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堅持古籍工作優先的原則

堅持古籍工作優先的原則

子曰:“德不值得,必有禍。”意思是壹個人的德行和修養要和他的社會、群體、家庭地位相匹配,否則就會招致災難。

按照聖人的說法,我們可以說:人才不到位,也會累。這意味著,如果壹個人的能力與工作的要求不匹配,他就會不稱職,增加很多麻煩。

三國時期的袁紹就是這樣壹個典型人物。他有壹手好牌,但他把他打得落花流水。袁紹地位顯赫,僅次於四世三國。作為壹個疆域最廣、號召力最強的軍閥,他本應大有作為,卻在歷史舞臺上敗給了實力強大的曹操。原因是他心胸狹窄,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看不到別人比自己聰明,聽不進別人的建議,缺乏有效的領導。即使占據了絕對優勢,卻因為天賦不佳,失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動權和官渡之戰的慘敗,最後血本無歸。難怪曹操這樣評價他:“誌大而智,狠而畏,忌驕而不驕,兵多而畫不清,驕而政令不壹。”

前幾年的諜戰劇《戰後的戰爭》也塑造了壹個能力和地位不匹配的人物。作為國民黨高級軍官的鐘,在接到押解日本戰犯石彥夫到南京受審的任務後,就踏上了前往天津的道路,從不為美色所誘惑,意圖圖謀邪惡,向人民群眾虛張聲勢邀功,再到天津返回的火車上,他被石彥夫的老部下嚇得瑟瑟發抖。鐘繇地位高但智慧少,甚至被下屬嘲笑。他與國民黨軍委總督察董玉卿形成鮮明對比,狡猾陰險,真是壹個活靈活現的“跳梁小醜”。

小王是壹家互聯網運營公司的技術骨幹,工作認真,技術過硬,贏得了領導的信任和認可。技術部門主管的職位空缺後,小王成了部門主管。這是眾望所歸的結果,但小王上任不久,整個部門運作混亂,項目進展緩慢,信息溝通不暢,導致怨聲載道。?原來小王的優勢在於技術開發和執行力,不懂人事管理和事務協調,所以在新崗位上很苦很慘。

雖然袁紹、鐘和小王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的相似之處都是無能的管理者。

那麽,當今社會什麽是管理者呢?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說:“在現代組織中,如果壹個知識型員工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為組織做出貢獻,從而能夠實質性地影響組織的管理能力和成就,那麽他就是管理者。”所以,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管理者,即使是孤身壹人,沒有下屬,也可以管理好自己,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從而影響組織的績效。另壹方面,如果壹個人職位很高,下屬很多,但他沒有用績效來推動組織的發展,那麽他就不能算是壹個有效的管理者,充其量只是壹個名存實亡的“老板”。

作為管理者,要想勝任本職工作,就要肩負起管理的責任,主動向內看,加強自我訓練,促進自我提升,努力在時間管理上打磨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註重貢獻,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出有效的決策。

第壹,做好時間管理,堅持重要事情優先。

當沒有了重量,中國不再是楊。自古以來,在管理者眼裏,時間壹直是最稀缺的資源,而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時間會變得更加寶貴。管理者自身的需要,處理人事問題的需要,創新和變革的需要,都使得管理者必須強調時間的管理,善於向時間尋求效益。

壹個是學會診斷自己的時間。第壹,記錄時間消耗,定期進行回顧,想想時間記錄上哪些活動是可以讓別人參加的,不是很多事情壹定要親手做,找出哪些管理者浪費了別人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工作。

第二是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因缺乏系統或遠見而浪費時間的因素;太多人經常浪費時間(比如偶爾需要咨詢的專家就不應該正式聘用);組織不健全,會議太多;信息功能不完善,信息系統失靈。

三是安排自由時間。壹個嚴格自律的管理者只有1/4的時間可以支配,這些時間應該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花在有所貢獻的事情上,花在應該做的事情上。專註於可自由支配的業余時間,為重要活動設定最後期限。

四是堅持大事優先的原則。只有在重要的事情上投入時間,才能產出最大化。擺脫不再有價值的過去,專註於今天,堅持重要的事情優先,壹次只專註於壹件事,避免不分輕重緩急的去搶。

