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壹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妳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江南的春雨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江南的春雨散文 篇1臨窗聽雨,有雨輕柔若誰的腳步,雨就在窗外。打開窗戶,“疏疏壹簾雨,淡淡滿枝花”的清新迎面撲來。下樓。我舉著壹柄傘,獨自走進瀟瀟春雨裏。
淅淅瀝瀝的雨點,在傘頂錯亂地繁響,地面上濺起了壹層均勻而細膩的煙霧。輕輕地走在薄霧之間,有壹薄薄的韻味,宛如仙境。思緒隨著水花而起伏,壹個人踏雨而行,盡情地聆聽,或輕、或重,或疏、或密,總有著契合的心境。獨賞著這天籟之音,將靈魂深處那些或喜或悲的情愫釋放出來,溶入這天籟之音裏,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了。
我側耳聆聽著這春天的雨聲,我這顆在紅塵中沈沈浮浮起起落落的心啊,倏然便被凈化、浸潤了,變得如此清澈而透明。哪些“小樓壹夜聽春雨”的人呢?這春天瀟瀟的雨韻,又誰在傾聽呢?是屈李白在聽嗎?是風華絕代的上官婉兒在聽嗎?是淪落營妓的薛濤在聽嗎?是憂郁柔情的魚玄機在聽嗎?是情致纏綿的柳永在聽嗎?抑或還是婉約朦朧的李清照呢……
在歷史的款款深廓裏,還有誰聽過這江南的雨韻?這江南的雨啊,浸潤了中國幾千年文化,也洗滌了多少人的心靈,又多少人的靈魂與這雨聲產生過和諧的***鳴?那歷經千年春雨的舞榭歌臺、岸芷汀蘭、江楓漁火、曉風楊柳、人面桃花……壹瞬之間,仿佛都潛入到這綿綿的情懷裏了。
我行走在杏花煙雨的江南,像壹棵行走的樹,我伸展了枝條任它柔情地撫摸。壹棵從冬天走來的樹,是很久沒有這樣舒展了心事,放松了心情的。細雨下的江南充滿了浪漫情節,我想象著雨巷中那個丁香壹樣的美女,也會沐雨而來。而我,就在那柄碎花傘下,讀她眼眸裏清澈的哀怨和如雨絲般綿綿余韻。誰在咫尺?誰又在天涯?誰在眉梢?誰又會在心頭呢?
雨斜斜地撲打在身上,涼颼颼的。伸向路旁的青枝綠葉,濕漉漉地舒展著胳膊,給人壹種無比清純的感覺,宛如處女的纖纖瘦手柔情的撫摸。雨水順著指尖滴下來,演繹成了壹串串水靈靈的音符,散發出壹種沁人心脾的芳香氣息,柔柔地,好象生怕驚擾了路人的甜夢。在這瀟瀟春雨中,在這清新的樂曲中,還有什麽能阻止希望的腳步?
春雨裏的江南,是美麗的。春雨飄灑,千絲萬縷,輕輕悠悠,迷迷漫漫,濯枝潤葉,潤物無聲。花壇裏的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花朵,競相開了,吐著絢麗的光華,浸著晶瑩的雨珠,宛若嬰兒嬌艷的面龐。
在水的另壹邊,是浩瀚而陰郁的天空,向著櫛比鱗次的建築物壓抑、脅迫,而城市的上空,卻有壹層空間出奇的清亮,空靈,將遠方的風景襯映得無比遼遠。有薰風掠過岸畔柳葉的笑容,有雨雲流過天空的悄聲呢噥,所有的情感都在這雨的氤氳裏彌漫開來,所有的遐思,所有的憧憬都和著這雨的節拍變得形象而生動。
春風微微,水波淡淡,壹葉輕舟出沒有水面上,乍隱乍現。雨簾那邊的燕子,似要剪簾而出,長長柳絳兒,纏住它的雙腿,不讓它離去……此情此景,不由然讓人想起“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句來。不知這樣的況味,在這落雨成詩的日子裏,又有幾人能夠體會?
