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代版農業百科全書

古代版農業百科全書

1,徐光啟。

2.明代中國農業副業的科技著作《農業行政百科全書》。作者徐光啟,字子賢,上海人。他學習了許多學科,尤其是天文學和農學。他與羅馬傳教士利瑪竇關系密切,接觸了當時的西方科學技術,並將其引入中國。他翻譯的《幾何原本》在中國頗有影響。徐光啟根據多年的經驗,於天啟五年(1625)開始撰寫《農政全書》,到他去世時尚未完成。後來,陳子龍將手稿編輯成60卷,在1639出版。《蠶事圖冊》中有畫繅絲車的理論;《桑葚圖冊(附織布)》載有絲織準備和提花、絹紡插圖;在《蠶桑品種》中創造了壹個特殊的板塊,叫做“木棉”(見《農業行政百科全書》(1639版)中的木棉板塊)。除了引用王鎮的農業書籍和以前的歷史文件,它還討論了王鎮在過去300年的發展。書中大部分材料引自農書,編排體例不符合工作程序。作者在“木棉”壹節中有過幾次精辟的論述。他認為,棉花在黃河、長江流域是壹年生的,但南方高,幾年不刻。其實只是溫度,是同壹株植物。作者還對中國棉花和西方棉花進行了比較。他發現西方產的棉布比中國產的薄,因為西方用的棉花品種和中國的不壹樣。因此,他主張引進棉花新品種,並註意到棉花品種退化,強調選種。該書還分析了溫度和濕度條件對紡織品生產的影響。人們認為北方很難紡棉花,因為天氣太幹燥了。他介紹了肅寧當地人挖地窖,用濕氣紡紗的經驗。這是中國古代紡織業重視空調的最早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