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不再喜歡去書店了?
翻出妳上次在巴黎拍的照片。妳還記得塞納河畔那些擺著鐵皮綠盒子的舊書攤嗎?
它們是巴黎風景的壹部分,於2019年2月入選“法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香奈兒2019秋冬高定秀中,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將塞納河袖手旁觀這張綠色的紙作為巴黎的象征,並將其“重新雕刻”進了秀場。
也是遊客遊覽巴黎著名地標的必經之路。外灘君曾經在這裏買過精美的繪本,帶回國內作為禮物送給朋友。
現在,這種文化景觀正面臨著無人問津、即將消失的命運。
為了拯救即將消失的綠色書攤,巴黎書商文化協會主席傑爾?Meccallais率先與巴黎市政府溝通,希望提供更優惠的入駐政策,吸引大家來擺攤。
傑爾?Me很著急,但還是對媒體說:“我們已經存在了450年,不會就這樣消失的!”
但是按照現在的趨勢,也許等我們可以去巴黎的時候,塞納河邊就不會再有綠色的書箱了。
就在本周五,有著20多年歷史的上海老復旦書店也將關門。它是附近學生、教授和普通市民的聖地,很多人都來看最後壹眼。
城市中的文化記憶會因為書店的關閉而消失嗎?
01
朱自清也去過的河邊書店。
百年來,塞納河邊的綠色小書櫃不僅積累了壹批忠實的文學愛好者,也給了中外作家無限的創作靈感。
朱自清在《歐遊雜記》中寫道:“沿著塞納河南岸的河墻,區內舊書攤長達六七裏,也是左岸壹道獨特的風景。有點像北平東安商場的舊書攤。但是背景太好了。”
戴望舒還在巴黎寫過壹個書攤,講述他和這些塞納河邊的綠色書箱的故事。
“在巴黎逗留時,有兩件事可以算是我旅途中的樂趣:壹是看畫,二是看書...我之所以這麽做,無非是我的愛好,就是坐著看塞納河空手而歸,我的自私很滿足。而且,黃昏的塞納河是如此的優雅!”
“現代法國小說之父”巴爾紮克形容它們是“輝煌的地窖,吞噬了巴黎的詩人、哲學家和學者”。
塞納河沿岸賣書最初起源於16世紀的流動書商。因為和實體書店競爭,賣了壹些禁書,被重罰過幾次,和浪漫文藝無關。
1789法國大革命後,很多富人和教會擁有的書籍被洗劫壹空,很多落入這些流動書商手中。正因為如此,當時的壹些珍貴書籍得以保存。
1930年,巴黎市政府決定統壹這些書架的外觀,嚴格規定每個攤位的長、寬、高,甚至離河邊的距離。它還要求所有的書架都必須漆成綠色,當它們合上時,書籍被整齊地存放在鐵皮箱裏,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綠色書架”的原型。
在綠書箱沒落之前,它們分布在塞納河瑪麗橋到皇家橋的路段,綿延三公裏。約65,438+0,000個綠色書攤由250個書商管理,總售書量超過40萬冊。
在書攤附近的左右兩岸,妳可以遊覽巴黎壹些最著名的景點:盧浮宮、戴茜島、巴黎聖母院、市政廳等。
對於遊客來說,世界上沒有第二個這樣的地標。《塞納河邊的閱讀》充滿浪漫情趣,是真正巴黎人生活的壹部分。
02
城市裏的書店
不應該消失
2009年,傑爾?Me Callais當選為巴黎書商文化協會主席。
他上任不久,綠皮書盒子的生意就大不如前了。
法國《費加羅報》曾報道,由於受河畔步道開發的影響,紀念品逐漸轉向網絡銷售,書商很難靠賣舊書的收入維持生計,塞納河沿岸的綠色書架正在失去昔日的風采。
近幾年來光顧綠書箱的顧客中,約有30%是外國遊客,這意味著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會買又貴又重的法語書籍,最多買幾本封面精美的小說,不是為了閱讀,而是帶回去當紀念品。
為了增加收入,幾乎每個攤位都出售埃菲爾鐵塔鑰匙扣和凱旋門杯墊,以及各種印刷名畫。高度相似的商品給人壹種幾步就來到同壹家店的錯覺。
