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命題作文“讀書與做人”寫作指導及範文

命題作文“讀書與做人”寫作指導及範文

 在這世間,會讀書的人,不壹定會做人,會做人的人,也不壹定會讀書,如何讀書和做人。作文欄目我整理了命題作文“讀書與做人”寫作指導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對妳有用。

  壹、作文題目

 以“讀書與做人”為題寫壹篇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要緊扣題目來寫。

 

  二、寫作指導

 就題目來看,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壹個關系性話題,談“讀書與做人是什麽關系”。但是很多同學並沒有圍繞“讀書與做人”是什麽關系來寫:有的只談“讀書”,未談對“做人”的影響;有的先談“讀書”是怎麽回事,再談“做人”;還有的只在文章開頭、結尾提及“讀書與做人”,而中間談的卻是讀書而不是“讀書與做人”。這樣寫都屬偏題,反映了高壹同學對關系性話題作文還是很陌生。

 當然,不把這個題目理解為關系性話題也可以,有的同學的立意是“既要讀書,更要做人”,或者是“讀書與做人都要怎樣怎樣”,這樣寫,也很好。總之,文章各部分都要緊扣題目來寫。

 另外,選材要典型而新穎,表述要準確,結構要清晰,要有列提綱的習慣,不要隨想隨寫。

 

  三、範文展示

讀書與做人

 捧壹杯清茗,覓壹處平靜,執壹卷古書,伴著窗外瀝瀝的雨聲臥在榻上,漸漸走入那茶香與書香繚繞、現實與理想沖撞的書本世界,在字句斟酌之間尋得那曠世哲理,遂化為人生之路的臺階,由我們踏著走下去。

 尚在咿咿學語之時,便從祖父膝上聽得古典四大名著。懵懂的眼神裏卻開始想象孫悟空騰雲駕霧之態、諸葛孔明巧借東風之姿,開始感受武松醉打老虎之悍、黛玉還淚之柔。祖父寬廣厚重的胸膛裏有著數不清的故事,在唇齒間娓娓道來,堅實的手掌笨拙地撫摸著我柔嫩的頭發:“將來妳要做壹個似孫悟空正真、像好漢般大氣、若寶釵般善解人意、如諸葛孔明睿智的頂天立地之人。”茫然的我只知把玩著祖父手中的書本點頭,只是在心中不禁驚嘆:“哇!書中有教我如何長大、如何做人的道理啊!”

 離開祖父的膝,我開始成長了,學著識字、讀句,整日倚在大書櫥旁,埋頭感受著另壹番不同滋味的成長做人。《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真、善、美緩緩在我心中蔓延,我的世界開始不同,處處點綴著繽紛的色彩與稱贊的感嘆。我也開始漸漸明白壹些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只是沈默仿佛對待這些更有效。我從那些書中眼淚與苦痛漸漸領悟到或許做人並沒有那麽容易。

 穿梭於繁忙的課業之中,往來於歡聲笑語與淚水悲痛之間,我仍習慣於攜書前進。書不再只是膝上黑字白紙的記敘,也不再是言語間隱約探出道理的文字,而變身成壹位滄桑而睿智的老人,代替遠方的祖父帶領走著這冗長的人生之路。我開始與他對話,他的每字每句我都銘記心間,他告訴我要堅強,我問什麽是堅強,他說去看《傅雷家書》。“太陽太強烈、會把莊稼曬幹;雨水太猛然,也會淹死莊稼。”“高潮不過分使妳激動,低潮不過分使妳頹廢。”我懂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是堅強吧。我便坦然面對生活,淡然面對成敗,做壹個堅強

 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便做壹個自信的人……

 人生道路且長,我還在邊走邊學如何做人。如果此刻妳的手中正有壹本書,那麽請妳鄭重地對待他,因為他是妳的老師,教會妳如何輔墊這冗長的人生之路。(孫國笑)

 點評:記敘性的散文,緊扣題目來寫,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內容真實而生動,結構嚴謹而清晰,語言流暢而自然,很有寫作的悟性。

 

讀書與做人

 我們不能用腳步準確地丈量土地的寬度,我們不能眼睛望盡山河的長度。然而閱讀能讓我們穿時空,打破地域的局限,讓我們領略祖國的雄奇,認識人生的意義。讀書,能告知我們做人的道理。

