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
園名雍正帝有解釋,說“圓明”二字的意思是:“圓者迷,君子也在中;明亮而閃耀,人才之智也。”意思是“圓”,就是壹個人的品德完美,超出常人;“明”就是政績光明、完美、睿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君主智慧的理想標準。
此外,“圓明”是雍正帝自太子時代起就壹直使用的佛號。雍正帝信佛,對佛教有很深的研究。著有《禦選語錄(19)》和《禦魔異誌辨》。在清初佛教宗派的格局中,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雍正帝以“天下宗師”自居,對佛教施加影響,極力主張三教合壹、禪合壹。當康熙皇帝把這座花園送給胤禛(後來的雍正帝)時,這座親主題花園的名稱“圓明園”正是取自雍正的“圓明”這個名字。
種族發生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壹。圓明三園占地5200多畝,景點150多個。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第四個兒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的花園。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園林已初具規模。同年11月,康熙皇帝遊覽了圓明園。雍正帝於1723年即位後,對原有園林進行了擴建,在園林南面修建了鄭達光明堂、秦征堂和內閣、六部、軍部的值房,以“避噪音,聽政治”。乾隆皇帝在位60年,每年都要整理圓明園。
圓明園原貌
日復壹日的修中國,挖水搬石,花費數千萬。除了圓明園的局部增建和改建外,他還在緊鄰的東面修建了長春園,並將其並入東南的蘄春園。到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格局基本成型。嘉慶朝主要對蘄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擴建,使其成為主要的園林場所之壹。道光年間,國事衰敗,財力不足。但寧可撤走萬壽、香山、玉泉的陳設,停止熱河避暑和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重建和裝飾。
遭遇災難
歷史背景
清軍進入北京作為首都。
到清朝中期,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壹次鴉片戰爭;隨後爆發了反對清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1856 10,英法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壹,他兩次挑起廣州戰爭,都沒有達到預期的願望。為了對清政府施加直接壓力,陳冰的首都被決定。侵略軍逼近天津1858年5月,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鹹豐十年)七月,英法侵略軍艦隊再次沖出大沽口,在英法大臣在北京交換合同的幌子下,強行推進,引誘他們“媾和”。目的是迫使清廷歸順陳冰首都。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遲遲沒有決定攻防策略。侵略軍直奔通州。9月21日,清軍在通州八裏橋決戰大敗。第二天早上,鹹豐帝匆忙從圓明園逃往承德避暑山莊,造成了京城無主、官散、兵散、民畏的危機局面。
圓明園在鹹豐十年,也就是1860年6月被英法聯軍劫掠焚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歷史。
2010年,英法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最大的兩起文物盜墓者,英法火燒圓明園也被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最大的文物破壞犯罪。英法創造了兩個無恥的世界。
圓明園被盜
1860,10年6月6日,英法聯軍繞過北京東北郊區,直奔圓明園。當時,桑林欽和的殘余勢力在城北抵抗了壹會兒就逃跑了。法軍先行,下午經過海澱,65438年10月6日晚,侵略軍攻入圓明園大皇宮大門。此時,在賢良門的出入口,圓明園20多名技藝高超的太監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見死不救”,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圓明園“八品教主”梁任等人壯烈犧牲。晚上7點,法國侵略者攻占了圓明園。園林管理部長文峰死於福海。
65438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首領闖入圓明園,立即“派出英法委員會三人,商議分配園中珍寶。”同壹天,法國陸軍司令蒙托邦寫信給法國外長:“我命令法國成員首先關註藝術和考古中最有價值的物品。此行將由妳獻給皇帝陛下(拿破侖三世),這在法國極為罕見,將藏於法國博物館。”英國指揮官格蘭特立即“派軍官去收集應該屬於英國人的東西。”英法侵略者進入公園的第二天,他們再也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官兵們成群結隊地沖上前去,搶奪公園裏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要搶的東西太多了。據壹位英軍目擊者說,整個法軍營地堆滿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鐘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繡。壹位名叫霍利斯的英國二等兵,因為在圓明園掠奪致富,享受生活,被戲稱為“中國詹姆”。
圓明園
英法侵略者從圓明園搶走了多少財寶,我們永遠也不清楚,因為園中所有的陳設和賬目都被搶劫壹空,毀於壹旦。以下信息或許可以讓妳壹窺豹。據清朝史料記載,當時圓明園展出和庫存的歐洲鐘表只有4465438件,只有壹只大鐘幸免於劫。事後,壹些被土匪搶走、被侵略軍遺棄的丟失物件達到1197,充其量只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壹。根據當時《泰晤士報》的壹份通訊,“據估計,被掠奪和毀壞的財產總價值超過600萬英鎊”。事實上,英法侵略者搶劫和破壞的很大壹部分物品都是無價之寶。這種破壞人類文化的滔天罪行實在令人發指!
