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方:天南星90克,半夏60克(各切成大塊,用皂角濃水浸泡壹夜,焙幹即得),白附子、五靈脂、僵蠶(炒)30克,花銀、阿莎麗、明礬(焙幹),全蠍11克(焙幹)。
制作方法是藥為末,皂角漿熬的糊為丸,大如梧桐樹。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頑固性痰濁。
用法用量:每次20 ~ 30粒,送姜湯。
節選自《任齋知止》(第七卷)
火炭丸——《簡明醫學》第五卷
處方陳皮1、貝母1、茯苓1、瓜蔞1、枳實1、白芥子1、半夏1、青皮1、梔子。
主要功能主治為痰阻右脅疼痛。
用法用量:本方名稱根據劑型而定,視為“豁痰湯”。
《簡明醫學》第五卷摘錄
火炭丸-直穴,第7卷
藥方:天南星3兩,半夏2兩(每檔制大塊,用濃縮皂角浸泡65,438+0夜,焙幹得末末),白附子、川靈芝、僵蠶(炒切絲)、細辛花銀、明礬(焙)65,438+0兩,全蠍(焙幹)3.5兩。
制作方法是端,皂角漿糊是丸,大如梧桐樹。
主治:咳嗽、痰多、涎壅。
用法用量:每次20-30粒,送姜湯。
摘自《直接點》第7卷
火痰丸——修訂《傷寒論》
處方瓜蔞膏5元,花粉3元,射幹3元,苦杏仁3元,茯苓3元,白前3元,當歸3元,知母2元,川貝2元,枳殼2元,桔梗2元,生甘草1元。
方法:加入少許姜汁和竹瀝制成丸劑。
功能:主要用於清熱、潤燥、降逆、化痰、生津。主治:痰火積於胃腸道,惡心嘔吐,胸膈充血,嘈雜飽脹,便溏泄瀉,或胸腸轆轆。
用法用量:每份3-4元。
修訂《傷寒論》節選
火炭丸——雜病之犀燭卷五
處方:天南星、半夏、茯苓、枳實、陳皮、甘草。
主治:祛痰導痰。主治:痰濁下滿。
用法用量:加入生姜。
摘自《雜病犀燭》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