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歌繁榮的原因如下:
1、由於經濟的普遍提高,給文學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廣泛的來源。
2、唐朝同鄰國實行的是:經濟、文化交流政策。音樂、舞蹈、繪畫、建築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來影響,這些新鮮事物,同時也給詩人們以寬敞良好的藝術熏陶。
3、唐代采取了科舉制度,考試內容就有詩、賦,而皇帝也熱愛詩歌,必然造成重視詩歌的“社會風氣”,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會地位。
4、前代文學積累,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因此也為唐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詩人們是在前人的文化遺產上,發揚光大才有可能兼收並蓄,取人之長,推陳出新,把中華詩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5、唐代社會在發展中解決了很多的束縛,在壹些政治變革、經濟變革、取得很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由“門閥仕族攏斷政治”局面已基本結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思想大大解放,從而為文化生活之壹的形式“詩歌創作”開拓了視野、詩歌藝術得到了“活水源泉”。
6、唐朝的政治比較開明,特別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對儒家、釋家、道家,都提倡。允許外來宗教在國內傳播,這對於人們開闊眼界,活躍思想,促進文藝上,各種風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時,唐朝國力強大,統治者對自身充滿信心,因而基本上沒有“文字獄”,所以文人膽子都比較大。所以,文人及詩歌體裁寬廣,而反映的社會問題迅速而尖銳。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介紹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
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壹件大事。它把中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壹個最典型的形式,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壹個很大的缺陷。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