近處荷塘裏的水波已在微風的鼓動下,漣漪層層,細雨滴在上面,交錯地變幻著各種各樣圖案的花紋,好像丹青筆下朦朧的水墨畫。新長出的荷葉上,水珠兒骨碌碌地滾來滾去,晶瑩可愛。有幾株已悄然長出淡紅的菡萏,在這冰清玉潔的春雨裏,更是顯得裊娜多姿,楚楚動人,在綠葉的襯托之下,象壹位超凡脫俗的仙子,美艷可人。
偶爾,有幾柄傘從我的身旁穿過如煙春紗,步履匆匆,而我只是踽踽而行。在這樣壹個春日的雨中,獨賞這壹雨景,實在是機緣難得。為何說“獨賞”呢?這實在是平凡不過的景致罷了,但從我身邊匆匆穿行的步履,我便知道,誰會有心情欣賞這春雨的詩意呢?都在為名利而奔忙,而匆匆!
這壹方小小的風景,誰又肯花時間在雨的愛撫中,接受自然的潤澤,去品味其中的韻味呢?這顆浮躁的心啊,因為世俗蒙上太多的塵垢,而重重欲望總在阻礙我們通明的心,我們已沒有太多的耐心去發現自然的美妙了。何不姑且掘棄欲望,讓這江南的雨韻洗滌壹下心中的塵埃,凈化我們的靈魂,如同這江南的春雨總為我們洗凈這個世界壹般。
江南的春雨,是詩意的,韻味悠長,即使滲透宣紙的水墨,又怎能寫意!
江南的春雨散文 篇2春雨,正巧翻書翻到元代詞人虞集的詞,被其中的詞句:“飛燕又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金字泥緘。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迷住了。於是在燈下遐想著江南在春雨的氤氳中,似乎更加寧謐和清麗,耳旁的隱約間,壹曲曲江南春雨的樂章悠悠傳來,並夾雜著杏花的芬芳。此時,大街小巷中那細膩和婉的吳儂軟語,有著道不盡的纏綿。
小時候在農村,我居住在歙南壹個很有詩意的叫梅溪的山村,我家老房子隔壁便是壹個占地超百平方米的杏林,這是壹個叫繡娘母女倆居住的宅院。幾乎在每年三四月間,天壹下雨,窗外隔壁宅院的燈光經常會壹閃壹閃地映進我的窗口,母女倆拿著壹盞很雅致的美孚燈在杏林叢中徘徊著,閃亮著。“媽媽,雨下得這麽大,會不會把杏花打掉?”“不要緊,春雨貴如油,壹夜春雨壹時新呢。”她母女的那兩句對話至今令我難以忘懷,每當我想起母女倆的竊竊私語,似乎總感覺到這是壹種從天外傳來的,帶著壹些淡然而又充滿希望的聲音,使人壹下子進入了壹個空靈、淒美的夢境,似乎那壹簇簇的杏花,正在夜雨中悄然努力地開放著朵朵紅啊!我倚窗沈思,想著天光從那粉墻黛瓦中露出時,明朝窗外的小巷會傳來美麗動人的聲音:“賣花呀!杏花……”當這種甜美的聲音飄拂而來時,人雖然很疲憊,但仍然感到有壹種沁人心脾的清香。
這對母女平時猶如村中的“隱士”,很少與外人接觸,她們本來是生活在蘇州的,由於家中的男人時運不濟,於是被遣送回原籍勞動改造。盡管村中有不少親屬族友,但都很冷漠她們,總怕惹麻煩,這可是六、七十年代的政治風氣啊。據說,女孩子的母親本是壹位繡娘,她的刺繡作品在蘇州壹帶很有名氣的,尤其她能夠從壹些歷代吳門畫派大家作品中吸取精華,使其山水、人物、花鳥等繡品樣樣精致,美輪美奐。她最得意的壹幅作品,就是那幅頗具唐人詩意的《杏花春雨》圖,圖中的圍墻印著斑駁的暗綠苔痕,杏林叢中有壹枝特長的杏花伸出了院墻正隨風顫動著,枝上幾朵粉紅的小花開得悄然無聲。這畫境讓人壹看便知是“壹枝紅杏出墻來”的詩意,但她又在杏花枝上,用那纖纖玉手,以及巧奪天工的針法,繡了幾滴淡淡的雨點……使整幅繡品顯得更加靜謐和淒美,讓人忍不住暗暗猜測,這裏面究竟藏著多少欲言又止的秘密和歲月的滄桑,這似乎在訴說美麗江南中的壹段情緣,又似乎在控訴那個特殊年代的無奈……難怪繡娘每次挑繡朵朵杏花、點點雨滴時總是那麽的癡迷、甜蜜和耐人尋味。繡娘家的那古香古色的繡樓上,我也常上去玩,無論是哪個時候,只要她們母女在幹刺繡活,我也會看得如癡如醉。
有種現象很難解釋,人們的心靈有時總是那麽不容易相通,就是***事十多年了也會有說不上壹句推心置腹話的時候;但有時又很容易相通,我們通過“杏花”作為媒介,我跟她們母女卻成為真正的“知音”。我們常談少年時代某些悲慘和甜蜜的往事,使人永遠難忘和使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還有“杏花春雨”的詩情畫意。當然,那時代我們還得小心謹慎地回避敏感性很強的政治話題。
