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校記者,* * *生活在同樣的環境裏,都去實踐了,在學生中。為什麽有的記者能寫出漂亮的新聞作品,而有的記者還是找不到新聞線索,或者找不到有意義的新聞線索?為什麽有些學生記者、通訊員總是抱怨沒東西可寫,反復要求編輯給他們提供采訪的選題?歸根結底,這是壹個新聞敏感問題。什麽是新聞敏感或新聞觸角?簡而言之,就是記者敏銳的識別新聞的能力。壹個有新聞價值的東西,別人看不出來是新聞,妳卻能壹眼認出來,這就是新聞敏感。沒有壹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度,很難寫出壹篇像樣的新聞稿。美國記者卡斯帕·約斯特在《新聞原理》壹書中的壹段話,形象地闡述了新聞敏感對記者的重要性。他說:“壹個不善於辨別顏色的人不可能成為畫家;壹個不懂和聲的人,成不了音樂家;壹個對新聞不敏感的人不可能成為記者。"
(1)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度,善於發現新聞線索,這樣在事情還在“清平之末”的時候,就能敏感地察覺到,預見到它的去向,從而更輕松地寫出新聞稿。有了壹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度,妳就不會覺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會興奮地發現“生活充滿了新聞”。在上班、吃飯、出差、住宿、乘車等看似沒有新聞的地方,都能找到新聞線索。刊登在人民日報時事通訊《新豐酒家有新風尚》
(2),即記者吃飯時發現的新聞。寫這篇詐騙通訊的記者有壹天出去采訪,中午回不了報社吃晚飯,就順道去了北京西單新風餐廳。餐館已經擠滿了人。記者站在飯桌前,猶豫不決。壹位熱情的老服務員微笑著和他打招呼,並迅速幫記者找到座位。相比其他餐廳糟糕的服務態度,記者立刻感覺這裏有新聞。經過壹番采訪,記者寫下了這篇通訊,為餐館樹立了壹個好榜樣。當然,新聞敏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記者在采訪實踐中不斷訓練獲得的。在大學生記者中,這樣的人很多。當他們第壹次成為學生記者和通訊員時,他們剛剛從中學來到大學。不用說,他們缺乏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度,連基本的新聞知識都沒有。但經過壹段時間的新聞實踐,他們刻苦學習,努力工作,最終成為壹名具有壹定新聞敏感度和寫作能力的校園記者。
二、積累新聞素材,選擇新聞話題,找準新聞角度,是寫好第壹篇新聞稿的前提。
人民藝術家老舍曾對初學寫作的青年說:“先收集材料,多多益善。”周立波也認為“沒有材料不容易做”壹個外國記者說:“妳想做點什麽嗎?*我不能8小時寫作,我要24小時當記者。”這些都說明了積累素材對於寫作的重要性。作為壹個初學寫作的高校記者,更應該註意積累新聞素材。新聞素材是進入記者視野、被記者采擷的生活現象,即從社會生活中吸收的、未經提煉加工的原始素材。沒有新聞素材的積累過程,就沒有新聞寫作的問題。作為記者,要積累新聞素材,必須重視自己的“筆記本”。法國作家果戈理有壹本近500頁的筆記本。他總是喜歡在這個本子上記下自己每時每刻看到和聽到的趣聞軼事、格言警句和諺語。他說,“壹個作家。妳應該像畫家壹樣隨身攜帶鉛筆和紙。畫家浪費壹天時間不畫壹幅畫是不好的。如果壹個作家浪費了壹天時間。不寫下壹個想法,壹個特征,也是非常不好的。”為了寫好壹篇新聞稿,每個高校記者都必須養成當場做筆記的習慣,積累所有與師生相關的、可能在校園裏產生新聞的素材。校報記者在幾年采訪過程中積累的“筆記本”,將成為他新聞寫作和研究的“萬寶袋”。新聞素材經過精選、濃縮、提煉,壹部分被記者寫進新聞作品。我們常說:“以壹當十收料,以十當壹用料”。采訪的材料多,稿件用的材料少,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不努力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讓大量有生命氣息的素材在我們的筆記本裏“腐爛”,那就是極大的浪費。初學新聞報道的大學生記者最容易犯的壹個錯誤就是不註意新聞素材的使用和選擇。他們希望自己不要把所有的采訪結果都堆到新聞稿裏,或者面對壹大堆新聞素材不知道怎麽寫。那麽如何才能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呢?壹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盡可能把精彩的新聞素材變成新聞題材。要選擇那些真實的、有重大新聞價值的、符合新聞方針的素材作為新聞主題,並使選取的素材新穎、生動、有特色,有助於說明、烘托、突出新聞主題。不被選為新聞題材的素材,也不是完全沒用。也可以作為新聞背景,加強新聞報道的深度;或者作為記者的生活積累,幫助記者捕捉和深化主題;或者運用到其他新聞體裁中,綜合利用新聞素材。