根據目睹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和記者的描述,官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奪取寶藏,從四面八方湧向圓明園,他們急著想拿什麽就拿什麽。他們為了搶寶,互相毆打,甚至大打出手。因為花園裏的寶貝太多了,他們壹時不知道該拿什麽。有的搬景泰藍瓷瓶,有的貪圖繡袍,有的選擇高檔皮衣,有的得到鑲有珍珠玉石的掛鐘。有的提著大包小包,裏面裝滿了各種寶貝。壹些人把金條和金葉放進他們外套的大口袋裏;有的裹著錦緞;有些帽子裏裝滿了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有些人脖子上戴著玉項圈。壹個廂房裏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夠半個北京居民用,都是士兵用大車運走的。壹個英國軍官從壹個有500尊佛像的寺廟裏掠奪了壹尊金佛,價值1,200。壹名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產。法軍總司令蒙托邦之子掠奪的財寶價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節車廂。壹個名叫霍利斯的英國二等兵曾經從花園裏偷走了兩座金佛塔(都是三層樓,壹座7英尺高,另壹座6.4英尺高)和大量其他寶物,找了7個壯漢替他扛回營房。。除了搶劫,入侵者還毀壞了無數東西。幾間屋子堆滿了綢緞,衣服被從箱子裏拖出來扔了壹地。人走進屋,幾乎可以遮住膝蓋。拿著大斧子的工程師砸碎了所有的家具,拿走了上面的寶石。有些人打碎大鏡子,有些人拿燭臺射擊取樂。大多數法國士兵揮舞著木棍,砸碎所有他們不能帶走的東西。65438年10月9日法軍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座美麗的園林毀於壹旦。
燃燒的圓明園
就在清政府向侵略者俯首稱臣,答應接受壹切“議和”條件的時候,在另壹天簽約的時候,英國侵華的領導人埃爾金和格蘭特為了給清政府留下他們侵略中國的印象,讓清政府“震驚”,甚至以清政府抓大臣、虐待戰俘為借口,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爾金想通過火燒圓明園傳遞壹個信息:應該為抓臣虐囚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及其爪牙,而不是中國人民。在報復行動的前幾天,爾金下令在北京各處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無論他的職位有多高,在犯下欺詐和暴行之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 10) 18被焚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人不必擔心受到傷害。”(翻譯自英語)
10 6月18日和6月19日,三四千英軍在公園各處放火。大火三天三夜沒有熄滅,煙雲籠罩北京許久。這個獨壹無二的園林傑作被壹起燒掉了。事後,據清官方調查,偌大的圓明三園,僅存二三十座殿、亭、寺、官門、值房等建築,但不少門窗參差不齊,室內陳設及幾案被洗劫壹空。此後,萬壽山的清漪園、香山的靜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的壹些建築也被燒毀。
據有關記載,10年6月6日英國侵略者燒毀安佑宮時,由於來勢突然,掌管安佑宮的太監將大門反鎖,安佑宮內包括太監、宮女、工匠在內的300人被活活燒死。
當圓明園陷入壹片火海時,二進自豪地宣稱:“此舉將震動中國和歐洲,其效果遠遠超出千裏之外人們的想象。”。大火的主要使者把這種行為視為偉大的成就,而全世界正直的人都被這種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中寫道:“有壹天,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壹個搶劫,壹個放火。好像贏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偷了...兩個贏家,壹個裝滿口袋,可見,另壹個裝滿箱子和籃子。他們手挽著手,微笑著回到了歐洲。
“將被歷史懲罰的兩個強盜,壹個叫法國,壹個叫英國。”這段話代表了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燃燒的時候,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都答應了入侵者的所有條件。不久,與英法俄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衰退過程
英法聯軍瘋狂洗劫圓明園時,無數土匪參與了搶劫。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用車或者動物拉。拿不走就隨意銷毀!那些沒有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了最珍貴的東西去搶,土匪掠奪了剩下的精華,王撿起了被委員會拋棄的零碎,連看守花園的太監也趁火打劫。唾手可得的貴重物品很快被清理幹凈,壹些人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和掩埋在塵埃中的精美珍寶上。他們拿起掃帚和簸箕,在花園中央飛沙走塵。守園的太監和士兵稱他們為“篩土賊”,有時還有壹句話:“篩土,篩土,永不苦。”