我父母也很喜歡繡娘的`刺繡作品,尤其是那些杏花春雨之類題材的刺繡。那時候的人都很窮,每當父親從加工廠挑著壹些新的稻米回來,就立即叫我拿壹個小竹筐,量上幾升上等的白米,爾後讓我送到繡娘家去。走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雖然巷陌深深,但巷道平直整潔,我很快就到了繡娘家。她們母女倆看到我送來的新米,先是壹陣激動,然後不停地客氣,接著就爬上繡樓,很認真地翻出壹塊很漂亮的刺繡給我,我壹看到那刺繡上的杏花朵朵紅,頓覺得我父親的目的達到了,心中壹陣竊喜……
後來,我書讀多了,就越來越理解父輩的心情了,也能領悟“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妙了。記得民國上海才子周瘦鵑曾寫過這方面的感悟。起初,江南人每逢杏花開放之時,往往春雨綿綿,老是不肯放晴,心裏很煩躁。自從讀了那句:“杏花春雨江南”之詞後,頓覺雋妙可喜,江南似乎更加嫵媚,風景也更加絕妙。“杏花春雨江南”這種紛繁而熱鬧的世界,不僅古人喜歡,繡娘母女喜歡,我父母和我也很喜歡。這是因為任何人的過去、現在,以至將來都會面臨著無數大大小小的雨季,如果雨季中忽然出現那美麗的、熱烈的,又充滿希望的紅杏花,怎不令人心曠神怡之後又倍增無窮的信心呢。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壹件趣事。繡娘去世後的幾年間,有壹個古董商人來我家鄉收刺繡,其人文化水平不高,但講起刺繡來還是有壹套的,諸如蘇繡、湘繡、蜀繡、廣繡,還有什麽顧繡、京繡等等,頭頭是道,似乎很有造詣。我父親也是清高之人,他對此人之言很不以為然,就想考考他的眼力。特意拿出幾塊新舊不壹,款式不同的繡品,其中也包括我用米換來的繡品,說是讓他鑒定、鑒定。哪知他竟然出手不凡,壹下子就挑出那塊繡有杏花圖案的刺繡,自言自語地說:“此刺繡,構圖精練,繡面光亮,花紋布置嚴密,色彩對比強,是蘇繡中的逸品啊!尤其是那杏花朵朵,真可謂神針刺繡也。”那情態簡直比現在電視上的那些專家還專業,令我們父子倆目瞪口呆。看來,“杏花春雨”之意境早已刻進國人的骨子裏去了,已成許多人的精魂,即使妳是壹個很平常的樸素之人,同樣也會被這種獨特的詩情畫意感染著、左右著。因為這種詞意已經過數百年的沈澱和遺傳,它告訴世人不僅僅是江南的美麗,而且還有無限的希望和勃勃生機。
這也包括我自己,我望著人間四月天中那明媚而滋潤的江南,春潮晚來的花雨,正敲打著江南特有的青瓦,壹聲聲,叮叮咚咚,密密匝匝,這是“沾衣欲濕杏花雨”的意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到底是杏子林裏落花成雨,還是雨摧落了杏花?就在此時,長長的小巷裏又走來了壹個江南女子,拈壹朵杏花別於粉綠的衣襟上,在細迷的春雨中徜徉,她邊走邊吟著那首動人心魂的詩:
妳是壹樹壹樹的花,是燕
在梁間呢喃,是愛、是暖
是希望,妳是人間四月天……
這是民國才女林徽因在杏花樹林裏低吟淺唱吧,似乎又另有他人,又似乎是我兒時的繡娘她們吧?此時我浮想聯翩,但我可以肯定,此時在美麗、婉約的江南,絕對不是我壹人,他們也都在想象著江南大地上的杏花,和那壹片片淡粉的花瓣,以及花瓣上欲滴的春雨。
江南的春雨散文 篇3春雨回娘家了。江南,是她永遠的娘家。
春雨總是搶在懶洋洋的陽光之前,連夜警醒酣睡的人們,回到江南的春夢裏,沙沙沙,吵吵鬧鬧。她殷勤的腳步,針腳壹下細密,穿過厚重的雲層,如同江南婦人在繡花鞋上穿針引線。她好似架在古老的織布機上的老太太,趕織春姑娘的新裝。壹早,我不見繡花鞋和新裝,只見她明目張膽,在我的窗前掛起壹張潮黴黴、濕漉漉、陰沈沈的臉。倘若她還那麽秀氣,那麽嬌嫩,為何擺壹副陰陽怪氣的模樣?是不是婆家人欺負了她?
