生理特性
1.甘溪調大:調大,舒展,順滑,通達。抑郁癥,停止塊。肝為風木之臟,肝氣上升,喜不勝喜,郁令人作嘔。肝氣要保持柔和舒適,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得以維持,就像春天樹木的生長,生機勃勃。肝主升發,是指肝臟具有升發期長、活力無窮的特點,具有啟發各器官生長和教育的功能。肝屬木,其氣通於春。在春木中,它懷孕並生出提升機器,由於春木的提升性質,它類似於肝臟。所以稱之為肝主升發,也稱之為肝主升氣。伸手是木的本性。在自然界中,所有的木材都屬於該屬,它的生長趨勢喜歡拉伸、平滑和開放,它延伸著它的自然本性,沒有壓制或威懾。肝屬木,木之性達於極限,故極限之性亦為肝之性。肝喜舒,是指肝喜舒,即肝之氣喜舒。正常生理狀態下,肝氣上升,柔和舒適,不抑郁不激動,沖達順暢。所以唐榮川說:“肝屬木,木旺盛發達。若不抑郁,則血脈通暢”(《血證論·臟腑病機》)。如果肝氣不升、郁滯,就會出現胸悶、脅痛、抑郁、不樂等癥狀。如果肝氣上升過多,就會出現急躁、頭暈、頭痛、腹脹等癥狀。肝的這壹特點與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當肝氣升發而不抑郁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是由肝喜升、喜上發條的本性決定的。2.肝剛臟:肝為風木之臟,喜萬物而厭郁。其氣易逆亢盛,性強,故稱。只是,只是強奸很緊急。肝性強,易怒易抗,故稱“將軍之官”。肝體陰用陽,為風木之臟,其氣主主動,喜達目的而厭郁,亦為禁忌。肝的僵直是由肝體用陰用陽的本性造成的。肝為陰,若與陽、陰陽、剛柔相濟,則肝的功能正常。所以日本人說:“肝是風木之臟,因為裏面有火,身體是陰陽。它的本性是剛硬、積極、向上的,這都是因為神之水用來包容它,血用來滋潤它,肺金的降序被拉平了。如果把中公敦福的質樸氣息培養出來,就會剛柔並濟,所以才會圓滑而有朝氣。是什麽病?
肝的“體陰”的意義:壹、肝屬於陰器官範疇,位於膈下,故屬陰;二、肝藏陰血:血屬陰。肝臟必須依靠陰血的滋養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肝只是臟,不是軟,不是不和諧。
肝“用陽”的意義:第壹,根據肝的生理功能,肝主泄,性喜,內火,主動升騰,根據陰陽屬性屬於陽;第二,從肝臟的病理變化來看,容易陽亢,動風。肝病常表現為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引起頭暈、肢體麻木、抽搐、震顫、角弓倒置等癥狀。氣為陽,血為陰,陽為動,陰主靜,故肝有“體陰陽”之稱。
事實上,總結了肝臟的物理結構和生理功能之間的關系,也揭示了肝臟生理和病理變化的主要特征。
由於肝臟具有身體陰陽的特點,在肝病的臨床治療中,“藥物不宜剛而柔,不宜切而和”(《辨證論治》卷三)。常用滋陰養血益肝,或用涼肝瀉肝等方法抑制肝氣、肝陽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