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醫的食物相克理論

中醫的食物相克理論

食物大同小異,是古代中醫傳下來的,起源於現代民間。壹方面,關於古代中醫流傳的說法是中醫專家公認的,很好理解食物互不相容;另壹方面又遭到了其他壹些中醫專家的反駁,說中醫歷史上從未有過食物互不相容的說法,這是我們雜誌無法求證求實的。查資料,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陳毅教授曾介紹,中醫自古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十八反歌”和“十八恐歌”,依次記載了十八種食物。既然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也是藥,那麽吃的時候當然要註意搭配。

根據藥食同源理論,每種天然食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口味,中醫稱之為“四氣五味”。“氣”指藥性,四氣指寒、熱、溫、涼,五味指辛、甜、酸、苦、鹹五味。不同的食物搭配在壹起會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寒性食物搭配甜味食物有滋陰的作用,而苦寒搭配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食物也是壹樣,有些食物壹起吃可能會有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些“仇家菜”是口口相傳的。但不是所有食物都有嚴重後果,存在個體差異。

有專家認為,對於壹般人群來說,真正的食物相互配伍有三種情況:壹是兩種食物在吸收代謝過程中相互排斥。第二,兩種食物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害物質。第三,從中醫食物的“四味五味”來看,兩種涼性食物壹起吃,人會摔倒,熱性食物吃多了會上火。只有四種食物壹起吃,才不會造成寒熱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