1900年,八國聯軍【八匪是:英國、法國、普魯士(德國)、俄國、美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今奧匈帝國)】入侵北京,西郊園林再次遭到洗劫。這壹次,清政府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圓明園的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經不滿足於搶劫了。
圓明園
外國人搶走了剩下的財富。他們把花園裏火災遺留下來的零散建築、柱子、木橋堆鋸掉,用大繩拉下來,花園裏的樹都被亂砍。當時清河鎮的木材堆積如山,貿易繁忙,而園區內有很多木炭廠,所有的樹枝和樹根都被燒成了木炭。
民國初年,像燈籠壹樣變來變去的軍閥,都把圓明園當成取之不盡的建材場。溥儀時期的檔案裏留下了許多無奈的記錄:“士兵們每天用10多車在花園裏拉太湖石。”其實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裏記載的嚴重。徐世昌拆除了圓明園明春園和景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除了安佑宮的圍墻和園內西樓的石頭。從此以後,圓明園遺址裏所有能做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頂瓦片、墻磚、石條,到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都被收集起來,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至此,圓明園的建築、樹木、磚石已全部消失。在宣彤的盡頭,當地的旗人在公園裏的宮殿遺址上建造了房屋,面對著以前的皇家花園。1940以後的日據時期,北京缺糧,所以獎勵開荒。此後,農民陸續入園在屏山填湖,開荒種稻。圓明園,壹個清初苦心經營150多年的湖光山色的勝利,面目全非。
遺址保護與修復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工作,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征用了公園內的旱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綠化。十年動亂期間,遺址雖然受到了壹些破壞,但畢竟保存了下來:整個園林的水系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壹半的土地變成了綠化帶。幾十萬棵樹已經長成森林,大部分建築基址仍然可以找到,幾十座假山和堆積的石頭仍然可以看到,西洋樓遺址的石雕遺跡相當引人註目。
1976圓明園管理處正式成立後,遺址保護和園林綠化取得顯著進展,夕陽樓周邊地區得到部分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部的園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入園人數大增。圓明園歷史展覽館從11。1983年,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將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項資金,對長春園東北側和南側2300米長的虎皮石圍欄進行了維修。在北京市和海澱區政府、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和海澱鄉公園農民聯合起來,采取民辦幫扶的形式,依靠社會設備的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使遺址保護和修繕工作邁出了決定性的壹步。壹期工程為福海改造,於1984 65438+2月1破土動工,歷時7個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隨後對蘄春花園的山體水系進行了整修,次年初夏完工。二期工程主要是挖湖補山,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理古建築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時間,移動土方40萬立方米,基本恢復了10公頃範圍內的山形水系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瑤臺東島“瀛海仙山”的亭子和西島的庭院、澎島、福海中心、蘄春園的新宮門、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華陣)等都已在原址恢復。經過兩年的改造完善,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6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1988。六年來,園區參觀人數超過1,000萬。
