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對女性的教育,並不是讓她們懂得太多的知識,讓她們變得聰明,而是讓她們受到書中禮儀的約束,遵守婦道,遵守三德,成為符合當時封建社會男性需要的,忠君賢德,遵守禮儀的人。正是由於這種情況,中國古代形成了獨特的“女德”和“女教”體系。
古代女性學了什麽?
1.道德禮儀教育
古人在書中寫道:“女人怎麽會需要老師呢?他們學到的只是做人的壹些原則。”他們認為,女性即使學習,也是自學的,學習也必須以禮儀和法律為中心。所謂禮儀,就是女人要牢牢記住男尊女卑,甘於處於劣勢,聽丈夫的話,服從壹切,溫柔對待丈夫。
甚至有人寫了很多這樣的教材給女性學習,比如《女德》。從歷史上記載的大量事例來看,古代婦女小時候所學的知識主要來自《列女傳》和《女書四書》。《列女傳》是西漢劉向編撰的壹部女性傳記。其實,劉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讓女性受到禮儀的束縛。他寫這本書是為了警示後人不要讓妃子從政,防止皇帝被女人的美貌所害。《女書四書》是女性學習的專用教材。
2.文化知識教育
中國古代女性的文化知識教育歷來與道德禮儀緊密結合。從古至今,壹些名媛都會懂禮儀,知書達禮。在古代,有教育條件的女性除了女用四書之外,還會學習《論語》、《孝經》、《禮記》等儒家經典。
其實中國古代學習文化知識壹直是少數女人的事,她們主要的閨閣教育就是女人的工作。即專心學習紡織技術,熟悉女工;做事要小心,不要隨意拿別人開玩笑;為了學習烹飪,妳將舉行宴會招待客人。
不僅如此,古人還非常重視女性的音樂修養,幾乎每個貴族女性都要有壹件精通的樂器或旋律。
古代雖然不乏詩情畫意的才女,但畢竟還是少數,因為大多數女性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文化教育。由於古代對女子教育的認識,許多婦女沒有認真接受教育的機會,嚴重影響了她們知識教育的普及和才能的施展。
可見古代女性並沒有拒絕接受教育,只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下,教育的內容是為了更好的為男性服務,女性處於較低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