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白的五言古詩《慈姥竹》賞析

李白的五言古詩《慈姥竹》賞析

#詩詞鑒賞# 導語《慈姥竹》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五言古詩。此詩抒發了詩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下面就和 無 壹起來詳細了解下這首詩詞,歡迎閱讀!

《慈姥竹》

 唐·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雕,貞心嘗自保。

  賞析

 慈姥竹,又稱“子母竹”,是做簫笛的較好竹種,因產於安徽當塗縣慈姥山而得名。因枝桿森束如母子相依,常用以比喻母親的撫愛。這首詩沒有表現母子之愛,而從竹的本性著筆,贊頌竹之“貞心”。詩的前兩句運用鋪敘手法,描寫出慈姥竹從石縫中鉆出,枝葉茂盛,與江島相映的景致。“攢石生”刻畫出慈姥竹充滿生機,堅韌不拔的神韻。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及觸覺角度,寫出青翠之竹給人帶來的感覺。青翠的竹子倒映在水面,使得碧綠的水顯得更加深綠;壹陣風吹過,竹葉間發出聲響,使人過早地感受到秋風的寒意。這兩句是全詩最精彩之筆,作者采用通感手法,通過波之深來寫竹之翠,通過寫人的寒冷之感,來寫竹之聲。上句寫竹色,下句寫竹聲,通過人的各種感官的感受,從多角度描寫慈姥竹,用以詠竹,頗有新意。作者體物盡性,把人人見竹皆能產生的感覺付諸文字,頗能引起人的***鳴。

 五六句,寫慈姥竹制笛後吹出的聲音,明寫聲音之優美,實則是對慈姥竹高風亮節的品格的贊美。末兩句將蒲柳與慈姥竹作對比,側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堅韌頑強。詩人托物言誌,表達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的堅韌品格,以及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汙的高潔操守。

擴展閱讀:李白的詩詞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壹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禦》二首之壹);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誌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壹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擴展閱讀:李白的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是否有詞的創作至今仍然未有壹致的定論,但是今傳為李白詞的作品,若不論其真偽及是否可歸入詞體,約有20余首,如《菩薩蠻》《憶秦娥》等。

 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這壹地位猶如古代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中的地位,作為壹種“不可企及”的規範,李白詞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偶像。李白在詞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詞的創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貢獻。

 實際上,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壹句。其作為文學的第壹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經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如果評選天下第壹詞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選“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