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板橋清朝
蘭花生長在巖石的頂端,它的香氣飄散在巖石間,在突出的巖石和巖石縫隙中,散發著美麗的花香。
不是腳下的雲在翻滾,而是蘭花不想忽視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麽時候來,也不知道它們什麽時候離開。
翻譯;
蘭花長在巖頂,香氣四溢。在突出的巖石和裂縫中,奇花異草豐富而芬芳。
不是沒有浮雲在腳下翻滾的聲響,而是蘭花不想去理會,不知道什麽時候來,離開了也不會留下。
《畫蘭花》是清代詩人鄭燮的壹首詩,是詩人為自己的蘭花所作。全詩以蘭花為對象,描寫它生長在巖頂,香氣四溢,尤其是在巖縫中,美麗的花朵濃郁芬芳,歌頌了蘭花不與“浮雲塵埃”為伍的獨立品格。以蘭花的名義表達自己的誌向——堅守誠信,淡泊自足,追求個體自由。這首詩和鄭燮的許多蘭竹石詩壹樣,巧妙地將詩、書、畫結合在壹起,通過含蓄的手法表達了主人的隱逸情懷,崇己而不為世俗煩惱所動,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也給後世的藝術、文學、畫壇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