對此,巴黎市政府規定,每個人負責的書攤中至少有三個要賣古籍和二手書刊,只有1可以用來賣旅遊紀念品。
社交網絡和碎片化閱讀也深深影響著青少年。對於他們來說,買書和看書更多的是在電子書或者手機上完成。
在過去的三年裏,書商們決定轉行,關閉來之不易的攤位。
這幾年那些持續性的大型社會事件也是壓垮駱駝的稻草之壹。
2065438+2008年10月,165438+28萬“黃背心”走上街頭,抗議政府提高燃油稅。持續多日的示威活動使法國經濟遭受重創,凡爾賽的博物館不得不關閉,從而減少了遊客數量。
2019年底,法國交通行業60多萬人的大罷工對交通和商業造成了沈重的影響。餐館和旅行社的訂單分別下降了50%,法國的形象因罷工而受損,所以很多遊客去了其他國家。
再加上去年疫情帶來的沈重打擊,更是雪上加霜。
因為疫情,巴黎不僅外國遊客少了,郊區的居民也因為“盡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通知而減少了外出。
在這樣的打擊下,壹些書攤每天的營業額只有5-10歐元,不到100元人民幣。為了生計,書商們不得不關閉攤位,尋找新的出路。
去年6月第壹次隔離後,30多家書商關閉了攤位。到了年底,多達80%的綠書商工作日不再營業,只有天氣好的周末才會出來。
“很多以前月入2000歐元的人,現在連500歐元的營業額都沒有。”
“如果他們不用交房租,有其他收入,或者伴侶有工作,他們的生活還是可以維持的。對於那些全在書店的人來說,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傑爾?我說。
雖然書商可以向政府申請補貼,但這只是杯水車薪。傑爾呢?Me很清楚,即使疫苗普及了,人也不可能很快開始旅行,想活下去只能自救。
今年9月舉辦的Paname Bouquine是第壹個屬於綠皮書小販的節日,但並沒有吸引太多人氣。
該協會還加快了bouquinistesdeparis.com網站的建設,該網站允許人們在網上購買二手書籍和古董圖畫書。目前已有2000多本圖書上架銷售。
雖然是無奈之舉,但疫情之下幾乎所有人都把健康放在第壹位,在書店購物的快樂只能放棄。
政府還對新攤主給予了優惠政策:壹旦申請成功,新書商將獲得1個攤位的使用權,為期五年,在此期間無需繳納稅款和租金,但除惡劣天氣外,必須每周營業四天。
此輪申請將於明年2月18截止,但至今只收到十幾封申請信。
03
實體書店的日子
這很難
疫情以來,不僅綠色書架的書商活不下去了,法國很多知名實體書店的日子也不好過。
Picard &巴黎第六區專門賣考古、古代史、建築類書籍的;Epona書店於去年年中關閉。
與此同時,位於聖米歇爾大道的二手書店librairie Boulinier也因為租金過高和客流銳減而關閉。
老板弗朗索瓦說:“我們必須承認,人們不再光顧書店,因為沒有人付得起房租,只有奢侈品店才能付得起房租。這就是現實。”
就連“世界上最美的書店”莎士比亞書店也曾在社交網絡上發出經營不善的求救信。
“從2020年3月開始,我們的銷售額下降了近80%,現在處於困難時期。”
好在之後源源不斷的訂單從網上飛來,拯救了這家百年老店。
這些年來,網絡閱讀和購書的興起對實體書店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幾乎每年我們都能看到曾經帶給我們美好回憶的書店倒閉。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時間“逛書店”已經成為壹種奢侈。
預計會有越來越多像復旦老書店這樣的書店,因為房租、拆遷等不可抗拒的原因離開我們的視線。但無論消費與否,書店都不應該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它們的存在也是城市文化符號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