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萊蕪縣誌》載:“青泥溝,郡東南四十五裏,亦為郡南通道。”當時是萊蕪的南門。光緒三十三年,《萊蕪地方誌》載:“青泥溝,城東南四十五裏,四月九日聚,郡取臨沂路。”它被稱為交通要道。據魏氏族譜記載,魏於明朝崇禎年間從青州遷來建此寨,寨東南有清泉,水圍寨泥溝,故名青泥溝。另傳:該村原名普善莊,意為大體行善,與縣誌《黃山保》相符。清鹹豐十壹年後,又稱“順天齋”,以順天齋為名延續多年,是齋門上的匾額。
《康熙萊蕪縣誌》載:青泥溝村為黃山保駐地。《萊蕪縣誌》載:“黃善寶?清泥溝。”《萊蕪縣誌續》載:青泥溝屬莊妍區黃山堡;1941年5月至1945年6月,萊蕪分為三縣,青泥溝村為新撫縣青泥溝區駐地。1951至1957,屬倪青鄉;1958屬於莊妍人民公社清泥區駐地;1959與小花家莊合並組成行政村,1984歸莊妍辦事處朱慶區駐地;1985 10分到城子坡鎮;1995屬於城子坡街道辦事處;2001劃給艾山街道辦事處。
青泥溝村附近有文遠風景區、鋼城大汶河國家濕地公園、岐山省級森林公園、山東巧多天宮紅木博物館、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還有萊蕪雞腿蔥、萊蕪黑山羊、萊蕪大蒜、萊蕪花椒、炒木秀肉等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