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籍中的詞語

古籍中的詞語

論《論語》中的成語

《論語》是先秦時期壹部重要的儒家經典,也是壹部具有重要文學價值的散文作品。《論語》基本是口語,通俗易懂,文字高度概括。其中很多被後人廣泛使用,逐漸發展成為廣為使用的成語。這是《論語》留下的寶貴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統計,《論語》這本書在今天留下了384個成語,對後世漢語詞匯的豐富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特點是數量多、結構全、語法功能多、意義穩定。在先秦古籍中相當罕見。本文論述了《論語》中成語的來源、用法和詞義變化。

關鍵詞漢語成語論語

《論語》是研究古代漢語的重要語料。《論語》中的成語對後世漢語詞匯的豐富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數量之多,結構之全,語法功能之全,在先秦古籍中實屬罕見。研究《論語》中的成語,有助於我們把握《論語》的語言特點,理解其深刻內涵,加深對其在漢語史上地位的認識。《論語》共* * * 20篇,15957字①,形成成語384個②。本文擬從來源、用法、詞義變化三個方面對《論語》中的成語進行分析。

論語中成語的來源。

論語中成語的來源。也可以說是以什麽形式出自《論語》。《論語》中有300多個成語,有以下幾種情況:

1.最早不是源於《論語》,而是《論語》引用了其他經典的內容。這主要是指從《詩經》等前代或當代經典中引用的壹些內容。嚴格來說,這部分不能作為《論語》,但如果不是《論語》,它們也不會被廣泛使用。

(1)直接引用《詩經》原著中的成語“怒虎封河”,最早見於《詩·瀟雅·肖敏》:“不敢暴,不能怒。人家知道壹件事,妳卻不如人家。”《論語》引曰:“子曰:‘死而無悔,吾不與君。”"

(2)戰戰兢兢、瀕臨深淵、如履薄冰這三個成語,最早見於《瀟雅·肖敏》壹詩,《論語·泰伯》引曰:“曾子病了,召弟子曰:‘悟道足矣!“把手打開!”詩裏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不時地,我知道我從我丈夫那裏解脫了!好家夥!“各有各的位置,最早見於《易經》,《論語》引曰:‘子曰:‘我防魯,而後樂,雅與頌各有各的位置。’"

2.成語起源於《論語》。

源於《論語》的成語是指遵循《論語》原文,保留原有語法結構而形成的成語。

(1)喜悅來自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周布比出自《為政》:“君子為周布比,小人不為善。”

(3)萬物皆問自巴蜀:“子入祠堂,萬物皆問。”

(4)快樂《論語·學》:“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陳立列《論語·季氏》:“周人曰:‘陳立列,而者不能止。”"

(7)成人之美《論語·顏淵》:“成人之美,非成人之惡。小人則相反。”

(8)爛衣爛食《裏仁論語》:“壹個讀書人以爛衣爛食為恥,是不夠的。”

(9)苗卻不顯《論語·子涵》:“苗卻不顯有夫!有個不真心的老公!”這種成語幾乎每篇文章都有。比如,壹個是歡喜,壹個是恐懼(立人),犯了錯卻不去上學(太伯),空虛(子涵),不知疲倦地吃,壹絲不茍地吃(湘當),這些在《論語》成語中占了很大壹部分,是《論語》成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3.論語中的成語。《論語》成語是指來源於《論語》,但經過後人加工提煉的成語。據調查分析,後世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形成此類成語。

(1)選擇原句中最能概括整句或段落意思的成分組成成語。如陳宮出自《為政》:“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群星* * *。”(《拱》古作“* * *”)勞安懷邵是公冶長:“老有所安,友有所信,少有人懷。”

(2)刪去原句中不影響意思的虛詞和實詞而形成的成語。比如救愛,來源於《學記》:“國之千秋,敬事而信,救愛而使人適時。”提是非出自《為政》:“孔子對我說:‘妳提是非,人民服妳;如果妳提出錯誤的東西,人民是不會接受的。"

(3)在原句中加入適當的詞語,形成成語。比如異端來自政治:“孔子說,‘攻異端,必害之。’“在‘異端’之後加上‘異端’。中庸出自《詠葉》:“中庸也是德,更壞也!“在“中庸”之後,加上“中庸”。