圓明園遺址公園的修繕建設主要進行了六個方面;壹是繼續完善福海、蘄春園的綠化美化、園林道路、橋涵和服務設施。二是園址清掃整理水平明顯提高。這兩個景區共有十余處景點,如澎島瑤臺、韓旭浪尖、觀瀾堂、別有洞天瑤、邱含亭、天心水面、楓林洲等。,用於清除雜物和泥土,清理石基,布置濱水地基,劃定遺址範圍,豎立石塊鐫刻盛世畫卷,供遊人憑吊。三是恢復了幾個景點,比如蘄春園的仙人臺。碧姿和浩然亭,還有福海特有洞天的方亭。四是蘄春花園東半部的河湖天然石砌護岸已全部建成,總長4960米。五是對西洋樓遺址西半部進行了全面清理,清除碴土16000立方米,清理了和好奇號、蓄水樓、鳥獸繁殖、方貌、五柱亭、海晏堂等古建築地基和噴泉,並歸還了大量橋臺柱墻等石件。六、1992-65438+2月,長春園山體水系全面裝修,4月基本完工。* * *動土20多萬立方米,挖河湖28公頃,完成圬工護岸9500延米,園區42條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並整理了海悅金凱、四詠齋、柳香竹、德泉閣、建園、獅子林、濱水露臺等園林遺址;發掘並重置31件圓明園(11件)乾隆禦銘碑刻;種植了35,400多棵樹和灌木,種植了65,438+00公頃的蓮藕。至此,圓明三園整個東半部(200公頃)已初步建成遺址公園。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山清水秀,樹木蔥郁,花香四溢,景色迷人。它不僅富有遺址的特色,而且具有公園的功能。這是愛國主義教育和群眾娛樂的好地方。
經過幾年的過渡,以國家和園區農民共建園區的形式,全面開放遺址公園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根據基本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為加快遺址公園的建設步伐,1990和1993分兩批正式辦理了遺址公園全部用地的征用手續,將過去靠園區土地謀生的農民轉為非農業人口,安排其勞動力從事園林建設。這為全面建設遺址公園,保護圓明三園範圍內的文物古跡創造了全新的條件。試著回到原來的狀態。
編輯此段落
歷史
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皇帝(即清朝葉璇皇帝)將京郊西北郊長春園以北壹裏的壹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筆題寫該園林為“圓明園”。
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朝世宗皇帝胤禛)在圓明園南建宮署,占地由原來的600畝擴大到3000多畝。從那時起,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息和參觀的地方,也是他們會見外國使節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
乾隆時期
乾隆皇帝登基後,對圓明園內的園林景觀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建築群體,在圓明園的東部和東南部修建了長春園和蘄春園(同治改稱萬春園)。這三座園林歸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為圓明三園。
鹹豐時期
鹹豐十年(1860)八月,英法聯軍入侵北京。65438年10月6日,圓明園被占領。從第二天開始,官兵們就開始瘋狂地搶掠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和平條件,英國公使爾金和英軍司令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在圓明園囚禁英法俘虜為借口,命令中將·米切爾於5438年6月+65438年10月+8月率領3500余名侵略軍開赴圓明園,放火焚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同治以後
同治年間(1750-1949),同治皇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來由於資金困難,被迫停工重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再次被毀。清朝覆滅後,壹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盜走圓明園的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進壹步遭到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非常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修繕工作逐漸展開。後來變成了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復原圖
編輯此段落
造園術
建築特色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皇帝把它賜給了他的第四個兒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並把它命名為圓明園。經過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量的物力,招待了無數能工巧匠,傾註了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建成了壹座規模宏大、風景秀麗的離宮。