其實春雨最善於借題發揮,千變萬化,讓江南人生出千頭萬緒的想象來,她油膩膩的,滑溜溜的,披壹身貂毛,像狡黠、賊亮的狐貍,搖身壹變,讓池塘變得豐潤照人,讓柳浪變得婀娜多姿,讓河流變得油腔滑調,讓花枝變得招蜂引蝶……唯壹不變的是,她身著風披紗,順著雲梯,滑翔楚天,敞開柔韌的襟懷,綿延千山萬水,網織溝壑荒原,用千古不變的人文氣息滋養江南,靈秀而不輕浮。她滋潤了我們平實的生活,在雨霧中,讓我們詩意而豪邁地勞動;她打濕了我們簡單的日子,壹片片的花花綠綠,鋪天蓋地,讓我們的想象,簡單地撐起了人間浪漫的天堂。
春雨蘊藏著千古不變的氤氳與眷戀。如果我再年輕壹點,準會狂奔於春雨縷縷繡發之下,不用任何的雨具,只為壹睹蒙蒙雲霧中,她濕漉漉、嬌滴滴的容顏。多想站在雲霧之巔,迎接春雨來自天堂的冰清玉潔,感受她敲打瓦礫時,像是壹場古典、樸素的音樂盛會,或是洞穿歲月的隧道而來,像雕花瓷器上發出的丁冬聲,清脆悠揚。隔著樹枝村舍,遙望遠山、曠野,聽她那架彈奏天籟之音的古箏,把恍如隔世的憂傷,婆娑成亙古不變的思念,潮汐般澆灌我們心中的塊壘。那是壹架怎樣巧奪天工之古箏,那是壹雙多少扣人心弦的水袖纖手,想象起來真是風姿萬種。我品嘗春雨滑落屋檐下的惆悵,猶如木魚鐘聲裏,古剎佛堂的念珠,沁骨冰涼,粒粒顆顆都綴上了禪機佛理。我體品春雨含淚花瓣上的笑靨,她是江南曾經的過去時,又是現在的進行曲,年年歲歲,煙花三月,春去春回,風雨人生,壹世情緣。
春雨總是抒滄桑之情懷,寫天地之運化。曠野田園,似是而非,豐富厚重,起伏的山巒,豐滋的樹色,蒼茫壹片。壹個激靈,壹串串千古絕句,在雨水中變得透亮、清新,沈甸甸掛在我靈魂的枝枝葉葉裏,甜滋滋的,浸泡成了芬芳的綠茶;或者是壹枚枚苦澀的青果,經受思想的煉獄,還會釀成壹杯陳年的老酒。陶醉在春雨的懷抱,遨遊天地之間,壹不留神,走進了江南雨不朽的畫卷中,水墨融合,若隱若現,蘊含壹種朦朧之美。時光仿佛蔓延了千年,壹種少年青絲愁白發的感覺,彌漫成了我的白日夢。其實,春雨以溫柔的力量,孕含壹個濕漉漉的夢,壹個亮晶晶的夢,壹個綠油油的夢,擁有柳暗花明,夢想遠山含笑,慫恿流光溢彩,化作繁花似錦。她比落花輕,她比人心軟,她比夢真實。
春雨回娘家了。年年這個時候,請回到我靈魂濕潤的地方來吧。