(4)替換原型成語(即原成語)中的詞語,形成另壹個成語。比如隨心所欲,來源於《為政》:“六十而順,七十而隨心,不逾矩。”將“從”替換為“用”。始與終出自張子:“誰有始而卒,才是聖人?”將“卒”改為“終”。

(5)將原文中的否定詞改為肯定詞,形成成語。比如,勇敢來自於“為政”:“不為則已,為勇則已。”變“沒有勇氣”為“有勇氣”,“不做”為“做”。周濟的不成功來自於永業:“不小心,就不會成功發財。”變“不跟富”為“跟缺”。

二、《論語》中的成語按用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這種成語現在還在廣泛使用,大多數人都很熟悉。更多的出現在《論語》中。例如:

(1)《公冶長》第十五章——子貢問:“孔文子為什麽叫葉文?”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謂之‘文’。”成語“不恥下問”就是出自這壹章。它的原意是:不要羞於向地位較低的人請教。後來,人們用它來表示自己虛心好學。

(2)《蜀二》第二十二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之,不善而改之。”這就是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由來。都說即使在少數人當中,也有壹些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後人用“三人之行,必有壹師”來表達我們要盡力向別人學習。另外,《論語》中使用的成語有: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向舊的學習;早間新聞和死亡;舉壹反三;聞壹物而知十物;生氣忘了吃飯;有說服力;教學無課;來世牛逼;每天都知道它擁有什麽;立誌學習;進入房間(進入房間);告訴他他學到了什麽,他就會意識到他沒有學到什麽。不知道肉的味道(形容特別專註);什麽都問;敏感而古老(勤於研究古代文化典籍);等壹下。

2.修身養性。例如:

(1)《蜀二》第十六章——子曰:“少食,飲水,屈臂而枕,亦樂也。不義,富貴,於我如浮雲。”成語“屈臂而臥”、“享福”、“富貴浮雲”都出自這壹章,講的是修身養性,淡泊處世的境界。

(2)《學記》第四章——曾子說:“我壹日三欲自救:是不是對人不忠?交朋友不相信?學不會嗎?”成語“三省吾身”出自曾參之口。這是典型的孔子弟子提出的自省修身方法。

此外,《論語》中用於修養的成語還有: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有果;沒有信仰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中庸之道;要有勇氣;見賢思齊;誌士仁人;盡自己的壹份力量;自殺至死;生存對人類有害;沒有淫蕩的音樂;開心到忘記煩惱;得罪無學;以德報怨;溫柔敦厚;君子窮;吃喝;吃而不飽,住而不安;壹個普通人贏不了他的野心;歲寒知松柏;貧窮沒有阿諛奉承,富有沒有傲慢自大;敏感謹慎;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壹下。

3.對待人和事物。例如:

(1)顏元第十六章——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成語“成人之美”就是出自這壹章。這壹章講的是君子應該如何成全別人的善行,而不是助長別人的錯誤。

(2)《衛靈公》第二十四章——子貢問:“誰能用壹句話走壹輩子?”孔子說:“我原諒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從這裏來的,意思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此外,《論語》中用來連接事物的成語還有:四海之內皆兄弟;受益的朋友有三個(朋友直爽,朋友善解人意,朋友多見識);與文學的友誼;不忘舊惡;三思而後行;敬而遠之;待價而沽;過猶不及;方式不同,沒有共同的目標;無長遠之憂的人,必有近憂;沒什麽不對;不能忍,就制定偉大的計劃;有始有終;可以仔細看看;和而不同;聽妳說什麽,看妳做什麽;為我戒(為我代言,為我戒)。

4.政治事務。例如:

(1)《魯茲》第六章——孔子說:“他為人正直,做事沒有命令;他的身體不對,雖然他不服從。”這就是“做人要正直,做事不要命令”的由來,講的就是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2)《獻文》第二十六章——孔子曰:“不在位,不謀自政。”曾子說:“君子不可思其位。”成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出自這壹章。說的是:上位者考慮事情,處理問題,不要超越職責。

③《魯茲》第三章——孔子說...名字不對,就不可能了。如果不成功,那就尷尬了。如果尷尬,就會受到懲罰。刑不正,民不知所措。”成語“理直氣壯”“無可奈何”都出自這壹章。

