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沒有“記者”這個職業。他們實際上是歷史學家——歷史的記錄者,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實記錄歷史。記者今天報道和記錄的東西,將來都會成為歷史,所以真實性不僅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歷史的靈魂。——編者按
當前,互聯網、微信平臺等新媒體的興起,對視聽、平面等傳統媒體形成了極大的挑戰和沖擊,而廣大新聞工作者依然堅守陣地,為黨和人民鼓與呼,傳遞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古代的“記者”是什麽樣的?他們是如何堅守職業道德的?
危險的職業
其實古代並沒有記者這種頭銜和職業。在中國古代,地寶被稱為報紙。最早出現在漢代,專門用於發布詔書、詔令、朝臣發言、宮廷大事等官方文件。最早寫在竹簡或帛書上,後來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印在紙上。因為都是紅頭文件,不需要采訪報道,所以沒有所謂的記者。
直到晚清,大約65438+1970年代,官報出現,才開始有專職記者。起初,他們被稱為“采訪者”、“記者”,在20世紀90年代,他們開始采用“記者”的頭銜。
在古代,最近接近記者這個職業的,是那些寫直書的史學家,叫太史。春秋戰國時期,他們負責記錄帝王的日常事務和朝廷大事。很多太師,比如董虎、太史伯,為了真實記錄朝代的史料,甚至被殺。
據《春秋相公二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期,齊莊明光公與大臣崔玨的妻子有染。崔堯知道後,為了龔景的緣故,設計殺害莊公,並讓莊公的同父異母兄弟杵臼做了妳的丈夫。崔堯還自稱丞相,專橫獨斷。齊太師公如實記錄了這件事,崔堯大怒,殺了太。太師的兩個弟弟太師仲和太師叔也如實記錄了他們都是被崔堯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