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省調查紀要》記載:“清水河為古樹腐朽水,發源於山西省平陸縣十裏大頭山大嘴溝,從大水口側墻流出,至縣城東部七墩口處出水,由東註入;鎮川口的水是從南方註入的;紅門的水是從西南方向註入的,會流過的地方叫三叉戟河。離此百裏,舊名寧邊河;向西流經郡治南,出古邊墻(即隋代長城)向北流三十裏至裕民莊,即西嘴子,與紅河交匯;它在岔河口向西流,進入黃河。”清水河是以老樹命名的。《綏遠省調查紀要》記載:“案丸邊有神水湖,即此水也。兩鎮三關叫明水灣,此堂治以水命名。”
清水河從戰國時期的趙國就有歷史記載。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367元末,1800多年的史料中壹直記載著州、郡、縣、鎮的名稱,但疆域地名從明代開始以清水河命名。明朝稱清水河之地為清水營。《萬裏長城山海關》壹書記載:“燕綏鎮(又名榆林鎮)的將軍部隊,駐紮在榆林堡(今陜西榆林)管轄的長城,東起清水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附近),西至花霧池附近(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它長達1770英裏。”這裏的清水營是明代對清水河縣的總稱。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為議事廳,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改為人民司法廳。清水河系。取名清水河堂。民國元年(公元1912?在),縣改為總督。自此,清水河縣正式開始得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仍沿用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