除了以上,還有:和為貴;民事和軍事方式;敬事守信(認真處理國事,信守諾言);使人民及時;如何用牛刀切壹只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無為而治;欲速則不達;過去不諫,未來可追;壹言興邦;各有各的位置;聰明在上,愚蠢在下;是可忍,也是不可忍;犯有叛亂罪;起起落落(讓已經滅亡的東西重新崛起);危險的話是危險的;直來直去(做事不徇私);中間浪費;等壹下。

5.事情。例如:

(1)《公冶長》第二十五章——孔子曰:“妙言,妙言,足敬,左丘明恥,丘也恥。”成語“花言巧語”就出自這壹章,形容某些人花言巧語、喬裝打扮、喜形於色、屈尊俯就的狀態。

②《公冶長》第十章——白天砍殺睡覺。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雕也。”這段話在後世形成了兩個成語:朽木不可雕,朽木乃糞土(也稱朽木難雕,朽木乃糞土墻)。這是孔子對白天睡懶覺,上課打瞌睡的學生的批評。

(3)《陽貨》第22章——孔子說:“終日食而無心,難哉!沒有博客,沒有棋手,就是對自己有德。”“吃飽了沒事幹”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形容整天遊手好閑,懶散無聊的精神狀態。

在《論語》中,有許多描述人或事物各種狀態的成語。除了以上,還有:發自內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言語不如言語;言不由衷;抱怨別人;令人生畏;誇大自己的力量;不敢問/沒人問;求全責備;對別人的憤怒;恃強淩弱者永遠是懦夫;傳聞;察言觀色;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苗而不秀;炫耀但不真實;羞愧地嘆息;談論侃侃;快樂的山和快樂的水(這個比喻有自己的優點);熱血的;站立之年;毫無疑問的壹年;知命之年;聽證的年份;壹天的長度;不得不;停不下來;擊鼓而攻;不得死亡;死後;人生在世,富貴在天;遭受損失;善良小(愛賣弄小聰明);無牙無怨(終身無怨);壹貫地;歲月不等人;偶爾;等壹下。

第三,《論語》中成語的詞義變化

《論語》中的成語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大部分保留了《論語》中的原意,但也有少數成語改變了意思。

1.現在的意思和原來的意思不壹樣。例如:

(1)紀的第壹章——”...如果人們離它很遠,他們就應該受到懲罰。等妳來了,妳就安全了……”這裏的“來了就安全了”的原意是:如果妳已經主動投降了,就要讓他們安下心來。現在,這個成語的意思變成了:既然來了,就要定下來。

(2)《永業》第十八章——孔子說:“質勝於文,文勝於史。溫柔,則君子。”這句話的本意是:只有簡單的思想感情,而不懂禮儀,那就是無禮;禮儀是周到的,但缺乏樸素的思想感情是虛偽的。只有將禮儀與思想感情恰當匹配,才能成為君子。孔子說“文”,就是文(禮儀)與質(思想感情)搭配得當。現在,“溫柔”只意味著溫柔和禮貌。

2.現在的意思和原來的意思相反。例如:

(1)第壹章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裏的“朋友”是指同學、校友,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朋友。這句話,串起來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和妳壹起學習討論)?孔子用反問句來說明“有朋自遠方來”是壹件幸福的事。現在,“歡樂”的含義已經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比如“這兩天特別忙!”"他和妻子正在愉快地爭吵。"這些話是平時經常聽到的。而這兩個“歡”指的是走得太遠,超出極限,沒有幸福感。

(2)《永業》第九章——紀使閔子愷為宰費。閔子愷說:“對我好壹點!如果有人回答我,那我就在文萊。”季孫派人請閔子騫做費縣縣長。閔子愷謝絕了,他對來人說:“請妳幫我說說,給我退出!妳再來找我,我就去文水對岸的齊國。”現在“為我辭職”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原意正好相反:大多數情況下,它的意思不是為我辭職,而是幫我說說,給我找個位置;或者請人幫忙做好事做個交易。

3.現在的意思和原來的意思沒有關系。例如:

(1)《衛靈公》第十七章——孔子說:“終日群居,難以為正,難以為善,難以為智!”今天“言不如意”的意思是“沒說正經的”,和原意差不多。

(二)《蜀二子》第十四章齊國聞邵,不知三月肉味,曰:“吾不欲樂。”孔子在齊國聽到邵樂,很久不知道肉的味道。他說:“沒想到(古人)創作的音樂能達到如此迷人的境界。”“不知肉味”這個成語,原意是指特別註意壹件事,而忽略其他的事。後人常用它來說明貧窮:“好久沒吃肉了,三月不知肉味。”

《論語》中的成語和諺語集

提起《論語》,大家都會覺得陌生和疏遠,覺得讀《論語》的都是老學究。尤其是學生,覺得《論語》與他們的思想格格不入。事實上,不僅《論語》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幾乎是中國文化的代名詞(姑且這麽說吧),而且至今影響深遠。具體來說,它的語言平實而有文采,篇章短小精悍,有格言體系,易讀易背。討論的內容涉及人生修養的方方面面,對於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頗有啟發。這對年輕人非常有益。真希望同學們都能讀讀《論語》。同時,高中語文第五冊有壹篇課文《孔孟》。只有讀《論語》,才能更好地理解這篇課文。

如何讓《論語》親切而不陌生,引起閱讀興趣?先說《論語》中的成語和諺語。當妳發現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語言原來就在《論語》裏,妳自然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這裏有壹些這樣的例子。

(1)犯上作亂:“犯上不容易,作亂容易,什麽都不剩。”(《雪兒篇》)解讀:不喜歡得罪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從來沒有這樣過。

(2)巧言使色:“巧言使色,清新仁義!”(《雪兒篇》)解讀:對於這種有花言巧語和虛偽的人,是沒有多少“仁”的。

(3)言而有信:“交朋友,言而有信。”(《雪兒篇》)釋義:與朋友交往,誠實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為政》)解讀:30歲,懂禮儀,說話做事有把握;四十歲,各種知識都掌握了,不會迷茫;五十歲時,我知道了我的命運。

(5)知之為知:“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而知之。”(《為政》)解讀:知道了就知道了。不知道就不會知道。這就是智慧。

(6)可忍,不可忍:“可忍,不可忍?”(《八股文》)解讀:這壹切都可以用殘忍來完成。有什麽是殘忍做不到的?

(7)既往不咎:“既往不咎,既往不咎。”解讀:不方便解釋做過的事,不方便挽回做過的事,不方便追究做過的事。

(8)完美:“完美而美麗。”(《八股文》)解讀:很美很妙。

(9)見賢思齊:“見賢思齊焉,見賢思齊而自省。”(《立人》)解讀:當妳看到壹個聖人,妳應該想仰望他;當妳看到壹個不道德的人,妳要反思自己,看看他有沒有類似的問題。

(10)溫柔:“溫柔,則君子。”(《永夜篇》)釋義:文采淳樸,配合得宜,此為君子。

(11)敬而遠之:“遠離鬼神,可以說妳是知道的。”(《永夜篇》)解讀:對鬼神認真,卻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說是聰明。

(12)舉壹反三:“不舉三個角為例,就永遠不會再舉了。”釋義:教他東方,他卻不能從中推斷出西方、南方和北方,於是就不再教他了。

(13)憤怒的老虎馮河:“憤怒的老虎馮河,死而無憾,我不與他同在。”解讀:我不管赤手空拳打虎的人,不用坐船過河,死了也不後悔。

(14)不知道三月肉的味道:“不知道三月肉的味道。”釋義: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邵的動靜,卻久久嘗不到肉。

(15)樂在其中:“吃食飲水,屈臂倚之,亦樂也。”解讀:吃粗糧,喝涼水,彎胳膊做枕頭,也很好玩。

(16)擇善而從:“多聽,擇善而從。”解讀:多聽,選擇好的接受。

(17)任重而道遠,任重而道遠。認為仁是自己的責任難道不重要嗎?死後不是很遠嗎?"(《泰伯》)釋義:士不可強而不屈,因其擔子重,路途遠。人間悟仁,難道不重嗎?到死都不休息,不是很遠嗎?

(18)空了:“有個男的問我,空了。”(子涵篇)釋義:壹個莊稼漢問我,我不知道。

(19)跟著領路:“師傅跟著領路,又好又有魅力,給我寫文章,要我有禮貌,停不下來。”(子涵篇)解讀:老師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