 孔子好讀書,孜孜不倦,翻爛了編結竹筒的繩子,造就了聞名千古的聖人。《山海經》的啟蒙,激發了魯迅先生對書籍的渴望,讀書,成就了中國及至世界文壇引領吶喊的人物。

 “燈光漂白了四壁”的聞壹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範仲淹,“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杜甫,他們從讀書中領悟了清高,他們從讀書中得到了灑脫,他們從讀書中明白了救國救民的真理。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博覽群書,便如走遍了祖國山河,領略了高山和大海。博覽群書,人生多閱歷,才能不迷失方向,才會明白做人的道理。

 讀《老人與海》,老人與鯊魚的搏鬥讓我們知道,堅持就是勝利。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的堅強讓我們明白,人要有鋼鐵般的毅力和奮鬥的熱情。讀《家》,覺新的優柔寡斷,覺慧的勇敢反抗,兩人不同的抉擇,不同的命運,讓我們明白,不要墨守成規,要勇敢地面對挫折。

 通過讀書,真善美的價值觀會在我們心中形成,我們會在天空飛翔,看到世界的寬廣;會跳出枯進,看到天空的蔚藍;會打開照明燈,照亮前方的路,會認識人生的意義,明白做人的道理。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亦不壹目十行,讀書宛如探索瑰寶,疏漏了每壹筆財富,都會造成我們終生的悔恨。讀書讓我們深入字裏行間,因主人公的遭遇或喜或悲,情節也許會跌蕩起伏。做人就是這樣,我們不會預知結果如何,無論人生多麽坎坷,我們都會向大結局進發。

 為了讓我們人生無悔,我們要努力在書海中領悟人生。(董銳)

 點評:議論文,觀點明確,事例豐富,論證較為充分,語言簡練而有文采。只是第二段、三段於中心有所偏離,在壹定程度上削弱了論證的力量。

 

讀書與做人

 讀書與做人是壹樣的。

 讀書與做人都需要“靜”。教育局需要安靜的環境,這樣才能有所獲。毛澤東在青年時代曾到集市上讀書,以磨煉自己。剛開始,我是不太看好這種方法的,但後來也就變了。因為,當妳真正讀壹本書時,就會忘掉周圍的世界,忘掉自己的存在,與作者***鳴,這也就是心靈上的靜。做人就要“靜”。諸葛亮就說過:“靜,以修身。”靜,才能修身養性,提高自我。

 讀書與做人都還要“凈”。讀書要心無雜念,心中沒有雜念了,自然也就凈了。這與做人是壹樣的。洗濯汙濁的心靈,讓心中永駐壹股清泉,讓“凈”字常伴身邊,就會猛然間發現:呵!這世界竟是如此美好!

 讀書與做人都講究“專”。“專心致誌”壹詞就可看出“專”的作用。只有“心”“專”了,才能“致誌”。做人與讀書都是如此。讀書若不專,便什麽都讀不進去;做人做事若不專,便壹事無成。蟹為什麽“非蛇鱔之災無可寄托者”?蚓為什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這壹躁壹專,不必多講。

 讀書與做人都要切記“思”。讀書要思,因為讀書本身就是壹個學習的過程,不思又學什麽呢?這正如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正是這個道理。做人更需要思,而且要“常思、多思、善思”。有人問,思什麽呢?就讓曾子來告訴妳吧:“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樓下不就有“三省廳”嗎?今天妳思了嗎?

 讀書與做人更需要“悟”。讀書需要“悟”。讀書如果只讀表面,那就沒意思了,要細細品味,才能有所“悟”,“悟”後才發現:原來是這麽回事啊?讀書竟是有趣!當然,要真正有所悟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要細品。做人更需要“悟”,我們要“常思”才能有所“悟”,悟出人生。我們雖不能像釋迦牟尼那樣有如此之“大悟”,但我們亦能從自己的“小悟”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諦。

 讀書與做人是壹樣的。這不只是壹句話,也不只是我上述的如此淺顯,更多的還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當有壹天,我們真能品味到了“讀書與做人”是壹樣的,那就真正意義上的懂了。(馮立昕)

 點評:與前兩篇文章的思路有很大不同,沒有就讀書對做人的影響來立論,而是從比較的角度來說讀書與做人壹樣,都需要“靜”“凈”“專”“思”“悟”,文章思路清晰,結構謹嚴,語言簡潔。

 

讀書與做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老說清風令人清爽,雨令人纏綿,月令人銷魂,那麽書籍則令人充實,使人高尚。可以說,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都有壹位要好的夥伴,那便是書籍。從小,我便以書會友,看人間百態,體會善良,領略博大,從而獲得做人的道理,使內心不斷壯大。