第二,聚焦組織目標,重視結果的貢獻。

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公司,管理者往往註重對人的管理,容易陷入“註重勤奮而忽視結果”的誤區。然而,對於壹個組織來說,更需要的是結果和績效。如果員工只知道努力,雖然很努力很努力,但是沒有“做對”。結果只能是努力沒有功勞,陷入了“假勤奮”的陷阱。努力的工作並不能促進組織的發展,除了自我滿足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作為管理者,我們必須樹立全局觀念,培養戰略思維,關註組織的戰略目標,重視成績和貢獻,經常思考“我能為組織貢獻什麽。”

重視貢獻的管理者,能夠在壹堆亂七八糟的事情中梳理出輕重緩急,剔除壹些瑣碎的事情,有效把握各項工作的內在關聯性;能使組織的目標壹致,凝聚團隊的精神和力量,增強組織的向心力;能讓註意力不受自身專長、自身技術、自身部門的限制,看到整體表現;可以將視線從“內部事務、內部工作和內部關系”轉移到“外部世界”和組織的成就。

高效的管理者要註重從三個方面的貢獻:壹是給組織帶來直接的結果,這是衡量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標,但決不能作為唯壹的指標,否則可能誘發員工陷入短視、急功近利、疲憊不堪的境地。二是強化和修正組織的存在價值,明確為誰提供價值。如何讓價值變大?通過建立明確的價值觀,起到凝聚作用。三是培養組織未來需要的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資源水平,保證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發揮長處,包容人的短處。

人無完人,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是組織存在的唯壹目的。

壹個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組織普通人去做不平凡的事情。發現並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用。而平庸的管理者則專註於別人的缺點,尤其是拿別人的缺點做文章,可謂是挑毛病,故意找茬。

管理者要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不要試圖把人變得“完美”或“全才”,要采取壹定的措施讓壹個人的缺點不發揮作用,至少不影響他的工作成績。

在用人方面,曹可謂知人善任。他招募了壹大批大師,如於迅、郭嘉、張遼、曹仁等謀士和武將。即使是最討厭曹操的人,比如寫《容齋隨筆》的洪邁,對曹操的用人也有這樣的評價:“壹官智謀,壹郡之權,無論大小,都是出類拔萃。”即使是對背叛和攻擊他的人,如張繡、鐘偉、陳璧、陳琳,曹操也非常寬容,盡量容忍別人的缺點。他真心希望天下英才都到他這裏來報效國家,真正以信任換忠誠。

管理者不僅要發揮所長,更要發揮所長,註重組織貢獻,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要主動幫助上級,發揮他們的長處,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給他們建議。

壹個組織如果能做到這壹點,就會對外部的優秀人才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其內部的人力資源也會更有動力,為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科學分析判斷,有效決策。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決策,但只有管理者做出重要的、可操作的決策,才能對組織績效產生有利的影響。

妳需要什麽時候做決定?如果我們繼續墨守成規,情況將會惡化,必須做出新的決定。當壹個新的機會到來時,它是至關重要且稍縱即逝的,我們必須馬上做出新的決定。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壹個決策不是從收集事實開始,而是先從自己的觀點開始。科學地分析判斷,需要掌握決策的五個要素:確立規則或原則、找出邊界條件、思考滿足條件、明確實施措施、重視反饋。

管理者應該做什麽,以什麽樣的順序決定了他們的決策是否有效。具體來說,首先要搞清楚問題的本質。對於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很多企業都發生過的問題,隱藏新情況的普遍性問題,這些問題經常發生,所以需要建立規則或原則來解決問題。對於真正獨特的問題,我們必須單獨處理。其次要明確問題,搞清楚發生了什麽,有哪些因素與之相關。再次,要進壹步明確問題的限定條件,判斷“正確”的決策,決策時考慮實施行動,註意及時反饋。最後,在決策中要註意負面意見的運用,避免被似是而非的觀點所迷惑。

如果壹個人,尤其是管理者,沒有在合適的崗位上工作,他的能力水平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工作需求和群眾的期望就會有差距。久而久之,他會精疲力盡,毫無作為,他會累,遲早會被折騰。所以,聰明的管理者通常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選擇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崗位,或者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匹配新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