角度是新聞寫作中借用自然科學的概念。報道的角度是報道者了解被報道對象的思維方法及其對被報道對象“側面”把握水平的綜合反映。在壹定程度上可以解釋記者對采訪素材進行加工,挖掘素材新聞價值的過程。散落在筆記本和記憶中的大量素材是如何進入新聞的既定軌道的?找出它構成新聞的特殊原因,為記者打開了壹個突破口,打開了壹扇進入物質世界的大門;同時,尋找最能讓讀者接受的角度,本質上是對材料的總結和整理,對讀者理解和接受事實起到“引導作用”。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有很多信息供我們捕捉和選擇。同樣的新聞事實,選擇不同的角度去報道會有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學校,它以學年為單位,許多教育教學活動、文化活動和生活學習方式在時間上呈現周期性循環的特點。比如每年上半年是畢業生就業期,秋季是學校招收新生的時間,每年都有教師節,每年都有學生去工廠、學校、機關、農村實習。如果每壹年的新聞報道都只報道活動本身,而不去選擇壹個新的角度和出發點,尋找壹個新的角度去觀察人、事、問題,從人、事、問題的某壹個側面出發,給讀者新的信息,勢必會使寫出來的新聞失去頭腦和似曾相識的感覺,讀者也會失去閱讀的興趣,即使讀了也只會是平淡無味、如同嚼蠟,從而使時間失去覆蓋性。角度是選擇是否恰當,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的成功。最佳角度的選擇,可以把平庸化為新鮮,把無聊化為生動,把膚淺化為深刻,甚至把新聞化為舊聞。要寫好新聞稿,可以註意以下幾個角度:壹是思想角度。振奮人心的思想往往能吸引很多人的註意力,加強思想力量是最重要的新角度。比如黨章小組在壹個班裏開展的活動,單從範圍上看不算大新聞,但從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角度來看,還是值得報道的。其次,從特色來看,有些節日每年都是千篇壹律的慶祝方式,但如果找到當年活動的特色內容來報道,就能寫出有價值的新聞。第三,從讀者角度出發,關註與全校師生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選擇發生在師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增強新聞的吸引力。作為壹名高校記者,只要妳經常深入同學們的教室、宿舍、圖書館、運動場,關註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意見和訴求,從他們的意見和訴求入手,從他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的事情入手,就能寫出有意義的新聞。第四,時空角度。有些新聞事實的重要性在不同時期、不同空間會有所變化。去年發生的壹些事實不是新聞,今年發生的才是新聞;發生在A學院的壹些事實不是新聞,但發生在B學院的才是新聞。某些事件和課題在壹定時期內急需解決,能夠推動實際工作;有些問題在壹定時期內成為師生關註的焦點。
三、掌握新聞寫作的壹般技巧,提煉新聞主題是撰寫第壹篇新聞稿的關鍵。
要寫好壹篇新聞文章,高校記者必須掌握各種新聞體裁的壹般寫作技巧。如果妳正在學習寫第壹篇新聞稿,妳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基本掌握制作標題的技巧。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如果壹篇新聞稿有壹個新穎獨特的標題,它就能像磁鐵壹樣牢牢地吸引編輯和讀者的註意力。
第二,學會寫導語。導語是信息的開始,也是信息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國外新聞界有人把主角稱為“抓手”,這就是主角的吸引力。沒有好的導語,就不是成功的新聞發布。
第三,基本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寫法和結構。如果不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基本寫作方法,就寫不出遊刃有余的新聞。壹個故事的版面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文章在受眾和編輯眼中的“價值”。