 幼年。那是懵懂無知的年齡,對那進印象最深的,除去玩耍的快樂外,還有每日夜晚在母親膝頭看畫書的無限趣味。仍記得當年所看的典故“曾子殺豬”: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兒子哭著鬧著也要去,妻子為哄兒子,便騙他說回來殺豬吃。等到妻子回來,她卻發現曾子真的在磨刀準備殺豬,趕忙上前制止。而曾子卻說:“既然詐下承諾,就要及時兌現,否則不是教給孩子騙人嗎?”妻子頓時羞愧無言。

 曾子以身作則,詮釋了誠信的道理。在那時,我幼小的心裏面,便埋下了誠信的種子,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品質。

 少年。漸漸的,我與名著相逢。敬佩於梁山好漢的忠肝義膽;悲憫於黛玉的壹生悲情,領略三國英雄有豪情壯誌。在這些人物中,我對周瑜壹生頗有感觸。與諸葛亮相比,他同樣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同樣也具有膽識與謀略,可唯壹缺少的,便是壹個博大的心胸,他為置諸葛亮於死地,讓諸葛亮造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然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又令周瑜無言以對。最終,周瑜在被“三氣”之後,抑郁而終。

 周瑜的壹生悲劇與其狹隘的心腦是有很大關系的。“既生瑜,何生亮”至今仍在歷史的天空中回蕩。世界上最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沒有博大的心胸,何以成大器?在周瑜的壹生中,我讀到了心胸廣闊豁達的重要性。

 如今。總是想要去領略偉大人物的壹生,去揣摩他們的心靈。午後,手捧壹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奧斯特洛夫斯基交談,體會他以鋼鐵般的意誌走過的壹生。他壹生不畏艱辛與困苦,為無產階段事業而努力奮鬥。主人公保爾有這樣壹句話:“人的壹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是啊,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鋼鐵般意誌、為所熱愛的事業所獻身的勇氣與決心。這同樣是我們做人所必需的。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的確,知識就是力量,做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更應多讀書,讀好書,以塑健全的人格,不斷使自己趨於完美。(梁紫涵)

 點評:記敘性散文,通過敘述自己不同年齡段的讀書經歷,來訴說讀書對做人的積極影響,文章以記敘為主,穿插著描寫、議論和抒情,語言簡練,較有文采!

 

讀書與做人

 有壹種情懷可以令人心豁達——是書香;有壹種愛好能夠修身明誌——是書雅;有壹種追求讓我們以古鑒今——是書藝;有壹種捷徑以成人成事——是讀書。 ——題記

 書,小小的紙墨空間裏蘊藏著大千世界:滄海桑田的變遷,改朝換代的興衰,大自然界的神秘,遷客觀存在騷人的情愫,成功者的血淚、失敗者的昂揚……走進書的世界,便像經歷了另壹番人生,品嘗了另壹番苦樂,體味了另壹層的人生思索。

 曾對未來的求知迷惘過,曾壹度恐懼退縮不敢向前,《藏地密碼》告訴我:“為了夢想要勇敢。”那群充滿血性的巾幗和男兒,毫不退縮地為了夢想、為了信仰踏上了荊棘滿布的迷途,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前進,前進,不回頭。在他們心中,夢想是壹把熊熊的烈火,驅除寒冷與陰雲霾,燃著堅定,燃著信念,燃著永不放棄的炙熱的心,照亮壹路跌宕,照亮成功!讀書使我懂得,要勇敢地追逐夢想,堅定不移地向著自己的人生追求進發。

 曾經對困難低頭,對煩惱抱怨,問命運不公,曾經被壹丁點惱事搞得焦頭爛額,別人相助才作罷,《苦兒浪浪記》告訴我:“困難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解決。”與雷米相比,誰說自己不幸福呢?但他卻用稚嫩的肩膀扛起謀生的重擔,用堅強的心撐起自己的人生。他在努力中收獲幸福,誰又能說自己經他更幸福呢?讀書使我懂得,命運握在自己手中,誰都可以放棄妳,但妳絕不能放棄妳自己。

 曾經還貪心不滿足,《浮士德》算得上是欲望的圭臬結局了;曾經心胸狹窄不恕人,《復活》讓心變得博愛;曾經任性不懂珍惜,泰戈爾輕吟“如果妳因為推動太陽而哭泣,那麽妳也將失去群星了”……讀書使我懂得很多,書陪我走過曾經的少不更事,也將引我走向燦爛的未來。

 讀書吧,它是做人的燈塔。(張曉倩)

 點評:文章結合著自己曾遭遇的困惑來寫讀書對自己產生的積極影響,有壹定的針對性,結構嚴謹,很有文采,只是題記寫得太長,最好在二十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