每年夏天,清朝皇帝都來這裏避暑,聽政,處理軍政,所以這裏也被稱為“頤和園”。圓明園方圓10公裏,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圓明園最大,故稱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此外,圓明園的東、西、南還有許多附屬園林,包括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景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成的)等。,總面積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幾處著名景點,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是當時造園藝術的傑作。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輕盈精致的亭臺樓閣;有象征熱鬧集市的“買賣街”,有象征田園風光的“山間別墅”;有的仿照平湖秋月、杭州西湖雷峰日落照,有的仿照蘇州獅子林景點。也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畫,如蓬萊瑤臺、武陵春景等。可以說,圓明園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也是我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還藏有無數風格各異的無價之寶、極其珍貴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繪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可以稱之為人類文化的寶庫之壹,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圓明園是人工營造的規模宏大、景色優美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治水,精致園林建築,廣植花草樹木。連綿起伏的山巒、曲折的水面、亭臺樓閣、蜿蜒的長廊、島嶼、小橋,將遼闊的空間劃分為100多個山水環繞、情趣各異的景區群。公園內水面約占三個公園總面積的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面都是在平地上人工挖的,繞圈流過的河流串聯起來,形成壹個完整的河湖系統。園內有大大小小250座土山,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而活,形成了層次分明的園林空間。讓整個花園像江南水鄉壹樣迷霧重重。雖然是人做的,但是天方夜譚。
建築的水主題特征
圓明園的景觀多以水為基調,使之妙趣橫生,很多直接吸收了江南著名水景的趣味。由九個小島環抱而成的圓明園後湖景區,是國家版圖“龔宇”和“九洲”的象征。建在不同的島上
圓明園
小園林或景區群各有特色,互為借鑒。北岸天光上下,頗有爬嶽陽樓看洞庭湖的勝算。“虹臨湖,跨百尺,修籬剪翅,中為廣亭。紋身的倒影,在過梁之間,俯瞰天空,是壹片藍天。”西岸,看起來像是在杭州玉泉看魚。俗稱金魚池。“鑿池是魚樂之國,池邊鱗千余。”圓明園西邊的萬方壹片祥和。房屋依湖而建,形似萬字,冬暖夏涼,遠處繡著對岸的奇花異草。雍正帝喜歡住在這裏。圓明園北面的水木民色,用太西(西澤)水法把水引入室內,並轉動風扇。“森林在沙沙作響,水在流動,小溪在沙沙作響,鳥兒在歌唱。”乾隆皇帝喜歡在這裏避暑。長春園西湖的海悅在白玉石的圓形平臺上有壹座三層的寺廟,從遠處看像是海市蜃樓。
福海中的蓬萊瑤臺是基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島。相傳秦始皇派壹個叫徐福的人,帶領壹千多童男童女,漂洋過海,為他尋找仙境和仙藥,使企業長生不老。這只能是“壹個航海的遊客將談論日本,這水和霧隱藏在方法之外”。雍正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東湖用嶙峋的巨石建造三座島嶼,象征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有大廳和亭臺樓閣,就像五個金色大廳。玉樓十二首》,並按“許”
圓明園
“富海裏尋”之意將東湖命名為“福海”。福海四岸也有十余座美麗的園林。福海,東西南北五六百米寬,加上周圍的小水域,大概有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在這裏,水是開放的,風景是美麗的。每年端午節,這裏都會舉行大規模的龍舟比賽。7月15日夜,清帝在此觀賞河燈。冬天結冰後,皇帝帶著冰床在福海遊玩。福海其實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洗劫壹空。18-09年10月6日,3000多名入侵者闖入庭院,燒毀了園中的建築。曾經奇跡般、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了壹片廢墟,只剩下斷壁殘垣供遊客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