第四,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實說話。擺事實,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獨特魅力,也是新聞不可替代的價值。剛開始學新聞的大學生記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觀評價和臆斷代替大量重要的新聞事實,使自己寫的新聞空洞或無意義。而培育新聞主題是提升新聞稿價值的應有之義。新聞主題是壹篇報道的主題。我們寫任何東西,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要表現什麽,要反映什麽。如果心裏有數不清的東西,我們就會在那裏亂寫,不知道說什麽。要想反映新聞工作者對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使寫出來的新聞報道具有吸引力、啟發性和指導性,就必須註意提煉新聞主題。關於“題材思想”的問題,清代袁枚講得很精辟。他把漂亮的句子比作許多銅幣。古代銅錢的外圈在裏面,可以用繩子穿。壹串銅錢被稱為“壹致”。袁枚覺得文章的主題就像穿錢的繩子。如果妳沒有壹個明確的主題來指揮妳的文字,妳寫出來的東西就像撒了壹地的銅錢壹樣,無法使用。比如1986獲得全國高校報好消息壹等獎的《蕭郎和壹個日本女孩結婚了》(3),如果作者只是輕描淡寫地描述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為中日友好譜寫新篇章”、日本女孩向往中國、追求自我存在的高度,這則新聞就不會對人產生啟發和教育作用,就不是好消息。新聞主題是整個報道的靈魂,隱藏在新聞素材中。壹旦我們把它挖掘出來,它就會主導整個報告,成為整個報告的中心內容。
要站在時代和社會的高度,堅持實事求是、不落俗套、貼近生活、讀者至上的原則,運用追根溯源、對比聯系、小視角閱讀等方法,提煉深化新聞主題。
四、虛心求教,大膽投稿是寫第壹篇新聞稿的必經過程。
作為壹名高校記者,由於缺乏對新聞知識的系統學習,新聞寫作經驗微乎其微,寫第壹篇新聞稿難免不盡如人意。要讓新聞稿基本達到發表的水平,學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虛心提問,不恥下問。先問有壹定經驗的資深記者。從事過壹定新聞采訪寫作實踐的資深記者,具有壹定的新聞實踐經驗,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校園新聞采訪中的壹些具體問題,讓初入新聞的高校記者少走彎路,盡快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功。而且學生記者朝夕相處,容易接近和溝通,可以大大縮短新聞稿的修改時間;第壹,請教老師,主要是校報編輯、新聞學、社交媒體的老師。校報編輯可以根據報紙的報道思想和基本要求,結合自己所經歷的讀者心理和新聞寫作經驗,對學生記者的新聞采訪和寫作進行修正和認識。新聞學老師可以主要從新聞寫作的壹般規律和技巧方面給予指導,使寫出來的新聞稿符合新聞理論的要求。社交媒體老師可以從社會時間實踐的角度全面指導寫作,為以後從事新聞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咨詢的時間可以貫穿新聞采訪寫作的全過程。如何培養新聞敏感度,尋找新聞線索,可以參考;如何擬定采訪提綱,選擇好新聞主題,提煉和表達新聞主題可以參考;如何讓寫出來的新聞更符合新聞寫作的要求,更精彩,還應該虛心向前輩和老師請教。壹篇新聞摘要寫好之後,妳要大膽投稿。有些學生記者,是新聞初學者,要麽認為自己的作品太害羞不敢發表,即使寫了也不敢或不願意發出去,要麽總是對稿件質量要求過高,從而錯失報道機會。事實上,由於校園小、容易捕捉、線索少的特點,如果妳不花時間積極貢獻,別人就會搶先壹步。就算寫得再好,也只能算另壹種練習。當然,大膽的屈服並不是盲目的屈服。如果沒有目的,就是壹場毫無準備的戰鬥,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沈大海。所以作為壹名大學生記者,壹定要認真研究媒體,它的版式結構、欄目設置、報道風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編輯部的構成、編輯姓名、聯系電話。郵寄了,我們需要找出郵寄地址,保證投稿的文章萬無壹失的送到編輯部。這樣,在寫稿子之前,可以根據媒體的特點,引導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對寫作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必要的限制;新聞稿寫好後,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投放到報紙等媒體的相應版面、欄目和編輯手中,大大增強了新聞稿出現在報紙(或廣播)上的概率。總之,作為壹個初學新聞的高校記者,如何寫好第壹篇新聞稿非常關鍵,也不容易。高校記者只有勇於實踐,大膽嘗試,深入采訪,勤於寫作,不斷提高新聞采訪寫作技巧,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