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評論現實的詩篇。
長安三年(四十二至四十五歲)。
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終因吳筠推薦,唐玄宗下詔征赴長安。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賀知章見其,嘆為“謫仙人”,名動朝野。
然唐玄宗只是用他來點綴太平,故其感到政治理想破滅。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其蔑視帝王權貴的傲然作風,終為人所不容,故其再度出山。
“五噫出西京”,三年翰林,使他認識到了統治訪華團的腐朽和現實政治的黑暗,故開始寫出壹些抒發憤懣,抨擊現實的詩篇。
還有具有反抗精神的。
再度漫遊時期(四十五至五十五歲)。
“壹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白出京至洛,遇杜甫,至汴州,逢高適,三人同遊梁宋。
“醉眠秋***被,攜手日同行。”李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其間,“歸來無產業,生事如飄蓬”,其生活十分窘困。
且因天寶年間政治的日益黑暗,其心情也十分悲憤:“摧殘檻中虎,羈絏鞲上鷹”,但他相信自己“才力猶可倚,不愧世上英”,所以他揭露現實的作品愈來愈多,反抗精神也愈來愈強,成為他這壹時期創作的顯著特色。
然後是浪漫主義明顯。
不幸的十年(五十五歲至卒)。
安史亂起,隱於廬山。
永王璘起兵,軍過潯陽,辟他為幕府,後因璘而下獄,並被流放夜郎。
“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途中,遇赦依當塗令李陽冰。
李光弼討史朝義,其請纓殺敵。
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詩歌和杜甫壹樣,被看 *** 國精神的體現。
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安徽宣城)、廬山壹帶隱居。
當時,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為山南東路、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節度使、江陵大都督,負責保衛和經管長江中部壹帶地區。
李白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壹的誌願,參加了率師由江陵東下的永王幕府工作。
不料永王不聽肅宗命令,想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結果被肅宗派兵消滅,李白也因此獲罪,被下入潯陽獄(今江西九江),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壹帶)。
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東歸,時已五十九歲。
李白晚年流落在江南壹帶,六十壹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欣然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當塗(今屬安徽)他的從叔縣令李陽冰的寓所逝世,終年六十壹歲。
李白這壹時期的代表作品,安史之亂前有《夢遊天姥吟留別》、《戰城南》、《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古風?羽檄如流星》、《將進酒》、《北風行》、《遠別離》、《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等,安史亂後有《古風?西上蓮花山》、《永王東巡歌》、《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等。
李白被後世稱為“詩仙”,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變化基本上就這三部分吧,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