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說:本身清白的人,即使他不說澄清自己的話,他也是清白的;而本身是壞人的人,即使他對壹件自己做的壞事百般抵賴,他骨子裏還是壹個壞人。
這句話的含義是:面對外界環境的考驗,有好的潛質的人自然就表現為好人,有不好的性質的人自然就會往不好的壹面發展了。說明人或事物在壹定的環境變化中,自然而然的將其本來的面目展現出來。
典故出自屈原的《漁父》。
全文如下: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